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guyihao / duku-list

读库 MOOK 的全部目录+内容简介(2006至2023):方便检索,免得总是去豆瓣搜。

Geek Repo:Geek Repo

Github PK Tool:Github PK Tool

读库 MOOK 全部目录+内容简介(2006至2022)

读库 MOOK 全部目录+内容简介:方便检索,免得总是去豆瓣搜。点击书名链接,直达豆瓣。

2006年读库目录

  • 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公路
  • 一代人去那里相互问好回望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袁越
  • 你好,怀尔斯 张立宪
  • 数之魅惑《费马大定理》阅读手记 张立宪
  • 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 张立宪
  • 《城记》外篇大马路之痒 王军
  • 杨保军:唤醒对街道生活的感觉 王军
  • 五种战略 王军
  • 水库移民说《出三峡记》代序 卢跃刚
  • 终有一天见天日 冯玥
  • 我笔下的日本人和日本国 史航
  • 球客列传 张立宪
  • 魔幻时分 牛牛
  • 《CSI》毙了福尔摩斯 小于
  • 灰色小小细胞活跃过我们记忆中的侦探小说发展史 小于
  • 为什么这些人命该如此?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人性因素 小于
  • 细节,还是细节 张立宪
  • 《巴黎烧了吗?》片段 张立宪
  • 《巴黎烧了吗?》语录 张立宪
  • 分述历史 张远帆
  • “无微不至地描写了男性的自私” 刘勃
  • 《红楼梦》比琼瑶小说高明在哪里 邱小刚
  • 风清扬 刘勃
  • 这一夜,我们说TVB 顾文瑾
  • 一个人的TVB之情海无舟 顾文瑾
  • 一个人的TVB之化做春泥 顾文瑾
  • 一个人的TVB你好,宋兵乙 顾文瑾
  • 挖一个后现代的鼻孔先 荣超
  • 那一抹挖鼻孔的娇羞 荣超
  • 黑暗中的那个胖子 卫西谛
  • 星战笑柄 周宇
  • “枪,很多很多枪” 杜嘉
  • 澡堂老板家说的那些话 英武
  • 读报·新闻无厘头 胡淑芬
  • 词语·花式语言 张立宪
  • 语文·格言在空中飘来飘去 史航
  • 说媒·封面上的阴影 平客 林嘉澍

《读库0600》的扉页上,只有这么两行字,下面那行数字是该书的出版日期,也是俺的三十六岁生日。这是我在这本书上给自己留的一个小小的后门,要用流行的说法,该叫“彩蛋”吧,送给自己的小小生日礼物。

俺的第三个本命年,就这样悄悄关上了门。昨天晚上跟几个朋友喝酒到子夜过后,庆祝俺的生日。我说,人生最好的年月大概就是第三、第四个本命年,俺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半。

在24-36岁之间,我经历了几次起伏和变迁,也曾经感觉自己是焦裕禄(焦急忧郁忙碌),在别人看来则是孔繁森(恐怖烦躁阴森),如今,平静了不少。

编书、出书、读书,都是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好在,在迈向第四个本命年之际,我有了这种心境,也找到了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编辑出版这本《读库》,朋友们的热情回应和支持鼓励,更让我看到了这件事情的价值。接下来,我会用自己的耐心和想像力,把这件事情坚持住,做好。

请大家关注这本已经诞生,并开始成长的小书。

  • 非着名相声演员郭德纲 东东枪
  • 郭德纲说 东东枪
  •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郭德纲
  • 追我魂魄 云杉
  • 《追我魂魄》背后的故事 云杉
  • 一些旧闻,一楼魂魄 史航
  • 走向历史破晓时分序余世存先生《非常道》 王康
  • 《非常道》后记关于类人孩语 余世存
  • “历史就是历史” 冯玥
  • 白昼中的烟花 周晓枫
  • 完美的可能代《隐秘盛开》后记 蒋韵
  • 贫嘴的孩子有糖吃 丁杨
  • 最勇敢的白日梦 苏葵
  • 香港词人记痕 沈胜衣
  • 周星驰龙套家族 荣超
  • 好莱坞电影俗套 周舒(编译)
  • 从天而降 杜嘉
  • 海报上的休闲生活 托托
  • 名剧的儿女们东棉花胡同39号 史航
  • 谁令骑马客京华 高尔泰
  • 日内瓦故事 卢跃刚
  • BBS考古录 邱小刚
  • 补白三则 缪哲

《读库0601》是《读库》丛书的第一本。该书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每两月推出一辑,2006年计划出版六辑。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作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今年最具出版品质的开春之作。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上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上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有趣,有料,有种”,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深度。

这期主打是郭德纲,五万字的专题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为北京民间相声演员郭德纲的长篇人物通讯,一为作者与郭德纲的访谈,一为其相声作品选刊,配以**青年报着名摄影记者贺延光的人物摄影,对这位长期坚持在天桥一带演出、献身相声事业并日益得到民众、特别是都市文化人群认可的相声演员做全方位深度展示。

  • 启蒙年代的歌声 李太山
  •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王军
  • 人类不可能再发生这等奇迹-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展来华前夕 陈丹青
  • 一个人、一份报纸和一个时代 梁由之
  • 蒋介石之人生观 张季鸾
  • 我们在割稻子 张季鸾
  • 小话西游 刘勃
  • 几个女生的欢喜悲-**校园歌曲三十年(上) 公路
  • 十七年间的爱情 小于
  • 话外之音 魏君子
  • 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 赵强(编译)
  • 对手戏 杜嘉
  • 非洲,我的非洲 柳桦
  • 历史的短信息 程灵素
  • 另一种翻译 张立宪
  • 语词笔记-隐秘的辛酸 黄集伟
  • 戌年记忆 影像志
  • 我们没有失忆 陈晓卿

本期主打《启蒙年代的歌声》、《故宫改造计划始末》。

《启蒙年代的歌声》

前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沈从文还叫沈岳焕的时候,当胡适胡洪骍的时候,当冰心还叫谢婉莹的时候,当凌叔华还叫凌瑞棠的时候,当丁玲还叫蒋冰之的时候,当吴宓还叫吴陀曼的时候,当邹韬奋还叫邹恩润的时候,当曹禺还叫万家宝的时候,当茅盾还叫沈德鸿的时候,当沙汀还叫杨朝熙的时候,当郭沫若还叫郭开贞的时候……他们童年时学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四十多年前,一个改建故宫的计划在神秘地进行着。涉足其中者,有政治家,有读书人。故事以一些人的悲剧收场,使一些人的声名流传。故宫就这样与一个灭顶之灾擦肩而过。

《小话西游》

本文是对古典名着《西游记》的重新解读,而最有价值的是插图,收入了着名画家刘继卣先生的代表作品《闹天宫》。《闹天宫》创作于五十年代中期,共八幅,195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年画条屏形式出版,为刘继卣先生工笔重彩作品的代表作。本辑读库中的这八幅作品得以彩色原貌展现,印刷精美。

《十七年间的爱情》

十七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的国产电影。那个年代的电影中爱情是稀罕物,惊鸿一瞥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性感。相较而言,爱情在我们最近二三十年的电影中逐渐丧失了。

《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

美国电影“金酸莓奖”是与奥斯卡奖针锋相对的一个电影奖项,专门评选年度最差电影和各类单项奖,配以刻薄有趣的评论。《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是该奖创始人约翰•威尔逊去年写的一本书,本文对其精华部分进行了摘译,并补充了大量与**观众有关的内容。

《非洲,我的非洲》

旅行文学逐渐兴起,但这类文章最不好写。罗列些掌故逸事,赞美一番大自然美景,再呼唤纯净心灵天人合一,大多文章都难脱窠臼。而柳桦先生的非洲系列,写出了人味和趣味,别有意致。

《戌年记忆》

大型专题片《甲子》已经在**电视台春节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三年,为当代**梳理出个人历史,留存下一些民生图景的切片,构成一幅时间跨度达六十年的清明上河图。《戌年记忆》今年春节在央视播出,本辑《读库》收录的是《戌年记忆》的文案,和总导演陈晓卿的创作谈《我们没有失忆》。

《读库》丛书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采用陆续出版的方式,每两月推出一辑,2006年六辑分别为《读库0601》、《读库0602》……《读库0606》。继第一本《读库0601》在3月出版后,第二本《读库0602》在5月出版。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上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上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有趣,有料,有种”,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深度。

《读库0603》“人物”中有一位是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袁传宓,文章作者是他的女儿袁劲梅老师,写尽一个环保科学家的悲凉和无奈。另一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民间工艺大师”的陕北剪纸大师库淑兰老人。这两篇文章都揭示了传主真实的生活情景,特别是《大师之哭》一文,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只是塞满赞美的人物特写是多么苍白。

本辑《读库》,特别彩印了库淑兰老人八幅“辉煌”(**美院乔晓光教授语)的剪纸作品。

鲁迅热爱美术,尤其是版画,他最喜欢的是德国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和日本画家蕗谷虹儿。

虹儿笔下那些以异国风情的都市建筑、电车为背景,身材颀长、面若桃花、带有一抹暧昧微笑的女郎,在相当大程度上,与鲁迅先生在经历了极其孤独、漫长的青壮年期之后,终于觉醒并喊出“我也可以爱”的时候的心境,有某种深层的契合。

《蕗谷虹儿的抒情画时代》一文,介绍的就是这位鲜为人知的画家的生平,并刊载有他的精美少女版画作品。

刚刚出版的《沈从文家书》上下两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删节。传记作家李辉对其进行了细心校勘,用沈公子虎雏的话讲:“这版本也就如错版邮票,成为某种标本了。” 《危局上的城》为即将公映的故事片《东京审判》一片导演高群书的工作手记。高导在我的要求下,将本来两万字的稿件推翻重写。他用绝对不同于一般娱乐报道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影视圈。正如他所说的,“我见证的不是一部电影的诞生,而是一部电影的毁灭”,“我们的许多国产电影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根本不是体制问题”。

