zhuli19901106 / reading-note-guan-chang-xian-xing-ji-li-baojia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读书笔记。

Geek Repo:Geek Repo

Github PK Tool:Github PK Tool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读书笔记

李宝嘉,字伯元,晚清著名小说家。这本《官场现形记》是他最经典的谴责小说。
全书存本仅六十回,因为作者尚未杀青便因病逝世。
生死有命,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相比冯梦龙《三言》比较传统的因果报应+大团圆,《官场现形记》更富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性。
因此我选了这本继续阅读,为人处世,时时事事引以为戒。



更新日志

修改人 修改日期 修改内容
朱里 2021.03.25 阅读第一至第五卷。
朱里 2021.05.16 阅读第六卷。
朱里 2021.05.29 阅读第七至第十卷。
朱里 2021.06.07 阅读第十一至第十三卷。
朱里 2021.06.12 阅读第十四至第十六卷。
朱里 2021.06.20 阅读第十七至第二十卷。
朱里 2021.08.01 阅读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卷。
朱里 2021.08.07 阅读第二十六至第二十八卷。
朱里 2021.08.08 阅读第二十九至第三十卷。

开篇的闲扯

人物次第登场,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样。
我也有点好奇,看能不能把小说人物和现实里的历史人物对上号。

另外,自从读了李宗吾《厚黑学》中途放弃,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字少信息大的文学作品了。
《厚黑学》虽然是本劝人向善教人学好的书,但车轱辘话太多,实在比不得《Yes Minister》那样精妙绝伦的台词和表演。
看看《官场现形记》能不能让人眼前一亮。


前言

老佛爷看了都说好,还拿着用来抓人。
来自官方的认可,畅销畅销。

第一回 望成名学究训顽儿,讲制艺乡绅勖后进

“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
这一句算是把“权”和“利”凑齐了。
几千年**,就这么单调的读书做官,能把人弄得五迷三道,想想也是神奇。

“当下都让这中举的赵温走在头里,屁股后头才是他爷爷。”
人上人,可以,这很鬼畜。

“进去考的时候,祖宗三代都跟了进去。”
这个到如今也没有半点变化。

王乡绅的登场算是全书第一个有头有脸的社会人。
很脸谱化,今天的乡贤还是这样,大差不差。

第二回 钱典史同行说官趣,赵孝廉下第受奴欺

古代科举从最基层选拔人才,从乡试和举孝廉开始。
一个作为硬性考察,一个作为口碑推荐。
毕竟古代**的德治大于法治。

从本意看,孝廉选的是,科举选的是,德才兼备的当然是贤人了。
但既然是推举制,这孝和廉就未必真的作为标准去执行了。
就像现在考军校,难点不是考试本身,而是拿到推荐报考的资格

另外,古代的等级意识贯穿全社会。
比如一个农夫的儿子,跟着种田那他也是农夫。
挑担子就是脚夫,站当铺就是朝奉,端茶壶就是跑堂。

一旦他读了书,中了举,就得给他配个使唤伙计伺候着。
从此呢,他就是“公子”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就是这么奇怪。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这话里就有读书人看不起其他群体的意思在里头。
可笑可笑。

“嘴里虽说还礼,两条腿却没有动。”
社会人表面上热情礼貌,周到得体,其实一举一动都规矩森严
这就是和社会人打交道既累又危险的原因,因为你不知何时犯他的忌讳,更不知他会如何惩罚你。

这一回通篇只有赵公子一个好人,初出茅庐被所有官场混子嫌弃,还顺便当了全场最佳韭菜。
算是他的社会第一课吧,实惨。

第三回 苦钻差黑夜谒黄堂,悲镌级蓝呢糊绿轿

本来赵公子出道碰了一鼻子灰,这官场也甭混了。
结果家里人到底是识时务,直接转道奔着捐班去了,聪明。

这一回里,钱典史巴结实缺的情节挺有意思。
一方面把蝇营狗苟写得活灵活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晚清官场的混乱和腐败

