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lesink / ES6

ES6学习笔记

Geek Repo:Geek Repo

Github PK Tool:Github PK Tool

Promises/A+ 是一个开放、健全且通用的 JavaScript Promise 标准。

Promise 表示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结果,与之进行交互的方式主要是 then 方法,该方法注册了两个回调函数,用于接收 promise 的终值或本 promise 不能执行的原因。

本规范详细列出了 then 方法的执行过程,所有遵循 Promises/A+ 规范实现的 promise 均可以本标准作为参照基础来实施 then 方法。因而本规范是十分稳定的。尽管 Promise/A+ 组织有时可能会修订本规范,但主要是为了处理一些特殊的边界情况,且这些改动都是微小且向下兼容的。如果我们要进行大规模不兼容的更新,我们一定会在事先进行谨慎地考虑、详尽的探讨和严格的测试。

从历史上说,本规范实际上是把之前 Promise/A 规范 中的建议明确成为了行为标准:我们一方面扩展了原有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一方面删减了原规范的一些特例情况和有问题的部分。

最后,核心的 Promises/A+ 规范不设计如何创建、解决和拒绝 promise,而是专注于提供一个通用的 then 方法。上述对于 promises 的操作方法将来在其他规范中可能会提及。

一. 术语


1.1. Promise

promise 是一个拥有 then 方法的对象或函数,其行为符合本规范;

1.2. thenable

是一个定义了 then 方法的对象或函数,文中译作“拥有 then 方法”;

1.3. value

指任何 JavaScript 的合法值(包括 undefined , thenablepromise);

1.4. exception

是使用 throw 语句抛出的一个值。

1.5. reason

表示一个 promise 的拒绝原因。

二. 要求


2.1 Promise 的状态

一个 Promise 的当前状态必须为以下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等待态(Pending)执行态(Fulfilled)**和**拒绝态(Rejected)

2.1.1. 等待态(Pending)

处于等待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 2.1.1.1. 可以迁移至执行态或拒绝态

2.1.2. 执行态(Fulfilled)

处于执行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 2.1.1.1. 不能迁移至其他任何状态

  • 2.1.1.2. 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终值

2.1.3. 拒绝态(Rejected)

处于拒绝态时,promise 需满足以下条件:

  • 2.1.3.1. 不能迁移至其他任何状态

  • 2.1.3.2. 必须拥有一个不可变的据因

这里的不可变指的是恒等(即可用 === 判断相等),而不是意味着更深层次的不可变

2.2. Then 方法

一个 promise 必须提供一个 then 方法以访问其当前值、终值和据因。

promise 的 then 方法接受两个参数:

promis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2.2.1. onFulfilledonRejected 都是可选参数。

  • 2.2.1.1. 如果 onFulfilled 不是函数,其必须被忽略

  • 2.2.1.2. 如果 onRejected 不是函数,其必须被忽略

2.2.2. 如果 onFulfilled 是函数:

  • 2.2.2.1. 当 promise 执行结束后其必须被调用,其第一个参数为 promise 的终值

  • 2.2.2.2. 在 promise 执行结束前其不可被调用

  • 2.2.2.3. 其调用次数不可超过一次

2.2.3. 如果 onRejected 是函数:

  • 2.2.3.1. 当 promise 被拒绝执行后其必须被调用,其第一个参数为 promise 的据因

  • 2.2.3.2. 在 promise 被拒绝执行前其不可被调用

  • 2.2.3.3. 其调用次数不可超过一次

2.2.4. onFulfilledonRejected 只有在执行环境堆栈仅包含平台代码时才可被调用 注 1

2.2.5. onFulfilledonRejected 必须被作为函数调用(即没有 this 值)[注 2][2]

2.2.6. then 方法可以被同一个 promise 调用多次

  • 2.2.6.1. 当 promise 成功执行时,所有 onFulfilled 需按照其注册顺序依次回调

  • 2.2.6.2. 当 promise 被拒绝执行时,所有的 onRejected 需按照其注册顺序依次回调

2.2.7. then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注 3][3]

promise2 = promise1.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2.2.7.1. 如果 onFulfilled 或者 onRejected 返回一个值 x ,则运行下面的 Promise 解决过程[[Resolve]](promise2, x)

  • 2.2.7.2. 如果 onFulfilled 或者 onRejected 抛出一个异常 e ,则 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并返回拒因 e

  • 2.2.7.3. 如果 onFulfilled 不是函数且 promise1 成功执行, promise2 必须成功执行并返回相同的值

  • 2.2.7.4. 如果 onRejected 不是函数且 promise1 拒绝执行, promise2 必须拒绝执行并返回相同的据因

2.3 Promise 解决过程

Promise 解决过程是一个抽象的操作,其需输入一个 promise 和一个值,我们表示为 [[Resolve]](promise, x),如果 xthen 方法且看上去像一个 Promise ,解决程序即尝试使 promise 接受 x 的状态;否则其用 x 的值来执行 promise