1999年,**指挥家李博伦抱病完成了与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的世纪之约,那场音乐会由大病初愈的英若诚主持。其后,三位大师相继辞世,这场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鲜花,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响的掌声,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人在流泪”的音乐会也成为乐迷心中的千古绝唱。《绝唱》一文,配以生动感人的图片,详尽记录了那次演出的台前幕后。

本辑藏书票为**漫画家萧言中先生所绘。

  • 俄藏黑水城绘画与我的西夏情缘 吴焕宇
  • 过时老话 贺友直
  • 《山乡巨变》绘图选 贺友直
  • 老楼的老人 杨葵
  • 大声唱 董月玲
  • 打工青年艺术团文本节选 董月玲
  • 城记:北京旧城改造五十年 王军
  • 天鹅之歌 彭伦
  • 《故乡》三部曲本纪(上) 牟森
  • 一部动画片的诞生 张钧
  • 我的《大闹天宫》 张钧
  • 好莱坞电影俗套 周舒(编译)
  • 老枪老矣 杜嘉
  • 故人2002 秦峥
  • 那些推动我成长的名字 白岩松
  • 语词笔记把自己扎得浑身漏洞 黄集伟
  • 天堂鸟飞过 刘芳
  • 狂暴的青春期皇帝 老猫
  • 风情万丈 霍不思
  • 译名片谈 晓艺
  • 大河电影《故乡》 牟森
  • “我的电影为德国辞典贡献了一个词” 牟森

《读库0604》值得关注的篇目有《俄藏黑水城绘画与我的西夏情缘》,上世纪初,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在额济纳河黑水城遗址发掘出湮灭了七个世纪之久的西夏宝藏,震惊世界。这一大批文物构成研究西夏文明的宝库,其中的绘画作品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西夏历史画卷重现于世人面前。(注:对西夏历史的研究和发掘时目前国内外历史界和考古界的一大热点)

本文作者吴焕宇先生,在圣彼德堡冬宫博物馆看到这批艺术珍品后,便着手临摹,以期国人能目睹西夏文化的璀璨魅力。

当年**王爷用几十杆快枪换走的大笔国宝,如今只能由一位老人用自己的画笔,使久违的俄藏黑水城绘画珍品返回故里。本辑《读库》特彩印了十三幅吴先生几可乱真的临摹作品,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 二十年暗恋桃花源 水晶
  • 悲喜,快乐,忘我-《暗恋桃花源》的二三事 赖声川
  • 《暗恋桃花源》剧情大纲 赖声川
  • 《暗恋桃花源》剧本节选 赖声川
  • 一个多么经得起打岔的戏啊 史航
  • 连环画廓桥遗梦 李斌
  • 打口 王小峰
  • 邂逅一个八国联军后裔 徐星
  • 在**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张鸣
  • 我的学艺经过 程砚秋
  • 慢慢读,慢慢爱 杜丽
  • 沉睡之书 张传明
  • 《故乡》三部曲本纪(下) 牟森
  • 王牌空战 杜嘉
  • 春天的十二个瞬间 张钧
  • 欲采苹花不自由-一本周刊的封面明星故事 程灵素
  • 棋圣战的诅咒 杨欢
  • 石勒载记 刘勃

话剧《暗恋桃花源》刚刚在大陆上演,本辑《读库》也推出了该剧的一个专题,详细描摹了《暗恋桃花源》二十年间的传奇历程,钩沉出丰富的史料细节和背景花絮。有两张照片让我不胜唏嘘,一张是1986年,该剧主演金士杰和丁乃竺在赖声川家的客厅中排练,赖声川和丁乃竺五岁的女儿赖梵耘在沙发上酣然睡去。二十年后,赖梵耘在2006年**版和大陆版的《暗恋桃花源》中扮演小护士一角。书中还彩印了该剧的珍贵剧照和海报,以飨“暗”剧戏迷。再说句很个人的题外话,由于若干年前都是通过雪花画质的录象带看到的林青霞,并没觉得她有多么美,这次大家可以看看书中林青霞的照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读库》将陆续刊出与小人书有关的系列稿件,诸如上辑贺友直先生的《过时老话》,这辑是李斌先生的《连环画廊桥遗梦》,记录的是**结束后,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众多国画、油画、版画界的高手纷纷投身连环画创作。 2000年,作家徐星在法国南特受邀进入一个法国家庭,见到了一些古老的**物件,还有若干张照片,是这个家庭的祖父摄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北京,照片上有法国军人,还有**百姓。徐星花钱将这些照片复制下来,时至如今,首发于本辑《读库》。

《伶人往事》已经出书,本辑《读库》转载程砚秋先生的《我的学艺经过》一文,原刊于1969年香港《明报月刊》,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对照着读一下。《伶人往事》一书已经有两岸三地的三个版本,我个人以为**时报文化版的装帧最为漂亮,封面是程先生《赚文娟》中苏小妹的扮相。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在香港版中没有收入,内地版我还没看到书,不知道有没有。特地从章诒和先生处求来此照,刊于《读库》中。

《欲采苹花不自由——一本周刊的封面明星故事》指的是香港《明报周刊》。作者写一本杂志的封面女郎,也是在描绘一座城市的浮世今生,这座城中的女性数十年间的沧海桑田。

本辑藏书票有**漫画家敖幼祥所绘。

——张立宪

  • 国宝南迁记 那志良
  • 隔海故人来 朱传荣
  • 一部抗战歌集的诞生 阚培桐
  • 《救亡之声》抗日歌曲选 阚培桐
  • 毕业生 张妉丹
  • 家师逸事 张梅
  • 乐坛1994 秦峥
  • 航母战记 杜嘉
  • 情迷小人书 杨欢
  • 红岩上,红梅开 孙洁
  • 春日读唐三种 沈胜衣
  • 吕文德评传 张立宪
  • 声音 苗炜(辑录)
  • 语词笔记2006年度语文 黄集伟
  • 安东尼奥尼与《**》 侯宇靖 刘海平
  • 序 孟凯帝
  • 大师已近**已远 侯宇靖
  • 我与《**》 安东尼奥尼
  • 恩丽卡:我那时花枝招展 恩丽卡
  • 卢奇亚诺·都沃里:我们为**做了件很重要的事 卢奇亚诺·都沃里
  • 孟凯帝: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 孟凯帝
  • 《**》旁白 安东尼奥尼

这一期最值得关注的《安东尼奥尼与〈**〉》专题辑录了侯宇靖、刘海平历时数年拍摄的纪录片《**已远》的底稿。这些篇目详细记录了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于70年代拍摄《**》时的历史细节。作者采访了当年摄制组的所有当事人,按照当年《**》摄制组的拍摄路线故地重游,并披露了安东尼奥尼及《**》一片的大量珍贵影像。

《国宝南迁记》记述了抗战期间故宫国宝南迁的 “惊天地泣鬼神”的“琐碎小事”,文中没有雄心壮志的抒发,没有艰难苦恨的怨怅,只有流水账般心平气和的记述。编者认为“这些文字颠覆了我此前对同主题读物的阅读经验”。

《一部抗战诗歌集的诞生》记录了距今规模最大的抗日歌集《救亡之声——**抗日战争歌曲汇编》的编辑和出版过程。“抗战胜利后旋即发生的内战,及此后海峡两岸意识形态的分裂与禁锢,导致这份遗产中的大部分,要么遗失,要么尘封……找回那些音符,以纪念那个伟大的时代。”

2007年读库目录

  • 海边的女儿 娄智勇
  • 我爱你,无以伦比 林影
  • 宝贝的第一次 郑莉
  • 我家小鱼儿 董晓晔
  • 我是你爸爸 李鹏
  • I can,t love youe nough 陆远
  • 瓜瓜日记 李太山
  • 产房日记 闻元元
  • 我知道你去年秋天干了些什么 张立宪
  • 《读库》前期日记 张立宪
  • 我知道你去年冬天干了些什么 张立宪
  • 搜狐访谈 张立宪
  • 从0600到0606 张立宪
  • “干一票大的!” 牟森
  • 蔡志忠 张立宪
  • 郭德纲 张立宪
  • 史航 张立宪
  • 邱小刚 张立宪
  • 王军 张立宪
  • 黄集伟 张立宪
  • 陈晓卿 张立宪
  • 萧言中 张立宪
  • 朱德庸 张立宪
  • 牟森 张立宪
  • 杨葵 张立宪
  • 王小峰 张立宪
  • 杜嘉 张立宪
  • 王晓 张立宪
  • 张守义 张立宪
  • 吴晨光 张立宪
  • 王曦 张立宪
  • 摆事实不讲道理 张立宪
  • 色眼看人 张立宪
  • 把创作欲望摁住 张立宪
  • 百度不出来的人 张立宪
  • 聪明人下笨功夫 张立宪
  • 小聪明 张立宪
  • 附:无厘头时报 胡淑芬
  • 与猫为敌 张立宪
  • 不由分说 张立宪
  • 高成本采访 张立宪
  • 附:阎连科把自己写崩溃了 张立宪
  • 熟视无睹 张立宪
  • 关于稿件这件事儿 张立宪
  • 函谷关吏 张立宪
  • 去图 张立宪
  • 副词 张立宪
  • 重新出发,不再想他 张立宪
  • 可执行程序 张立宪
  • 非专栏 张立宪
  • 拙 张立宪
  • 商业化 张立宪
  • 从海量到限量 张立宪
  • 博客“直播”实现续读共建 丁杨
  • 读过2006 张钧
  • 历史局部的真实可信 杨葵
  • 老六·《读库》·我 梁由之
  • 《读库》这个圈子 史济为
  • 俺与《读库》二三事 陈永锁
  • 度日如年 艾文儿
  • 深夜来信 马伦
  • Part6杂碎 张立宪