混乱尤为明显,官员任免这等大事,居然普遍存在新官到任,原任尚未开缺的情况。
所谓纲纪废弛,也是没谁了。

我们工薪阶层,往往习惯了契约精神。
简单明了,按劳取酬。
殊不知社会人的世界里,办事拿回扣加帽子,不过是入门级的操作了。

黄知府升任道台,怎一个急如星火,连夜换了新呢子做的大轿。
第二天收到公文说核查待参,又变了霜打的茄子,士气脾气各掉一半。
再说他在把兄弟面前,一前一后的姿态,完全凭着自己的官阶来决定举手投足,戏剧效果可以说拉满了。
堪称本书第一个点题了“现形记”的人物。

第四回 白简留情补祝寿,黄金有价快升官

“戴升鼻子里‘哼’的冷笑一声”。
通常巴结最殷勤的小人,往往也是捅刀子最用力的恶人。
很好理解,阴阳要平衡,人性和尊严也一样。
一个人丢掉的东西,往后总想设法找回来,包括用报复性的手段。

所以呢,做人就得不卑不亢。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所有局里的,营务上的那些委员,一个个都在公馆里等着请安。”
说这世态炎凉,热了别昏头,冷了也就不至于打摆子。
一切都是戏,配合出演就行。

“有明点,有暗点,有补点。”
之所以要强调科甲正途,就是因为不走正途的人,实在太多了。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大事上断案,往往全凭钦差大人一句话。
能秉公执法的海瑞寇准,毕竟万中无一,更多的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第五回 藩司卖缺兄弟失和,县令贪赃主仆同恶

社会人有个理想模型,就是大家表面和气,心照不宣,头脑冷静,腿脚勤快。
如果真是这样,那官僚体制就可以永久**了。

实际情况是,人总有出错的时候,纯粹的理性人并不存在。
于是这一回的主题就成了社会人翻车现场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关于“本分”二字。
社会人总觉得自己比老实人聪明,可以绕开规矩走捷径
当一群社会人挤在一起,发现又得遵守社会人的规矩,谁不遵守就被干掉。
譬如黑手党,对此更是直接作为帮规严格执行
出于生存恐惧,社会人又被驯化成另一种层面的“老实人”。
于是,到底谁规矩谁老实呢?

大荷包三荷包这两兄弟,干的那点勾当就不提了,官场日常。
但这俩人居然为了一点面子和脾气的事,打得跟热窑似的。
到底是气大伤肝,脑子秀逗连正经事都不管了。
这种闹剧一般还是不多,毕竟为非作歹的人都知道利害关系,误了大事可了不得。

画面转到王玉梅王老爷这儿,和自己搭伙的带肚子师爷,也各怀鬼胎。
所谓带肚子,也就是我们如今说的“带资进组”。
起步就是利益联盟,在利益面前,倒戈和内讧就如呼吸般自然。

这和什么群体最像呢?没错,土匪
你看,官场腐败成这样,当官的自然就和土匪无二。

“怕的是误了天亮接印,把漕米钱粮被前任收了去。”
这句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官老爷们的捐税盘剥,是按天算,只争朝夕地收。
甚至任上最后一天,最后一笔油水也要落袋为安。

这也算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黑色幽默。

“说出来的话软的同棉花一样,却是字眼里头都含着刺。”
阴阳人好像是官场必知必会?就恐怖。
别说官场了,职场爬梯子的不少人也这德行。

第六回 急张罗州官接巡抚,少训练副将降都司

“几时来的?”
“几时走?”
这架子不愧是军机大臣。

阎敬铭,谥文介,以清正廉洁、善于理财闻名天下。
李鉴堂倒是有资料可查,不过在晚清大臣中不太有名。

“见了这位王协台一脸烟气”,清末官场腐败,官员里抽大烟的就很不少。
绿营兵上上下下自不在话下。

这一回三荷包从一个捞油水的官场中介,总算攒足了本钱,自个儿捐了个实缺知州。
也算“励志”得很。

抚台大人这趟奉旨阅兵,场面如何浩大,从文字中也可见一斑。

最有趣的还是结尾作者的一句评论:
“大凡革职的人,一保就可以开复原官;降调的人,非一级一级保升上去不可。”

