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c / gusuyao

姑苏谣 ~ 认真学习苏州话

Geek Repo:Geek Repo

Github PK Tool:Github PK Tool

在介绍如何学习苏州话之前,先聊聊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

首先,作为苏州人,让孩子学习苏州话是最自然的选择,甚至都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在家用苏州话、普通话都用,真家伙,孩子到了4岁多,居然不会讲苏州话。觉得是自己的失职,方言怎么到了我这儿就消失了。 方言,不管是苏州话,还是陕西话、常熟话,都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或者和民俗相关联的东西,有时聊着聊着就会笑,而不懂这个方言,就体会不到这个乐趣。 比如一个外路游客问一个苏州人“去北寺塔怎么走?” 懂苏州话的会心一笑。

新苏州人,是的苏州是个非常开放、宜居的城市,常驻人口约1065万,户籍人口约678万(2016年末数据),基本上到处都是普通话,毫无障碍,但,新苏州人的孩子,即使真的想学苏州话,也很少有机会能够学到,因为孩子们基本是在普通话中成长的,孩子们如果能学习苏州话,能够充分探索这个城市,新苏州人升级成新新苏州人。

另外就是交流的需求,如果男/女朋友是讲苏州话,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学习苏州话。江浙沪同属吴语片区,学习了苏州话,在上海、杭州周边、苏州周边,三地都可以直接相互间用方言交流,音调虽有差异,但稍微努力一下,都能互相听懂。

还有是为了兴趣,比如苏州评弹、昆曲,或者被苏州话本身感兴趣。

目标 Objective 听和说

先说了为什么学习苏州话,找到了目标和动力,开始回到主题,假设你毫无基础,如何学习苏州话?

观察下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听-说-读-写,总体的历程是这样,二语习得理论也是这样。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经过一段的静默期,就可以开口说出来,而读和写,在通常情况下,直接用苏州话读写的情况很少,如果听-说流畅了,日程的交流就没有问题了。除非你的目标是研究苏州话本身、或者想仔细品味评弹、昆曲、或者对一些苏白写的小说感兴趣,再来关注练习读和写也可以。

材料 Material

现在苏州话的学习资料并不多,但用来入门,还是够用了。

书籍,以下书籍都附带音频

  • 《实用苏州话》作者: 沈行望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实用苏州话》作者: 邢雯芝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学说苏州话》作者: 汪平,车玉茜 苏州大学出版社
  • 《苏州话900句》作者: 黄志良 沈洁红 周明华 苏州大学出版社
  • 《苏州童谣》作者: 车科 苏州大学出版社

附豆列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6495012/

视频节目 苏州电视台有一些苏州话方言评论节目

听苏州评弹

不要用学语言的目的听评弹、昆曲,用听戏的心态去听,因为对于评弹,即使会讲苏州的人,有时也不能完全听懂。感兴趣是第一位的。

  • 苏州评弹博物馆 苏州平江历史保护街区中张家巷14号 http://www.suzhoupingtan.com.cn
  • 和平里书场
  • 吴苑深处书场 通常演出时间是下午13:00-15:00
  • 光裕书场

看昆曲

  • 苏州昆曲博物馆 苏州平江历史保护街区中张家巷14号 通常演出时间是周日下午14:00 现场购票,票价50,客满停止售票。 网站

方法 Method

使用多种材料,在可理解范围内,尽可能多输入,多听。

  1. 学习效率最高的是找一会苏州话的人,对话,如果你在苏州,花点精力找找,说明学习苏州话目的,通常能够找到。
  2. 听苏州童谣,可以跟着念,就像婴幼儿时期,孩子听得最多的是父母唱的童谣,而且苏州童谣一些非常有趣,而且有些有用。比如童谣 《啊呦哇》啊呦哇,啥事体? 蚊子叮,爬上来。呒(ńg)不梯。借拨倷(nǎi )。谢谢倷,勿碍咯 (gē) 简单的故事,朗朗上口,而且谢谢倷,勿碍咯 (gē)学会了,就可以马上用到。借了东西,表示感谢,借东西的人,表示不客气。
  3. 听不同场景的对话,从基础的,名词、称呼开始,了解了这些后,开始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比如打招呼,讨论天气,问路,买东西,去餐馆点餐。再就是讨论,比如谈论电影,讨论工作等。基于场景的对话积累的多了,就能从容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
  4. 闲暇时看看苏州话电视,这个初期只能作为补充,因为一上来就看《施斌聊斋》可能大部分内容都不清楚,做不到可理解的输入,效率会低。

听了足够多,可以开始说,逮住一切可以的机会说,买东西、问路、到机构办事情,不定对方就是一个会说苏州话的人,开始可能说得不标准,就是“洋泾浜”,但语言是用来沟通的,用进废退。 用的时候,遇到疑问,可以请教聊天的人,或者再回头找找资料,不断进步,发音的问题,听得多了,用心跟着音频,慢慢就会接近标准音。 关于标准音,也不用太在乎,因为每个人对标准音的要求不同,比如苏州城区、评弹演员、爱好者,而且苏州话语言本身也在变化中,和一百年前的苏州话已经有所改变,作为交流工具,用评弹的标准去衡量,当然是达不到的。还是那句话,用进废退,多说,多听,不断揣摩,就会不断进步。

说到这儿,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材料都提供了。也是我因为自己的疏忽,4岁多的孩子不会说苏州话,参考二语习得理论,汇总整理。

About

姑苏谣 ~ 认真学习苏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