这本书里包括《读库0600》-《读库0606》的目录索引、内容简介、幕后花絮,与《读库》有关的人与事,一些编辑心得,这套丛书创业过程中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和说不得的故事。

作者简介:张立宪60年代出生,80年代读大学,90年代初从**人大新闻学院毕业以后,一直在新闻出版行业游走。出版个人专着《记忆碎片》。现代出版社原副总编,《大话西游宝典》和梦工厂系列丛书总策划,《读库》系列丛书主编。

  • 太空看长城采访记 周黎明
  • 七十年代的斜阳 刘晖
  • 在人生的另一端 杨浪
  • 阿巴斯的眼睛 李宏宇
  • 阿巴斯摄影选 阿巴斯
  • 阿巴斯自述 阿巴斯
  • 看,她们在跳舞 甘露
  • 古代风俗图 王弘力
  • 好声 严锋
  • 诗人是濒临灭绝的种族 大仙
  • 南丫岛 陈升
  • 大国博弈中的日本投降 李辉
  • 1951年:游荡的年代 张永义
  • 我,阿西莫夫 柳桦
  • 愚人宋王偃 邱小刚
  • 亥年记忆 影像志

张立宪,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

  • 上海配音往事 孙洁
  •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童亚男
  • 活着,还是不活——**译制片问题讨论会纪要 讨论会纪要
  • 上译译配影片目录(1950年-2006年) 附录
  • 纪实西部贫困代课教师 王搏
  • 农展馆南里10号 杨葵
  • 活在父亲笔下的骆驼祥子 孙燕华
  • 坐在相机后面看戏 吴钢
  • 美丽的京剧 吴钢
  • 世间已无贝内特 彭伦
  • 1968年:欧雨美风 张永义
  • 想起那片林(外三章) 陈幼民
  • 胡同儿因缘——一条北京小巷的生生世世 何伟
  • LSD简史 袁越
  • 攻墨 刘勃
  • 吃食 秦峥

张立宪,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

  • 半世沧桑 杨步震
  • 父亲的个人史 杨运
  • 有关“黄皮书”的不完全报告 王晓
  • 关于“内部书”:杂忆与随感 孙绳武
  • 附:“黄皮书”出版说明选录 附录
  • 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 贺友直
  • 《盲山》前的李杨 张立宪
  • 边缘人语 许宏泉
  • 自制CC版**电影 陈腊
  • 势利 艾本斯坦
  • 甘泠熨人齿 骆滢
  • 一本书的故事 止庵
  • 鲁讯=村上春树? 杨莎妮
  • 变形那个金刚 花之静
  • 牛顿春秋 黄永玉
  • 大的到底好不好 小白
  • 十八搞 黄集伟
  • 游戏 缪哲

《半世沧桑》为一位普通老人撰写的回忆录。他是一位国民党军官,经历了抗战和内战阶段,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个人视角,描绘了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正如他的儿子杨运在《父亲的个人史》中所说:“站在民间的立场,争取民间的话语权,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感受普通人的感情。这样的历史才是鲜活的,完整的,可亲的。”

“黄皮书”是特殊年代的特殊出版物,供“内部参考”的文学类图书。这些每种只印大约九百册的书,并没有在设定的读者群中引起明显回应,反倒成为另外一代人的文学食粮和精神家园。本辑专题《有关“黄皮书”的不完全报告》打捞出关于“黄皮书”的一些史料。作者王晓说,“黄皮书”不单纯是一个出版现象,而是一个时代的果实。如果写史,如果形象生动地写史,“黄皮书”是一份很好的材料。

《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是贺友直先生关于老上海巷弄风情的图文作品。他的《小街世相》被冯其庸先生誉为“《清明上河图》之亚”,前年曾在上海金茂中心展出,奈何该图篇幅太大,不能全貌展示在《读库》中,而《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恰可视为《小街世相》的局部大特写,而贺先生的文字也是拙朴洗练,尽管他老是说自己“不识字”,写不好文章。

《〈盲山〉前的李杨》介绍的是李杨从一个话剧演员成为电影导演,从德国留学到海归**,拍摄《盲井》与新作《盲山》的人生历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在**如何拍出电影的个人标本。

《边缘•艺术》是一本民间刊物,在美术界传播,每辑的“编辑档案”短小精悍,颇有《艺林散叶》遗风,又生动泼辣得多。本辑《读库》以“边缘人语”为题,将已经出版的各辑“编辑档案”一并刊录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美术界的怪现状和真面目。

标准收藏公司出品的CC版DVD一直为影迷追捧,其DVD封套设计也是别出一格。而CC公司发行的华语电影,却只有《花样年华》、《一一》、《辣手神探》和《喋血双雄》四部。于是有一个**的民间设计师,自己设计了诸多**电影的CC版封套。

★ 本辑藏书票由王弘力先生绘制。老人家患椎间盘脱出,已经不能坐立,仍在病床上完成了这幅作品。

  •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王军
  • 杨保军:被异化的城市 王军
  • 追寻那爱德 王玉龙
  • 百年**影像 王玉龙 那爱德
  • 遍走长城 何伟
  • 裴艳玲原业归宗 郑标
  • 校长们 徐百柯
  • “我才坚持了七十六天” 曹芊
  • 泪珠项链 宋飞等
  • “没想太多”的时代 马世芳
  • 那时,我们的耳朵犹然纯洁 马世芳
  • 环保就在歌舞中 郜璐莉
  • 一个女子的百年祭 傅国涌
  • 苦孩子发迹 半夏
  • 2006年,我在加德满都 许崧
  • 读红三篇 十年砍柴
  • 野兽的叹息 刘勃
  • 难忘的绝唱 张永义
  • 嘉靖与暗八仙 吴兴文

张立宪,着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家们收藏的“私房书”。

  • 城市记忆·解放 田晓青(辑录)
  • 遥远的市声扑面而来 田晓青
  • 谢英俊:安得广厦千万间 寇延丁
  • 协力建房在兰考 寇延丁
  • “帝座”迁移 李苋
  • 关于金子美铃的想像 金莹
  • 附:下关一夜-追忆逝去的金子美铃 西条八十
  • 金子美铃草木状 连城
  • 缘分把历史延伸-“杜高档案”收藏散记 李辉
  • 安息之地 张小强
  • 杜高档案文本的新发现 丽江
  • 《远山》拍摄散记 胡杰
  • 再看你一眼 冯敬兰
  • 动漫年华 花之静
  • 留下一些动听的名目 沈胜衣
  • 卡拉瓦乔的欲望 李树波
  • 金庸识小录(上) 严晓星
  • 科学生活指南 姬十三

张立宪,着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家们收藏的“私房书”。《读书》、《读库》、《读品》(读书界称为“三读”)已成为人文知识分子阅读的风向和标杆。

  • **的速成城市 何伟
  • 白鳍豚挽歌 于江
  • 为“水**宝”立传 于江
  • 缱绻戏梦间 顾文瑾
  • 《我要读书》创作始末 张钧
  • 有一种玫瑰名叫辛德贝格 子静
  • 千里负笈记 傅惟慈
  • 青年会:城市改革者的命运 翟明磊
  • 科柯施卡的世界碎片 李树波
  • 四海无人对夕阳 梁由之
  • 满是心跳的热血江湖 花之静
  • 匹格 吴力工
  • 科学界动物志 姬十三
  • 金庸识小录(下) 严晓星
  • 声音 苗炜(辑录)

何伟(Peter Hessler)是美国人,《纽约客》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专栏作者。他在《纽约客》上开辟的专栏名字就叫“**通信”,尽管他现在已经隐居在美国的某座偏僻大山里。

导致他这次隐居的,是《读库0704》中《遍走长城》一文中提到的石彬伦(David Spindler),他们两人某次一起爬长城,他从一个台阶摔下去,膝盖骨骨折。因为其他意外,《读库0704》未能在预想时间内出版。而按照我的如意算盘,《遍走长城》是可以和《纽约客》上的英文原稿同时面世的。这篇文章备受《读库》读者称道。我将这些好评转达给何伟,以此为诱饵让他为《读库》持续供稿。

《**的速成城市》一文是他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次成为《读库0706》的头条。我特别建议那些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好好读一下何伟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采集事实、组织报道的。

2007年8月8日,**隆重迎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同日,英国主流媒体也极为少见地在头版头条报道有关**的内容,主题却是“长江白鳍豚正式宣告绝种”,奥运倒计时活动被放在了一边。《卫报》宣称这是“五十年来第一种被人类活动推向灭绝的大型脊椎动物”。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立刻通过媒体反驳,白鳍豚只能说是功能性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灭绝标准,是指在过去五十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

如果根据这个国际标准,英国人显然有点操之过急,但不管是灭绝还是功能性灭绝,白鳍豚“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现实悲剧并无争议。

于江先生土生土长在北方,本身的职业也与动物保护没有什么关系,却写起了长江里的白鳍豚。《白鳍豚挽歌》一文,是他经过长达五年多的准备和酝酿,写就的一条生活了二十二年的白鳍豚的生命传奇。

在**,有许多事情,机构不去做,民间在做;专家不去做,百姓在做。

2007年是“冬皇”孟小冬诞辰一百周年,本期《读库》特别刊发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这篇文章蓄谋已久,事实上我们还有更复杂的计划,比如拍一部反映孟小冬生平的电视纪录片、组织一次余派老生的专场演出等等,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只实现了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好在来日方长,孟小冬永远也不会过时,余派也永远不会过时,让我们慢慢来做。