这招细琢磨,可真是毒了。

第七回 宴洋官中丞娴礼节,办机器司马比匪人

这一回开始社会了,所谓社会主要是指至今依然流行的酒桌文化。

开头某个勤勤恳恳的p6为洋务运动出谋划策,写了几千言的机器投产方案。
然后咱这位陶爷就拿着p6的报告去邀功了,摇身一变成了山东抚台跟前的洋务专家。
至于这个p6到底是谁呢?不知道,反正晋升也没他的份儿。
社会人大成功,老实人大失败。

所谓“欺世盗名”的标准操作,也就这个了吧。

然后陶爷进城的热闹新鲜,倒是跟三荷包每个两样。
一个官场,一个洋场罢了。

第八回 谈官派信口开河,亏公项走头无路

这一回嘛,陶爷的表现实在是...没法看,太菜了。

整个儿一凯子,文中称为“寿头”。
风月场就是风月场,任你多少钱,也花个精光。
学点儿好吧您呐。

不过作为打工人,也不妨记住一点。
如果你做事勤慎尽职,为人谋事堪称忠信,但事情还是砸得一塌糊涂。
很可能这事儿不怪你,只是你老板逛窑子让人抓了,仅此而已。

最后来个灵魂拷问:等你当老板了,你逛吗?

第九回 观察公讨银翻脸,布政使署缺伤心

这个魏翩仞,不就“为骗人”嘛,倒是个地地道道的拆白党。
可怜陶爷到头来还没弄明白,跟拆白党搅在一起,居然跟自家官府作对。

本文中写的这个倒霉藩台,在晚清洋人侵占大清国土的背景下,还是很典型的。
除山西巡抚毓贤这样的极端仇洋派以外,多数官员对洋人都是畏敌如虎的态度。

第十回 怕老婆别驾担惊,送胞妹和尚多事

鸡毛蒜皮,两口子打架的破事。

第十一回 穷佐杂夤缘说差使,红州县倾轧斗心思

“我已经没有差使派他,再拿冷面孔给他看,他这人还有日子过吗?”
我们虽然常说“口惠而实不至”是个贬义词吧,但好歹还落个口惠嘛。
自己人,管饭管养的话,还可以说说丑话发发脾气。
要是管不了,那至少对付几句漂亮话吧。

本回末尾,周老爷的几步操作,算得上“软刀子杀人”的教科书演示了。
说的全是好话,做的全是坏事。

第十二回 设陷阱借刀杀人,割靴腰隔船吃醋

我本以为开局周老爷、戴老爷就要打一架,结果二人情商都很高,做事滴水不漏。
最后索性休战了,各自选择了重建名声和人缘
这倒是社会人的正确姿势,懂得合作共赢。

后半段的花天酒地,无甚大事。
就是几个中年油腻猥琐男的小脾气罢了。

第十三回 听申饬随员忍气,受委屈妓女轻生

全是鸡毛蒜皮和丑态百出的事,琐碎得很。

第十四回 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鸡犬飞升

面对一个不存在的匪群,官兵反而摆了十分军威。
也难怪面对洋枪洋炮就溃不成军了,就那么点儿精力,全用在摆谱走形式上了。

这背后更大的罪恶,其实是“交差”二字。
如果你要剿匪,但这匪并不存在,你怎么办?
自然是抓善良的老百姓,诬陷成匪类,然后杀了充作军功。

如果只是官老爷们胡折腾,怎么会有民不聊生四个字呢?
活在那个年代的百姓,谁会觉得可笑?只有可恨

看明白了吧?一场“官军剿匪”之后,对百姓的暴行并不比真土匪少。

最终这些兵丁奉大人之命烧杀抢掠完了,大人只关心自己的KPI和晋升。
官场、职场,在这点上倒是如出一辙,关心的只有利益。

寻常、异常、随折、大案,这许是大清国的绩效吧?