这种 thenable 的特性使得 Promise 的实现更具有通用性:只要其暴露出一个遵循 Promise/A+ 协议的 then 方法即可;这同时也使遵循 Promise/A+ 规范的实现可以与那些不太规范但可用的实现能良好共存。

运行 [[Resolve]](promise, x) 需遵循以下步骤:

2.3.1. 如果 promisex 指向同一对象,以 TypeError 为据因拒绝执行 promise

2.3.2. 如果 x 为 Promise ,则使 promise 接受 x 的状态 [注 4][4]:

  • 2.3.2.1. 如果 x 处于等待态, promise 需保持为等待态直至 x 被执行或拒绝

  • 2.3.2.2. 如果 x 处于执行态,用相同的值执行 promise

  • 2.3.2.3. 如果 x 处于拒绝态,用相同的据因拒绝 promise

2.3.3. 如果 x 为对象或者函数:

  • 2.3.3.1. 把 x.then 赋值给 then [注 5][5]

  • 2.3.3.2. 如果取 x.then 的值时抛出错误 e ,则以 e 为据因拒绝 promise

  • 2.3.3.3. 如果 then 是函数,将 x 作为函数的作用域 this 调用之。传递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参数叫做resolvePromise,第二个参数叫做rejectPromise

    • 2.3.3.3.1. 如果 resolvePromise 以值 y 为参数被调用,则运行 [[Resolve]](promise, y)
    • 2.3.3.3.2. 如果 rejectPromise 以据因 r 为参数被调用,则以据因 r 拒绝 promise
    • 2.3.3.3.3. 如果 resolvePromiserejectPromise 均被调用,或者被同一参数调用了多次,则优先采用首次调用并忽略剩下的调用
    • 2.3.3.3.4. 如果调用then方法抛出了异常e
      • 2.3.3.3.4.1. 如果 resolvePromiserejectPromise 已经被调用,则忽略之
      • 2.3.3.3.4.2. 否则以 e 为据因拒绝 promise
  • 2.3.3.4. 如果 then 不是函数,以 x 为参数执行 promise

2.3.4. 如果 x 不为对象或者函数,以 x 为参数执行 promise

如果一个 promise 被一个循环的 thenable 链中的对象解决,而 [[Resolve]](promise, thenable) 的递归性质又使得其被再次调用,根据上述的算法将会陷入无限递归之中。算法虽不强制要求,但也鼓励施者检测这样的递归是否存在,若检测到存在则以一个可识别的 TypeError 为据因来拒绝 promise [注 6][6]。

三. 注释

  • 3.1 这里的平台代码指的是引擎、环境以及 promise 的实施代码。实践中要确保 onFulfilledonRejected 方法异步执行,且应该在 then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栈中执行。这个事件队列可以采用“宏任务(macro-task)”机制或者“微任务(micro-task)”机制来实现。由于 promise 的实施代码本身就是平台代码(**译者注:**即都是 JavaScript),故代码自身在处理在处理程序时可能已经包含一个任务调度队列。

    **译者注:**这里提及了 macrotaskmicrotask 两个概念,这表示异步任务的两种分类。在挂起任务时,引擎会将所有任务按照类别分到这两个队列中,首先在 macrotask 的队列(这个队列也被叫做 task queue)中取出第一个任务,执行完毕后取出 microtask 队列中的所有任务顺序执行;之后再取 macrotask 任务,周而复始,直至两个队列的任务都取完。

    两个类别的具体分类如下:

    • macro-task: script(整体代码), 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I/O, UI rendering
    • micro-task: process.nextTick, Promises(这里指浏览器实现的原生 Promise), Object.observe, MutationObserver
  • 3.2 也就是说在**严格模式(strict)**中,函数 this 的值为 undefined ;在非严格模式中其为全局对象。

  • 3.3 代码实现在满足所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允许 promise2 === promise1 。每个实现都要文档说明其是否允许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允许 promise2 === promise1

  • 3.4 总体来说,如果 x 符合当前实现,我们才认为它是真正的 promise 。这一规则允许那些特例实现接受符合已知要求的 Promises 状态。

  • 3.5 这步我们先是存储了一个指向 x.then 的引用,然后测试并调用该引用,以避免多次访问 x.then 属性。这种预防措施确保了该属性的一致性,因为其值可能在检索调用时被改变。

  • 3.6 实现不应该对 thenable 链的深度设限,并假定超出本限制的递归就是无限循环。只有真正的循环递归才应能导致 TypeError 异常;如果一条无限长的链上 thenable 均不相同,那么递归下去永远是正确的行为。

About

ES6学习笔记


Languages

Language:TypeScript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