记得几年前,一些戏迷在网上“雪地裸身横一字马跪求”孟小冬的照片。关于这位传奇女子,我们可以见到的图像和声音都很少。为了配发本期文章,我从章诒和先生处求来几张孟的照片。天津的马骞兄弟手里握有全套的天津《北洋画报》影印本,三十年代的《北洋画报》是报道梅孟之事最多的媒体,上面也有许多珍贵的照片,马骞兄弟用极大的耐心搜集了十几张照片发过来。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兼是影印本的原因,这些照片的清晰度不够,但已弥足珍贵。特别是一组四张孟小冬的表情照:迎吻、送吻、斜睇、凝思,非常生动地浮现在纸上。这些照片的说明文字均为当年《北洋画报》所配发,我们也可以从中一睹七十年前**八卦媒体的风貌。

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我要读书》当年风靡全国;王绪阳、贲庆余两人创作的连环画《我要读书》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本期《读库》中刊载的是王绪阳先生所回忆的《我要读书》的创作始末。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提供了当年去高玉宝故乡体验生活时画的速写素描等原始材料,以及曾经被要求修改的画页的原稿。这些都呈现在《读库》中。按照这篇文章的说法,连环画《我要读书》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由适当的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完成的作品。

傅惟慈先生是翻译界的“四大名旦”之一,译着无数。生活中的傅先生也是个老顽童式的人物。自幼便渴望过一种流浪汉的生活,“我渴望走出家门,在外面广大的世界里,混迹于千百万普通人中间”。**这样的文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千里负笈记》记录的便是他流浪生活的起点,“上帝给了我眼睛是叫我看东西,给了我双腿是叫我走路,我现在就在使用它们”。他从沦陷中的北平,只身南下,几经辗转,来到后方的大学,继续求学。

全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流落到洛阳临近前线时,那里有国民政府设立的战地失学失业接待站,收容从沦陷区来的青年人,分配入学或就业。抗战期间,从沦陷区到内地的学生可以领取政府每月发放的助学金维持生活。这是我原来所不知道的细节。

国破尚如此,留待今人羞。

《四海无人对夕阳》一文是梁由之先生写作的“百年五牛图”系列之一,所谓“百年五牛”是他心目中近百年**史上最杰出的五个人物:蔡锷、张季鸾、陈寅恪、鲁迅和林彪。该文写的是陈寅恪先生,近日从梁先生那里得到消息,说是“百年五牛图”将由中信出版社在2008年推出,遗憾的是林彪一文只能存目。

苗炜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执行主编,但在我看来,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每期《三联生活周刊》上所辑录的“声音”专栏。各媒体基本都有同样性质的专栏,但我相信苗叔叔的是最好的。这世界上声音太多了,选择什么、记录什么、保留什么乃至发现什么,其中大有学问。在《读库0606》中,我把苗师傅2006年全年辑录的声音一网打尽,本期《读库》搜罗的则是2007年的喧哗与*动。

2008年读库目录

  • 从0600到0706 张立宪
  • 王博 张立宪
  • 沈胜衣 张立宪
  • 李皖 张立宪
  • 裴艳玲 张立宪
  • 兰晓龙 张立宪
  • 王小山 张立宪
  • 吴钢 张立宪
  • 严歌苓 张立宪
  • 张小强 张立宪
  • 所谓品质 张立宪
  • 被认真对待的感觉 张立宪
  • 那本上百万字的书 张立宪
  • 通病 张立宪
  • 已知和未知 张立宪
  • 几个铁球同时落地 张立宪
  • 远离 张立宪
  • 屁颠屁颠 张立宪
  • 励志 张立宪
  • 生意经 张立宪
  • 产品设计 张立宪
  • 靠近核心价值 张立宪
  • 搭架子 张立宪
  • 解放 张立宪
  • 慢热 张立宪
  • 开着拖拉机的用户 张立宪
  • 快收慢付 张立宪
  • 佚稿 张立宪
  • 申年记忆 影像志
  • 酉年记忆 影像志
  • 两年了 张立宪
  • 他们说 张立宪

张立宪(老六),河北汉子,60年代出生,80年代读大学,90年代初从**人大新闻学院毕业以后,一直在新闻出版行业游走。出版个人专着《记忆碎片》。现代出版社原副总编,《大话西游宝典》和梦工厂系列丛书总策划,《读库》系列丛书主编。

  • 耿谆的家与国 张 钧
  • “天地之大德曰生”
  • 张謇和大生集团的命运 傅国涌
  • 也是读书种子,也是江湖伶伦 解玺璋
  • 胡同今昔 图、摄:况 晗 文:陆 元
  • 用铅笔和推土机赛跑 丁 杨
  • 祥德路二弄 达奇珍
  • 经度之战 袁 越
  • 割裂的真实 李树波
  • 子年记忆 影像志

九十四岁的耿谆老人与“花冈”这个日本地名紧密相连。

抗战期间,耿谆被俘后在这里做过将近一年的劳工。1945年6月30日深夜,因不堪忍受欺辱虐待,身为大队长的耿谆率领七百多名**劳工举行暴动。在日本军警的镇压下,暴动最终失败。抗战胜利后,这一事件的日本肇事者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罪,这是唯一一例被国际法庭判为战争犯罪的****劳工案件,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本土发生的唯一一次**劳工集体暴动。

花冈暴动五十年后,耿谆又与其他十一名花冈暴动幸存者一起,把当年****劳工的鹿岛组告上了日本东京地方法院。被**媒体称为“**民间对日索赔第一案”。经过长达五年多的诉讼,最后案件以鹿岛组与原告的庭外和解告终。因为和解中根本没有满足原告提出的“谢罪、建纪念馆和赔偿”三项要求,耿谆拒绝在和解书上签字,并拒绝领取鹿岛组发放的和解金。

如今,耿谆老人安详地生活在河南老家。

《耿谆的家与国》一文作者两度从北京赶赴河南襄城,却把目光的焦点有意投向了那些有影响事件的背后。对这位老人来说,在“花冈暴动”、“花冈索赔案”这些耀眼事件之外,还有着太漫长的幽暗岁月,它们默默地流淌在那些重大事件的光影里,静静地等待有人来涉足。

我们的目光过多地投射在政治人物、文化人物身上,却很少关注实业界人士。“在读史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到,我们以往几乎完全忽略了实业家对社会的贡献,和他们的情怀、追求。”傅国涌先生有感于此,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下工夫去追寻**实业家的本土传统。

他想找到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根,这个根不在辉煌一时的晋商、徽商身上,不在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他们只是传统商人,这个根也不在盛宣怀、唐廷枢等人身上,他们或是官商,或是买办,这个根在开创出民营企业新天地的张謇及荣氏兄弟身上,在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这些人身上,他们代表了近代的方向,他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视的传统,哪怕是他们当年失败的教训,也为今天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他的这一系列将陆续刊发在《读库》上,《张謇和大生集团的命运》是其第一篇。

提起翁偶虹,现在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翁先生一生从事编剧生涯,据说,在当下经常上演的剧目中,翁剧超过了三分之一,如《红灯记》、《大闹天宫》、《将相和》、《野猪林》等,以及被剧界尊为经典的《锁麟囊》。

江青曾把翁先生称之为“旧式文人”。解玺璋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北京晚报》工作,编辑“五色土”副刊,得以与翁偶虹先生结识,便领略了他的“旧式文人”气派。

翁先生曾写过一篇《我的自志铭》,交给解玺璋在“五色土”副刊上发表:

也是读书种子,

也是江湖伶伦,

也曾粉墨涂面,

也曾朱墨为文。

甘做花虱于菊圃,

不厌蠹鱼于书林。

书破万卷,

只青一衿,

路行万里,

未薄层云。

宁俯首于花鸟,

不折腰于缙绅。

步汉卿而无珠帘之影,

仪笠翁而无玉堂之心。

看破实未破,

作几番闲中忙叟;

未归反有归,

为一代今之古人!

江西人况晗在南京上完大学,来到北京工作,喜欢上了北京的胡同。他用宽线条铅笔画为表现形式,一画就是十八年。为那些消失的胡同在纸上重新构筑了另一重安身之所。在老屋、木窗、石门墩、杂货店、蜂窝煤和爬山虎的斑驳光影中,关于胡同的碎片在铅笔线条的堆叠中昔日重现。

一条一条的胡同消失得太快,他用铅笔和推土机赛跑。

况晗老师在筹划出版他的一本新书,名曰《胡同今昔》,四处找出版社谋求出版。里面是他用铅笔画下的胡同的昔日情景,以及他最近又跑到曾画过的原址去拍的照片。为了对比鲜明,他在拍照片的角度上特别注意和画画的视角一致。

看到这本书的打印清样后,我求况晗老师允许在《读库》上撮其精要刊发。这一主题占据了《读库0801》将近七十页的篇幅。我还特地尝试了三折页的装订方式,想更好地展现其作品的风貌,但最终效果仍不让人满意。

就在《读库0801》付梓之际,我接到况晗老师电话。他说,原来与他接洽的出版社突然打消了出版意向,这本书的命运又成为遥遥无期的未知之数。

《胡同今昔》记录的是建筑的消失,街道的消失,风景的消失,而《祥德路二弄》一文,记录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上海的弄堂生活,细致入微而又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达奇珍老师的笔下,更为难得的是,她记录的是那种生活被消灭的过程。

《经度之战》是袁越继刊发在《读库0702》上的《LSD简史》之后的又一力作。

无论是用指南针指南,还是测量天体高度,都能够测量出航行所在的纬度。而经度就不同了,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用来直观地显示经度的差异,于是,古代的航海只能沿着海岸线走,否则等待船员的就是死亡。