本章末尾,笔者借清倌人龙珠之口,发了一番议论。
嘲笑这乱世的昏官们,论人格还比不上江山船上的妓女。

第十五回 老吏断狱着着争先,捕快查赃头头是道

这一章的县令庄老爷,算是给我们做一一回群众工作的师范。
你说他毒吧,当然毒。
一宗鱼肉百姓的公案,凶手最后居然被他安排成了除暴安良的英雄。
尤其这出钱安抚百姓,换几顶万民伞的桥段,可谓罪大恶极了。

官老爷最想要什么?名声。
有了政绩才能晋升,晋升了又能更好地捞钱。
捞来钱既要运作,也可挥霍。
偌大的晚清,真个黑白颠倒的世界。

但你说庄老爷情商如何呢?高,实在是高
非但堵住了所有人的嘴,还让所有人都念他的好。
不怪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太毒了,令人不寒而栗

下半段的这位捕快,和庄大老爷不同,论地位只是个芝麻小吏。
除了机智之外,倒还有几分做人的良知和侠气
这倒也应了一句话,“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
还是做个小人物能保持真性情。

第十六回 瞒贼赃知县吃情,驳保案同寅抱怨

捕快查赃,鲁总爷虽官身得保,倒也被众人好好教训了一番。
这是小故事的结局,也算伸张正义。

表功的奏折经过实际出谋划策的周老爷一番运作,本来十全十美。
谁知这戴老爷在内,周老爷在外,人家占了运筹帷幄的便利。
中丞面前几句谗言,把这事儿给翻了盘,让周老爷几番经营付之东流。

**和地方,还真就这么回事儿。
要不怎么说京官儿大一级呢。

你再想想二位老爷闹意见那是第几回?十一回。
整整捱了五回,突然给你来个一招制敌
真狠。

第十七回 三万金借公敲诈,五十两买折弹参

上回戴老爷几句谗言,让胡统领和周老爷的联盟破裂。
这回就彻底成了狗咬狗,谁也不尴不尬。

全过程也谈不上什么斗智斗勇,都是一样的龌龊把戏。
不过最后六百块的贽敬,见面分一半儿成了三百,再发出去只剩五十。
都说雁过拔毛,这不是拔毛,恐怕剩下就几根毛了。

为什么人要积德行善呢?
因为坏人的联盟,往往构建在粗浅的游戏规则上,比如金钱和权力
这样的联盟,想从内部攻破就非常容易。

有人亏钱有人赚,亏了钱自会把账来算。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乎?不可乎?
可以。

第十八回 颂德政大令挖腰包,查参案随员卖关节

从胡统领要出兵剿匪开始,这部分的情结就是越来越让人反胃。
眼看着这帮人打道回府,又准备开始新一轮官场斗,结果大参案来了。

这个大参案,从历史时期来看,肯定影射的是围绕瞿鸿禨、岑春煊代表的清流派,和袁世凯、奕劻的势力进行的斗争。
我们从史书能看到的都是当时站在权力、名望巅峰的几个任务之间的较量。
本小说则从更下层的视角反映了一场历史大事件的方方面面。

历史上的贪官奸臣很多,诸如严嵩父子虽然祸国殃民,至少才学出众。
到了庆亲王奕劻,基本上大奸大恶占全了。

巧言令色,逢君之恶;细大不捐,贪庸误国。
论大清的灭亡,他这个封建王朝最后的国妖,功劳可以排进前三。

以他为领军机大臣、内阁总理的晚清,上行下效,自然全天下的贪官污吏都大行其道。
慈禧太后到死也坚持重用这位“家里人”,任人唯亲如此,身后留个骂名也不冤了。

书归正题。
这大参案,从来就不是伸张正义的手段,而是用来翦除异己党争工具
凡是封建体制走过来的官僚,对于这套制度的运用,都要了然于心。

就好比这赈灾、剿匪等等为民请命、为民除害的事。
你要为民办事,那民就是天
你要为己办事,那民就是幌子。

不出所料,“只拉弓,不放箭”。
按我们现在的话,叫“雷声大,雨点小”。

官场既然一片黑,这上任的钦差老爷,平时不照样是贼
排场摆完了,威风抖完了,还得坐下来讲价儿
可笑可笑。

第十九回 重正途宦海尚科名,讲理学官场崇节俭

“从中进士至今,不上二三十年,就做到副宪。”
古代人读书做官这条路,要走就是往一辈子的尺度去走的。
所以科举二十年,当官四十年,一辈子爬坡上山也就交代了。

比不得如今的人们,15岁要焦虑,25岁还要焦虑,35岁更要焦虑。
学前教育搞得好,5岁也是要焦虑的。
焦虑焦虑再焦虑

这回的戏码是“两袖清风”,人人争穿破衣烂衫。
要不怎么说工作服这东西还是有用呢,免得大家在服饰上没完没了地攀比。
新兵蛋子比阔,老兵痞子比穷。

第二十回 巧逢迎争制羊皮褂,思振作劝除鸦片烟

这位钦差副使的傅大人,总体上是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
章句念得,小楷写得,科甲倒也正途。
但做官这么多年,早已没了文人的操守。