两个几乎同时被提出来的方法开始了一场争夺经度的战争。这场战争过程曲折离奇,战况惊心动魄,不亚于任何一个优秀小说家编出来的惊险故事。这个故事背后折射出来的关于人类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更是值得后人玩味。

“甲子”系列是**电视台“见证·影像志”栏目制作的专题片,以农历纪年为时间线索,上溯前五个年度,于每年春节播出,计划用十二年时间,整合出近六十年的**民生画卷。

如今这套专题片已完成了五辑,其中《戌年记忆》的文稿刊于《读库0602》,《亥年记忆》刊于《读库0701》,《申年记忆》和《酉年记忆》则整理发表在《读库0800》上。今年推出的《子年记忆》刊于本辑,屈指算来,该专题片已经回溯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光阴。

本辑藏书票由徐累先生绘制。

  • 耍猴人江湖行 马宏杰
  • 诗人活在福利院 杨 子
  • 附:食指诗三首
  • 周有光与张允和
  • 举杯齐眉 李怀宇
  •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 余昌民
  • 邦德,邦邦的 杜 嘉
  • 渴望雄起的投影 花之静
  • 非洲的碎片 柳 桦
  • 姥姥 舒 泥
  • 《中性》三题 黄昱宁
  • Ask姬十三 姬十三

张立宪,着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作品《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族们收藏的“私房书”。《读书》、《读库》、《读品》(读书界称为“三读”)已成为人文知识分子阅读的风向和标杆。

  • 为其他的百分之九十设计
  • “90展”部分展品
  • 衣食上拥有半个**
  • 固执复制
  • 海波与他们
  • 幸运之轮
  • **学车记
  • 关庚的生活底稿
  • 那个时代的书装艺术
  • 花花世界且说黑
  • 贱客凯文
  • 佛朗切斯卡:心之形状
  • 医海钩沉
  • 祖逖与刘琨
  • 同居-崔莺莺
  • “哥斯达黎加时代”

衣食上拥有半个**

申新搁浅

1934年7月4日,是荣氏企业史上最暗淡的一个日子,申新搁浅了。

这一年,荣德生的四子荣毅仁只有十八岁.二十多年后,他仍清晰地记得那天上海报纸上的大字标题:“申新搁浅”。当时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看到报纸,一下子呆住了。他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申新是一个有关民生的事业,怎么会搁浅呢?”

荣氏申新纺织企业从1915年一个厂、一万二千九百多枚纱锭起步,发展到此时,已拥有九个厂,纱锭总数超过五十五万,还有六万多线锭、五千多台布机,占有全国纱锭总数的百分之二十点六,前后不二十年时间。申新的发展之快、事业之大,完全当得起突飞猛进四个字。按其生产能力,每日夜可出纱一千件,出布一万四五千匹,消耗棉花三千二百担,是**最大的纺织企业,直接在申新工作的职工至少有三四万人,加上家属和运输、营业等间接靠申新生活的,大约在十几万人以上,每天交税万元以上,仅三年半就已超过一千万元。研究荣家企业的陈文源算过一笔账,1932年荣家九个纺织厂织出来的布有一亿零二百三十六万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半。

申新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搁浅的,此前四年连续都有巨额亏损,主要原因当然是市面不好。自1921年以来整个花纱市价起落极大,十六支“人钟”牌标准纱也不例外,上下落差如同波峰低谷。据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以1933年4月申新出产的二十支“人钟”牌纱为例,每件成本二百一十八点三三元,市场价却只有二百零四元,每生产一件就要亏折十四点三三元。荣宗敬沮丧地感叹:板贵棺材贱。不大动笔的他写下《纺织与金融界》一文说:

无日不在愁城惨雾之中,花贵纱贱,不敷成本;织纱成布,布价亦仅及纱价;销路不动,存货山积。昔日市况不振之际,稍肯牺牲,犹可活动,今则纱布愈贱,愈无销路,乃至于无可牺牲。……盖自办纱厂以来,未有如今年之痛苦者也。

经济学家马寅初对“花贵纱贱”如此解释:花贵是因为国产棉花不足,纱贱是因为日本棉纱倾销。

另一原因是税负太重。1928年,南京政府开征特税,实行一物一税,荣宗敬曾一度兴奋过。他没想到特税不但没有减轻负担,反而大大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负担,便利了外国的在华厂家。申新被抽去特税达一千五百多万元。他写信给银行家陈光甫等人说,我国实业尚在萌芽时代,受时局影响,纺织业更是岌岌可危,希望他们能呼吁政府减税或免税,如果再不恤商艰,多方剥削,只有停机歇业,坐以待毙。然而,荣德生大女婿、主持汉口申四福五的李国伟记得,当上海、武汉的纱厂向财政部长孔祥熙提出新税则加重企业困难时,孔开口就骂纱厂捣蛋:“有困难,你们为什么不想法子克服?成本高了,你们为什么不让它降低?”

特税规定每袋面粉征统税一角,而未实行特税的地方,每袋只征六到七分。特税开征后,各地仍巧立名目,加税、加捐的情况不断发生。面粉已征了统税,面粉袋还要另外征税。1931年2月12日,荣宗敬以福新面粉公司的名义写信给宋子文说,面粉袋用的都是华商机制布匹,这种布袋印上彩色商标以后就是废物,所以袋皮向不征税,面粉征税,袋皮只是面粉的附属物,希望能够免税,这样既合乎一物一税的原则,也合乎提倡国货的宗旨。为要求小麦免税单全国划一,面粉特税全国一律平等,他多次给麦粉特税局写信,呼吁对本国民营面粉业不要重征,对进口面粉无论如何要重征。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身为荣家企业掌舵人的荣宗敬和几个儿子投机失败,光是他们投机洋麦、洋花之类的亏损就达一千二百多万元,总公司这一项利息支出在五百万元以上,申新撑不住了。荣毅仁后来找到的答案也没有回避投机失败这个因素——“在前几年美国开始的国际性的不景气,影响到了**;日本侵占了东北,日本纱厂又利用它雄厚的资本,在我国各地展开剧烈的倾销竞争,排挤了我们的市场;国内连年内战,交通破坏,苛捐杂税,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再加上申新本身的盲目经营,出品质量不好,利用交易所进行的投机失败。”

不过有一个原因荣毅仁没有讲到,他的姐夫李国伟说,由于过分追求发展,荣家企业一贯通过借债来扩大规模,所以经常陷入高利贷的债务拖累,经济基础并不稳固,一旦遇到金融变动,或市场不景气,便会捉襟见肘,周转为难。

自1933年起,荣宗敬不断给国民政府有关人物写信,希望他们能体恤和支持这家民营企业,几乎空荡荡没有回音。

银行、钱庄,要债的都来了,同仁储蓄部传言荣家要倒,赶紧提取存款。荣家这次经济危机比刘鸿生企业略早一点,他们的企业扩张也差不多,都是发展得太大、太快了。不同的是,荣家主要集中在两个行业,不像刘鸿生在许多不同行业都有投资。

当年,汉口申新四厂发生火灾,荣家从**银行借款二百多万元。荣家曾向英、美商家和银行求助,还向南京政府建议“庚款借锭”,就是用庚子赔款基金购置外国纱锭借给各纱厂,各厂分期偿还。

到1934年3月,申新在上海的厂几乎已全部抵押出去,**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几家关系密切的大银行不肯再放款,只有靠十六家与荣家熟悉的往来钱庄暂时维持。此时申新负债累计达六千三百七十五点九万元,全部资产总值不过六千八百九十八万元。到这年6月底,到期的五百万应付款,没有头寸可以应付,申新没有什么可以给银行抵押,钱庄到这时也不肯放款。荣宗敬常常挂嘴边的那句“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债愈多愈风凉”再也说不出来了。在逼得最厉害的时候,宋汉章、陈光甫两个银行家在荣家陪他一个通宵,就是怕他倒下去。申新一倒,**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光是上海银行一家贷款就有一千二百多万元,而抵押物主要是厂基、机器和货物。

申新搁浅前几天,陈光甫经常要在申新总公司等到深夜一两点。十五年后他有点儿后悔地说:“荣宗敬的申新企业是全国纺织企业中最大的,为了增加银行存款,巩固我们的地位,我们乐意与他合作;而他当时急需资金来更新扩大,自然也希望与我们合作。结果,没有充分调查他的实际需要和个人性格,我们就提供了大笔贷款给他,导致我们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影响了活期存款的运行。”

申新系统之外,茂新面粉有四个厂,福新面粉有八个厂,一辈子要强的荣宗敬提出退职,由福新元老之一王禹卿接替总经理,王时任福新七厂经理兼总公司面粉营业部主任,王尧臣为福新一厂、三厂经理、六厂副经理、七厂厂务经理。自从申新不断扩大,福新面粉系统的业务除了订购外麦、每月财务结算月报,实际上都由王禹卿掌握,尽管福新八个厂除了一厂、三厂,荣家都有控股权。虽然从1927年以后面粉业的扩张步伐缓下来了,但在稳健的王氏兄弟手里,面粉这一块常有盈余。金融业的债主都希望荣家能以面粉厂来补贴纱厂的亏空,在他们眼里王禹卿有信用,申新如要再借款,非王出面担保不可。荣、王之间有矛盾,荣宗敬认为茂新、福新、申新都是自己创下的子孙万世之业,王禹卿则认为他纵子投机,损害股东利益。但这个时候,荣宗敬不得不向王求援,尽管他内心不愿放手。荣、王会谈几次,都没谈成,两人经常大声争吵,一次会上甚至发生激烈冲突。因此,他又想找纺织专家李升伯出来代理。