相比不学无术的捐班们,这样的人在面子上要漂亮的多。
拿腔拿调也文雅得多,但并不改变其无耻的本质。

至于纨绔也好,富商也好,这些人到了官场里就两眼一抹黑了。
虽说捐了二品大员,可能懂的规矩还比不上个县丞。

第二十一回 反本透赢当场出彩,弄巧成拙蓦地撤差

黄三溜子,刘大侉子。
这外号就够喜感了。

一个赌场得意,以至于官场忘了形。
一个没头没脑,到处跌跌撞撞摸索套路。

倒是这个戒烟善会的胡镜孙,一套操作下来很熟练,然后什么用都没有。
因为不在体制,又没什么资源,只能算个比较精明的商人。
最后辛苦运作一场,也只把自个儿的生意保住了。

官员对自己的家属信息一般要严加保密,否则借这些渠道送礼办事的人,就会络绎不绝。
这倒是普遍规律。

余下无话,日常鸡毛蒜皮。

第二十二回 叩辕门荡妇觅情郎,奉板舆慈亲勖孝子

这本书越往后看,话剧味儿越浓。
就像喝茶一样,越品越香。

这位傅大人处理生活作风问题的方式,不是一般的鸡贼。
所幸手里可用的资源多,全程平安无事。

假孝子贾大人,还要带着亲妈,沿着上任途中,演一出“慈母训子”的桥段。
艺术表演方面当得“敬业”二字。

不过接下来这位贾臬司办起案来,却不讲专业,听凭母亲的瞎指挥。
不但是个“真孝子”,而且还是妈宝分孝。

第二十三回 讯奸情臬司惹笑柄,造假信观察赚优差

不管做什么领导,最忌讳的两条是不放权瞎指挥
做到这两条,天怒人怨就算是预定了。

能力强的人不放权,手下就会疲弱不堪,裹足不前。
能力差的人不放权,手下还能忍他吗?

后半回话锋一转,聊到河南决口,赈灾督办的事了。
这位贾臬司虽然脑子不好使,但他儿子却是聪明又恶毒。

开头摸清局势,知道河道督办眼下纱帽悬在头顶,如惊弓之鸟。
然后借力打力,谎报军情,拉军机大臣的虎皮来给自己壮胆,同时威慑河道衙门。
最后处变不惊,等到委任札从容上任。

太损了。

第二十四回 摆花酒大闹春喜堂,撞木钟初访文殊院

职场上最烂俗的话题就是“山头”。
来一个领导,总要扶持一帮自己人,赶走原来的人。
本回开头也用了一个言简意赅的词来解释这个逻辑——上下其手

人一旦以私欲、私利为第一诉求,就会开始结党。
结党就是为了营私,为了营私顺利,就要舞弊
好好的一件事,就是这么一步步由内而外烂掉的。

一个利益相关的团体,别说规模大小了,五个人都能分成三派
怎么管理制衡就是学问,毕竟你管的是人,管你的也是人。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
指望用爱感化,呼吁和平,肯定是不顶用喽。