一天凌晨四点,在申新九厂俱乐部楼上睡觉的厂长吴昆生,睡梦中忽然听到下面礼堂有人在哭,起来一看,原来是荣总经理。荣对他说:“我弄勿落了,欠政府的统税付不出,政府却要来没收我几千万财产,这没有道理!我现在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去通知各厂厂长和工程师来。”

等各厂厂长、工程师陆续到齐,天已亮了,大约六点左右,荣宗敬只讲了一句:“我现在已没有办法,希望你们去请李升伯出来做代总经理,你们要向他提出保证,绝对服从他。”八点多钟,他们一行到达李家,李升伯问什么事,他们说:“申新不能倒,靠它生活的有十万根烟囱,无论如何要请你出来做代总经理,把申新维持下去,荣宗敬没有办法干了。”李回答:“我没有考虑过,荣宗敬已同我谈过几次,譬如打仗,要靠正规军,杂牌军队是打不好的。”说完,即径自上楼去了。听了他们回来的汇报,荣宗敬说:“那么还是叫王禹卿出来代理吧。”

当时,申新九个厂只有无锡的申新三厂情况还好,无锡还有茂新面粉厂有点儿力量。到最紧急时,荣宗敬不断打长途电话向弟弟荣德生求援,但德生感到以无锡的几个厂去支援上海,力量不够,没敢答应。6月底的到期款五百万元,没有二三百万现款是没法解除的。6月28日,荣德生长子荣伟仁被他伯伯派去和父亲面商。到无锡已是晚上,他要父亲带上全部有价证券到上海救急,话说得很坚决:“否则有今日无明日,事业若倒,身家亦去。”荣德生当时正在喝茶,执壶在手,他想如果茶壶裂了,即使有半个壶在手,又有何用?回首往事,荣家创业之艰难一一浮现眼前。1934年并非他们第一次遇险,此前1908年、1912年、1922年曾三次遇险。1922年冬,债务达三百万元以上,遇到上海“信交”风潮,许多交易所倒闭,各行庄纷纷紧缩银根,向荣家催还欠款。他们陷入创业以来的第三次危机,被迫向日本东亚兴业会社借款三百五十万日元(折合二百二十多万两规银),条件非常苛刻,年利息一分一厘半,比一般高出近四倍,以申新一、二、四厂全部财产为抵押品,以转移三个厂所有权作为设定抵押的手续。而荣德生自述:“借款成功,签字,人人安心,喜形于色。”然而,没有一次危机能和眼前这次相比,考虑再三,他决定到上海挽救大局。(1939年荣伟仁早逝,荣德生痛苦地说这次挽救荣家企业是伟仁的功劳。)

他彻夜未眠,给上海打了十一个长途电话,托宋汉章向张公权商量,得到回话是:“有物可商量。”他带上家中所有的有价证券,赶凌晨四点的火车去上海,到上海只有七点多。九点多,他将证券带到**银行点交,立约签字,先向**、上海两家银行押解五百万元。

  • 八月的乡村 李志刚 李剑敏 侯飞
  • 科人往事 萨苏
  • “二楼书店”辗转二十年 唐铮
  • 廖冰兄,侠骨童心 李怀宇
  • 电影编剧的秘密 芦苇 王天兵
  • 希腊城邦之光 梁卫星
  • 贾格尔、列侬与1968 张铁志
  • 老电影笔记 小白
  • 那个硕大的飞碟 陈腊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花之静
  • 旧时女子 吴苏媚

张立宪,着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家们收藏的“私房书”。

  • 歌者夜行 绿妖
  • 周云蓬的诗和文 周云蓬
  • 小九儿,杨丽坤 于少
  • 再访河流 何伟
  • “把音唱准了我们再谈感情” 杨子
  • 沙滩北大二年 周清澍
  • 爱因斯坦不在家——科学松鼠会文章选
  • 方寸之间 李奔
  • 奥巴马胜选演说(文言版) 东东枪
  • 敦煌(十集电视记录片) 解说词
  • 敦煌在路上 周兵

2006年,命运多舛的文化刊物《万象》、《书城》在相继经历休刊复刊后,逐渐式微,更深入的走向精英知识分子小圈子趣味,一本由个人出资策划出版,以“有趣、有料、有种”为出发点的文化刊丛跃入我们的视野。《读库》就像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园地,它的实验性和新鲜感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深度。

  • 丹青赋王叔晖传略 蒋力
  • 王叔晖作品选 蒋力
  • 今夜我们说相声 张平
  • 断章 北岛
  • 学子慕绥新 余昌民
  • 暗地机关人不见近代**电报八卦 马伯庸
  • 从1986年的窗口望出去 李皖
  • 八美千娇 顾文瑾
  • 西晋灭吴 刘勃
  • 你好,末日 小庄
  • 声音 苗炜(辑录)

《丹青赋》一文,是关于工笔仕女画大师王叔晖先生的生平传略。关于本文,作者蒋力先生有一段解说:

1988年,我写出《丹青赋——王叔晖传略》的初稿。1993年修改后,收入我的纪实文学作品集《变革中的文化潮》(**和平出版社出版)。1997年,我又做了一次修订后,将此文交《文艺报》,发表时的题目是《洁来洁去岂常人乎?——一代画师王叔晖传略》,内容则不及原文的三分之一。现在留在网上的基本都是这个版本的缩编,标题则只保留了后一半。此标题是编辑定的,前一半出自一副挽联,后一半中的“一代画师”不是我的提法。同年,我又将此文中的“西厢情愫”一章投寄天津的《艺术家》杂志,1998年第三期发表时题为《一套震撼邮市的邮票》。前几年看到某位女性美术理论家(我没记住她的名字)的一本评述**现代女画家的专着,涉及到王叔晖时,几乎通篇引用的都是我在《文艺报》上发表的文字。没想到的是,2008年9月的一天,接到素不相识的《读库》主编张立宪先生的约稿电话。由此,引出这篇在我二十年前旧作基础上第三次修订的《丹青赋》。我很乐意做这件事,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对先生的一次新的再认识。所以,我也希望走进《读库》的是一个未做任何删节的全本。

除这篇文章的全文外,本辑《读库》还刊发了王叔晖的若干代表作品,以及她从未公开发表的一些画页。这些作品,均是根据原作电分扫描,希望藉由我们的呈现,大家可以看出目前流行坊间的王先生作品与原作之间的差距。

《今夜我们说相声》是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文稿,选择刊载在本辑《读库》中,是因为文中提到的几段相声,当年遭受禁播的命运。而这些重见天日的段落,又因为篇幅问题,未能在电视片中得以完整保留。

《断章》是北岛先生的回忆录,记录的是七十年代的历史风云和个人遭际,此前一些关于他个人的传言,在这篇文章中一一得到澄清。建议大家看就此文后,去找北岛老师的中篇小说《波动》(作者署名“赵振开”)来看看,那是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新时期小说。

《学子慕绥新》,写的是风光一时又遭法办的慕绥新的学生时代。作者余昌民老师是慕的大学同学,他在文中写道:“如今国人已经不再把伟人看作神,但感兴趣他们何以成为伟人;也不简单地把罪人理解为鬼,而关心他们何以成为了罪人,否则成功就会被当作幻影,为官便会被视为畏途。从慕绥新的悲剧来看,横亘将近三十年的空档,看清因果关系很难,但越是这样,越需要重视它的警世意义。我和所有的庶民百姓一样痛恨贪官,在一种情况下我更多几回扼腕叹息,那就是我深知他本来具有出众的智慧、魄力和雄心,却偏偏不是走进天堂,而是下了地狱。”

《南方人物周刊》总编说:“人性地述写一个问题人物,国内媒体少见。”

2006年1月27日,美国西联国际汇款公司正式宣布停止电报业务,这标志着电报在美国彻底进入历史。让人感慨的是,因为几乎没人使用电报了,这条公告一直到一周后才被人注意到。

电报在**也是惨淡经营,到2008年,全国只保留了八个电报中心,电报也已基本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斯事已逝,现在回想当年电报的辉煌以及辉煌背后的种种故事,叫人不胜感慨,马伯庸遂成就此鸿篇巨制,聊作纪念。而这些电报八卦,又与**近代史紧密相连。

2009年读库目录

  • Part1 三年了
  • Part2 从0800到0806
  • Part3 预告片
  • 夏日里的京剧
  • 迷火记
  • Part4 手记
  •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 小众
  • 关于校对这件事儿
  • 人人都是总编辑
  • 变与不变
  • 有想法没办法
  • 交代
  • 商业是一件很伟大的事儿
  • 广告
  • 还要小书店吗?
  • 网上的新出路
  • 所谓慈善
  • 有没有用处?
  • 附录:人间事 蒋韵
  • Part5 相关人等
  • 舒诗伟
  • 王搏
  • 贺延光
  • 黄永松
  • 张守义
  • 李斌
  • 梁由之
  • Part6 他们说
  • 放放看《读库》 盛放
  • 流水行云:《读库》 马国兴
  • 七嘴八舌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一样,《读库0900》是自《读库0800》至《读库08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电影编剧的秘密(续) 芦苇 王天兵
  • 我是六零后 荆方
  • 他们 关军
  • 一座墓园,两个女人 于晓丹
  • 刻小说的人 比目鱼
  • 对梦境的蓄意投奔 祝勇
  • 昨夜我梦见了乔希尔 张铁志
  •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 李树波
  • 棋士 唐诺
  • 丑年记忆 影像志

《读库0804》曾刊发《电影编剧的秘密》一文,芦苇、王天兵从类型与艺术的关系切入,回顾了芦苇如何从写作类型片《疯狂的代价》起步,直到创作出《霸王别姬》的编剧历程。该文反响异常热烈,两位老师也一发不可收,延续上次谈话的话题,又做了一次深入访谈,从芦苇《霸王别姬》之后的从影经历开始,回顾了他过去十五年的职业生涯,谈话内容侧重电影编剧技巧,包括几部未能面世的电影剧本。