这回讲的周中堂,虽然在影射翁师傅。
但开始举荐维新党人的,应该是荣中堂吧?
应该是笔者故意混淆了,毕竟这个话题在晚清,是犯天条的忌讳。

这贾少爷论头脑的话,相当聪明。
论出谋划策、动手执行,都很麻利。
虽然没干过一件好事儿。

毕竟这家伙不是什么好人,在八大胡同里兴风作浪,肯定少不了了。
我作为读者,也着实想看看他后面打算栽个什么跟头。

第二十五回 买古董借径谒权门,献巨金痴心放实缺

这一回倒是无惊无险,平铺直叙。
还是贾少爷雄心壮志,在京城官场满地钻营的事。

第二十六回 模棱人惯说模棱话,势利鬼偏逢势利交

这本书看了一半,对比我这种搞技术研发的人,凡事习惯讲科学、讲流程、讲规矩,发现有些思维还是可以学习的。

比如做生意要资金周转,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现金流充足。
但做生意有个回笼周期,期间如何保证业务链条不断,则是个严肃正经的学问。

实际上从Medici家族将商业借贷规模化以后,银行也就诞生了。
没有贷款,也就没有今天的商业世界。

读《胡雪岩》时看他各种拆兑,杠杆弄得老高。
最后终于在危如累卵的时候被盛宣怀一本参倒,弄了个满盘皆输。

这部书里的人物,都是买官卖官的高手。
你借我,我借你。
说是当官,其实都在玩金融游戏。

因此消息、门路就成了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穿插其中的装爷、掮客、黑白手套赖以为生的土壤。
如果信息充分流通,这些罪恶也就无处藏身。
如果信息完全闭塞,这个金钱帝国也建不起来。
社会人就是在这种流通、闭塞的平衡状态下,不断升官发财。

“多碰头,少说话。”
荣中堂这辈子的为官之道,这方面实实在在做得好。

下文的徐军机,看意思跟历史上的徐师傅一样一样,其实就是掌院大学士本人了。
对徐军机的这段描绘,是官场中的一种非常实用的生存之道。
做个无关紧要、无功无过的人,反倒不容易树敌。
在党派争斗激烈时,这种人还可能借机称为多方认可的妥协人选

按此逻辑,魔幻的一幕往往会上演:
官高位显的人里,这样的废物点心总得有几个。
有的甚至稳坐核心圈子,但绝不干核心的事儿。

这一回很多人物的细节刻画都称得上传神。
比如黑八哥,仗着老叔是大内总管,拿的派头比封疆大吏还足。

名利场上,这种狗仗人势的,往往最可恶、最可恨。

最后一幕戏码是真好看:
两千的鼻烟儿,买了送人,收了又转回铺子,八千再卖一回。
不但盯着一个人卖,还耳提面命地,让你放心买,别还价。
这叫什么?耍猴吗?
不,服从性测试
中华文化的老糟粕了。

第二十七回 假公济私司员设计,因祸得福寒士捐官

这回一开篇,上回的徐军机我就知道认错人了。
是这父子俩跑不了,但指的其实是儿子徐承煜
连“户部尚书”的官职都对上了。

不过,以戊戌变法期间,徐尚书和维新党人的正面冲突来看,比他爹在韬光养晦的功夫上,还是差远了。
也难怪我上回猜错了。

再往下看,原来笔者为了混淆,故意把父子俩捏成一个人了。
荣中堂要叫前辈老夫子,又在军机处行走,官拜户部尚书。
有点儿意思。

看了这么多回,贾大少爷一直顺风顺水,以至得意忘形。
非得到还钱的时候,才算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毕竟花天酒地的人,哪有什么量入为出呢?
顺风仗打得好,风一停就打不动了。

第二十八回 待罪天牢有心下石,趋公郎署无意分金

无话则短,本回日常勾心斗角。

第二十九回 傻道台访艳秦淮河,阔统领宴宾番菜馆

这回开始讲江南地界的官场了,也就是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地盘。

这整回就一个嫖字,没别的事儿了。

第三十回 认娘舅当场露马脚,饰娇女背地结鸳盟

这回讲的“冒得官”冒大人,算是官场里滥竽充数的典型。
就好比兵部不打仗,户部不管钱一样。
当官的每日当值,就是一件正事不干。

体制内之所以关系户那么多,甚至远多于做实事的人,就是因为这些人全都可有可无
既然可有可有,那到底有还是没有,这就成了一种权力
然后就寻租了,你看看。

“你哪个单位的?”
这句话其实在我国不止是玩笑。
比如你,在京城大街上,随便撞见一位爷。
你也猜不着,人家是副国级呢,还是刚从安定门跑出来。

About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