《我是六零后》是荆方女士的图文作品。在审校过程中,几位老师均表示,写的文字比画的画儿好看。等书印出来——这些绘画全部彩印,看到的人又说,画得真好看。

好看的并不是作者的功底,而是画中无所不在的生活细节。

北京奥运会期间,画家苏坚为四位奥运民工入画。他把画作取名为《他们》,他希望强调的是——这些民工被隔阂于另一世界,不是“你们”,也不是“我们”。

苏坚许了一个愿:如果这幅画卖出去,就请大家在北京看奥运会,住宾馆,吃大餐。

这件事儿最终得以实现,四个民工看奥运,也成为一众媒体报道的热点。

《他们》一文,则以开阔的视角捡拾了这一事件的纵深背景,让我们看到“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集《大教堂》在2008年出版了中文版,一帮迷恋“极简主义小说”的读者雀跃不已——尽管卡佛本人并不喜欢“极简主义”这个标签。本辑《读库》做了一个卡佛专题,《一座墓园,两个女人》讲了卡佛的生命八卦和题外话,《刻小说的人》则侧重卡佛的创作和文学主张:“我不喜欢写作中的不诚实,我不喜欢玩儿花招。我喜欢那些讲得很好、很诚实的故事。”

《对梦境的蓄意投奔》一文,节选自祝勇老师的着作《反阅读》。

鲁迅在“**”期间,成为声望仅次于***的人。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介入”“**”。在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普遍噤若寒蝉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鲁迅先生最为忙碌的年代,他在“文化革命”的各条战线上疲于奔命。

余秋雨老师的一篇署名文章说:

(鲁迅)自己亲身体察过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次次证明了马列主义的正确,从而信仰愈益坚定;反过来,又用马列主义判别和提炼着这些经验,通过**内部的矛盾运动,辛勤地在头脑里做着吐故纳新的工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既不同于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也不同于死板的教条主义者。在**近代**文化界,论经历革命风涛之多,积累斗争经验之丰富,能与鲁迅相比的人,并不很多。但鲁迅却不沉耽于经验之中,而是为革命现实斗争的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上升到马列主义真理的高度,“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正因为如此,他所学得的马列主义,也就不是一些抽象空洞的概念、教条,而是与**革命的历史、身边的现实斗争和他自己的**实际紧紧扭结在一起,新鲜活泼,充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祝勇老师从文本的角度阐释了《野草》:《野草》是鲁迅为政治阐释预留的一块绊脚石。

这辑《读库》开始连载张铁志的一个系列,按历史顺序写二十世纪的抗议歌手。《昨夜我梦见了乔希尔》是首篇。他根据琼·贝兹一首歌的意境写道:

昨夜我梦见了乔希尔,那个二十世纪初惨死的工运歌手。眼前的他虽然浑身是血,但却显得精神饱满、眼中充满斗志,彷佛正要前往一场激烈的抗争。

我惊讶地说:“乔,你不是已经死了几十年了吗?”

长期待在矿场和其它工厂而显得粗砺黝黑的他,缓缓地说出:“不,我从来没有死。”

“可是,可是那些贪婪的铜矿财主们不是枪杀了你吗?”我说。

“枪是杀不了一个人的。我从来没被他们打死。”他说。

“你知道,”乔微笑着说,“凡是没被他们击倒的人,都会继续坚持下去,继续去组织更多人。而我,不会这样就死去的。”

藏书票由姬炤华绘制,内容既古典,又魔幻。绘画方法是传统的工笔技法,材料却是水彩,纸用英国的手工水彩纸。2009年的六辑《读库》,将全部采用他创作的这一系列做藏书票。

  • 穿越“五四” 傅国涌 郭初阳 蔡朝阳 吕栋 林建刚
  • 威廉·林赛的长城二十年 赵萌
  • 母亲和我 熊景明
  • 主场作战 何伟
  • 海子的事 刘春
  • 淡水天文 刘志凌
  • 十七年间的小说 谢其章
  • 刘别谦式触动 张明
  • 谁是刘别谦 张明
  • 乡愁诗人 刘柠
  • “我猜想,他就是人民” 张铁志
  • **宝贝 李多钰
  • 一沙一世界 刘旸
  • 神物 赤军

2009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有着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和纪念文字。本辑《读库》刊发的《穿越“五四”》一文,是一部正在筹拍的同名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文稿。按照一位学者的说法,“五四”研究应该“删简就繁”,不再依从简单的历史评价,而还原其更为丰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细节。本文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多是中学教师,或有过中学执教经历的人。

威廉·林赛是一个英国人,1987年开始,他从嘉峪关出发,计划沿长城跑一趟。就在这一年,榆林地区公安处以“非法入境”的罪名将他遣送出境。他再次申请入境。这一次,他终于完成了自己艰辛的独步长城之旅。

为了在一百五十个地点重摄长城,林赛从玉门关到老龙头,行程估计超过三万五千公里。许多地方他去过多次,为的是确保新照片在取景、光线、背景、拍摄季节等方面尽可能与老照片一致。林赛表示,重摄长城的工作还会继续。

2007年,榆林市政府授予威廉·林赛“荣誉市民”称号。

1989年3月25日上午,海子从**政法大学北京学院路校址出发,前往山海关。到达山海关并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中午,他沿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慢慢行走,最终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一段铁轨上躺下。列车呼啸而来,他持续了二十五年的人生随之结束。

海子之死,是一曲唱给田园与淳朴精神的挽歌。

二十年过去了,当今时代更多的是仰慕钢铁的秩序,不再需要古典而温润的心灵,而海子依然被大家纪念。

每年清明节前后,全国各地都会有大量诗人和读者用自己的方式怀念这个早逝的诗人。2009年是海子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日,各种纪念活动层出不穷,他的家乡县政府甚至要把海子作为一种文化产业。

《海子的事》一文,写的就是海子的生前身后事,当然,还有海子的诗。

十七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有一个概括是“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三红一创”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藏书家谢其章先生又自编了“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三花一铁”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新敌艳野”即《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

谢先生写的并不是如何淘这些书的故事,而是如何发现了这些书背后的故事。

1947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美国电影学院把特殊荣誉奖颁给了德裔喜剧导演恩斯特·刘别谦,表彰他二十五年来为美国电影作出的贡献。刘别谦是第三个获得这一殊荣的导演,在他之前是卓别林和格里菲斯,两位电影巨人,而在他之后的获奖导演是西希尔·戴米尔,好莱坞的奠基人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别谦是一位可以和格里菲斯、卓别林、戴米尔相提并论的导演。

刘别谦是喜剧大师,他的轻喜剧如同希区柯克的悬疑惊悚片、约翰·福特的西部片一样家喻户晓。同样的,正如悬疑是希区柯克的标签,刘别谦也有自己特有的一个商标,叫做“刘别谦式触动”。

《刘别谦式触动》和《谁是刘别谦》两篇文章,向我们形象而细致地呈现了“刘别谦式触动”。

竹久梦二是日本明治、大正年代的画家。作为从未受过专门艺术教育的在野艺术家,他娴熟地运用传统日本画和洋画的各种技法,在自身独特而纯粹的审美观的观照下,独创了被命名为“梦二式美人”的东洋风俗画,风靡了何止一代人。川端康成评价说:“无论是作为明治到大正初期的风俗画家,还是作为情调画家,梦二都是相当卓越的。他的画不仅感染了少女,也感染了青少年,乃至上了年纪的男人……我少年时代的理想,总是同梦二联系在一起。”

他的漫画,成为后来“子恺漫画”的艺术酵母。我们在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中,也能找到竹久梦二的影子。

本辑《读库》,同时辑选了梦二的绘画作品,特别是他风格独特的美人画,这种后来被称为“梦二式美人”的作品。

  • 这是湖南。1937-1945 邹容
  •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 肖逢
  •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刘春
  • 真实的“余则成” 杨浪
  • 浮生旧梦说隋唐 蔡小容
  • “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 郝彬
  • 不死的“堂·吉诃德” 蔡家园
  • 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 张铁志
  • 列仙酒牌 黄永玉

2005年,《潇湘晨报》记者邹容、摄影记者周志刚踏遍青山,寻访湖南抗日旧战场。他们的一手田野调查访问资料,在晨报“湖湘地理”专版连载。限于篇幅和其他原因,该系列在刊发时删除了部分内容。

邹容老师将稿子发给我时,所附信中言道:“我不知道做《读库》的新星出版社有无可能对此书感兴趣。或者你的《读库》对此有无兴趣。我们所寻访的人事,死的已死,早的六十多年前,近的才一年,但选择将他们抹杀和遗忘,太彻底,太无情。令我愧对那一丁点儿我所以为触摸到了的历史真相……”

我们尽力将邹容老师的原文恢复全貌,予以刊发,便是本辑《读库》中的《这是湖南。1937-1945。》一文。该文的功绩,非单是风餐露宿所做的田野调查,也包括对史料的广泛搜集和精心梳理。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确实只是“私人编年史”,“写这篇文章,是想讲述在那个大背景下,我这个普通人在一个局部的所见所闻,希望可以给宏大历史做一些形象的注脚”,这是作者的本意。所谓历史,还需要论证选择遗忘还是牢记吗?时隔三十年,大时代对个人命运的操纵和改变,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对于经历者来说,可能根本就不用刻意“遗忘”。

继《读库0902》中的《海子的事》,本辑读库《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一文,写的是另一个诗人顾城。

该系列文章是作者刘春先生的一部书稿的部分章节。按照他的创作思路,是“想记录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用一本书,展示新时期以来百转千回的诗歌之河,记录一个时代精英的光荣与梦想。如果这潮流是轰轰烈烈的,我就浓墨重彩,如果这潮流趋向干涸,那我就沉下心来细细挖掘。那是一本理想中的书,是一个不愿意托付给别人而只期待自己去实现的理想。如果它能够完成,也将成为作者本身的光荣与梦想。2002年秋天,我向这条河流迈出了第一步。

……无论从技艺还是**层面,“第三代”都是值得研究,甚至大书特书,他们的坎坷的人生经历,他们艰辛的求学道路,他们在无书可读的年代,从“老三篇”、小人书、大字报,从糊墙壁的《人民日报》,甚至从烟盒、招牌、启事、赤脚医生手册、标语、小字条进入文学,最后走进文学史和诗歌史,其中有多少心酸,多少欢乐,多少启示。

为这一代人立传,一直是我内心的梦想,我要像爱伦堡写《人·岁月·生活》那样写一本书,向这些沉默的、喧哗的乃至泼辣的前行者致敬,让更多的读者分享他们的痛苦与光荣。

……书稿完成后,目录的排序成了一个问题,经过与责任编辑商量,我选取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按年龄大小排列。排完后我看到,20年前就已去世、目前影响最大的海子竟然是年纪最小的一个,这令我不胜唏嘘。

一批谍战电视剧的热播,让大众对该题材的兴趣骤增。杨浪老师“从众”立题,以“余则成”为由头,其实是依靠他常年搜集的史料和深入的探究,披露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史实脉络。

现实中的“余则成”吴石先生并没有余则成般逢凶化吉,他在**的“潜伏”生涯一共只有七个月的时间,即被捕就义。

意味深长的是,几十年后,国共两党在海峡两岸,均为吴石立碑纪念。处决吴石的国民党一方,在2000年举行“1950年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省思”特展,“愿今天**的人民记取教训,放下仇恨一页”,有人反思“这是**人的不幸,为政者不可不慎,勿以众生为刍狗”。2002年8月,台北市政府设立马场町纪念公园,碑文可供咀嚼:

一九五零年代为追求社会正义及政治改革之热血人士,在戒严时期被逮捕,并在这马场町土丘一带枪决死亡。现为追思死者并纪念这历史事迹,特为保存马场町刑场土丘,追悼千万个在**牺牲的英魂,并供后来者凭吊及瞻仰。

本辑藏书票仍由姬炤华先生绘制。

  • 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 张宏杰
  • 西部招妻 马宏杰
  •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八 肖逢
  • 暴力棋王 李志刚
  • 迦南福地 欧逸文
  • 直至群星在你脚下 熊菂
  • “我不属于运动的一部分” 张铁志
  • 柳如是 王鹤
  • 大地上的恬美与危机 李树波
  • 北岛三札 赵瑜
  • 言之有误 东东枪

张立宪,河北赵县人,着名出版人,作家。因喜好数字六,以老六自称,网名见招拆招。现居北京。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家卫森林》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新版名字为《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无论从内容、版式还是到装帧,其追求完美及一丝不苟,均令许多出版界同行汗颜。其所开设的读书博客,成了“读库”迷实现诸种交流的良好平台。

  • 毛以后的** 刘香成
  • 实事求是 刘香成
  • **:1976-1983 刘香成
  • 冰雹喇嘛 书云
  • 我走到那里在风起以后 刘春
  • 我是六零后(续) 荆方
  • 胡适的格言 魏邦良
  • 挖挖《守望者》的蛋 陈腊
  • “我们重来一遍就是了” 张铁志
  • 希特勒的财神爷 孔笑微
  • 姓刘的匈奴 刘勃

《读库0905》:1976年至1983年,刘香成先后以《时代》周刊常驻北京记者和美联社首位驻北京摄影师的身份,作为外国媒体唯一一位在北京的新闻摄影师,为当时的**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剪影。他在那段时间的摄影汇集成为《毛以后的**》,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先后再版四次,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日前出版中文版本《**:1976-1983》,是作者在之前几个外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数量未发表的照片,全新编辑而成。本辑《读库》也选刊了作者的两篇自序及部分摄影作品。

刘香成是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华裔记者。甘地夫人遇刺,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许多世界大事,他都用相机记录过。《读库0905》里,有他写的这么一段文字:“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姚伟曾叫我参加过一个会议。他告诉我,他们调查了1979-1981年外国媒体的活动,发现西方发表的关于**的照片有百分之六十五是由我拍摄的。对这个数字以及他们调查的认真性我很是惊讶。实际上,关于已发表的照片,这样一个数字并不难获得,因为在1978年到1980年间,我是北京唯一一个外籍新闻摄影师——1981年,合众国际社的迈克•提勒才加入进来。更让人惊讶的还是他们的反应:‘刘先生,以后请不要那么努力工作。’”

纪录片《西藏一年》的热播,引起巨大反响。片中的八位拍摄人物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精神世界和藏民族文化多了一分了解,其中的冰雹喇嘛次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藏族人相信神灵鬼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主宰着他们的命运,他们需要一个媒介与神灵鬼魂沟通,传递他们的敬重、祈求和愿望。次旦法师就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

他的故事听起来也许陌生,甚至有些难以置信,但大多数的藏族人就是这样活着。《冰雹喇嘛》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荧幕之外,更为真实、更为丰富的人物。

胡适非常喜欢格言,他把格言说成是“金玉之言”,曾将诸多外国名着中的格言翻译过来,“以为我国人增一种座右铭云尔”。说到格言的重要性,胡适认为:“这些金玉之言是每一位世界级的伟人一生的所得,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的人也许就记住其中的一句‘格言’而改变了他整个的人生!”

胡适卷帙浩繁的着作里,散落大量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格言,这些格言为我们提供了一扇别致而独特的窗口。正如有人对尼采说:“谁走你的路,必通向地狱!”尼采回答:“好吧!我愿用好的格言为自己铺设通向地狱之路。”这当然是玩笑。其实,格言之路必将通向智慧之门。

《胡适的格言》一文,通过对胡适着作和演讲中的格言的整理,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的最好象征。

根据同名漫画拍摄的电影《守望者》一片令人惊艳不已,这不仅在于该片对原着漫画的高度还原,更在于影片中那不断给人惊喜的彩蛋。挖一挖《守望者》中的彩蛋,在那些转瞬即逝的细节里体会到激动和趣味,这便是本片最大的魅力。

特别是该片那个超级变态的片头。在鲍勃•迪伦《时代变了》的歌声中,短短几分钟内,将守望者团队的成立到解散的历史和期间所发生的着名历史事件相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进行逐格分析,并提供相关背景,是很难看出其中门道的。

1980年12月8日,列侬在接受媒体的访问时说:“也许在六零年代时,我们都像小孩般的天真,然后各自走回自己的房间。我们终究没有得到一个花与和平的美好世界……但六零年代确实告诉了我们该具有的责任与可能性。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让我们可以一瞥事物的可能性。”

六个小时后,他在曼哈顿家中的门口被枪杀。

六零年代的精神会以如此暴力而黑暗的方式终结。列侬证明了摇滚乐如何可以撼动现实政治——至少,当权者是如此相信,所以才试图要遣送他出境。到了八零年代时,FBI仍然不愿意解密关于列侬的历史档案,因为他们说资料一旦公开,将会在英国造成“政治和经济不稳定,以及社会暴动”。但他们不知道的是,1980年那声枪响,虽然让列侬本人不会再威胁执政者,但是并不能让人们停止想象。

正如列侬说的,上个时代结束了,我们再重来一遍就是了。

是的,每一代的年轻人在重来,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在想象属于他们的爱与和平。

列侬死了,那个六零年代试图追求爱与和平,试图反对战争机器、相信把权力还给人民的象征死了。但那又如何?我们重来一遍就是了。

纳粹德国的“复兴奇迹”,一直是第三帝国Fans津津乐道的题目。《希特勒的财神爷》一文,介绍的是帮助纳粹德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人物沙赫特。他像一个老巫师一样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纵横捭阖,原汤化原食,空手套白狼,一系列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德国欠你的钱越多,你就越想和它做生意”——沙赫特用魔术般的手段创造了信用。

二战结束后,沙赫特受审并无罪释放,他活到了九十三岁,然而包括他的孩子在内,几千万青年死于这场战争。他一生梦想着德国的强大复兴,在临死前,他看到的是自己帮助发动的战争制造出的一道柏林墙。

《读库0905》本辑藏书票仍由姬炤华先生绘制。这是该系列中最具设计感的一幅。整幅画面几乎是黑白的,有古旧照片的味道,既暗示着季节,也可理解为某种时代。画面中只有梅瓶、梅花和火盆中的点点炭火,闪烁着鲜明的色彩。梅花和炭火,两团温暖的红色,上下呼应。梅花的枝丫奋力向上伸展,仿佛欲飞升而去。所有的元素都在铆劲表达一个意思:冬天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图画书与儿童 姬炤华
  • 全景 欧逸文
  • 郑问这三十年 花之静
  • 泛舟万古江河 李怀宇
  • 老师 孙毅安
  • 穿越而来 瓦当
  • 许诺之地的幻灭 张铁志
  • 没有肖申克,没有迈克 杨子云
  • 沿着西湖看历史 傅国涌
  • 声音 苗炜(辑录)

《读库0906》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2010年读库目录

  • 第四年 张立宪
  • 从0900到0906 张立宪
  • “抗战纪”背后的一些事 张立宪
  • 黄永松的《汉声》编辑生涯 张立宪
  • 老马的镜头 张立宪
  • 抓住“决定性的瞬间” 张立宪
  • 纪念日 张立宪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稿件 张立宪
  • 每个品牌背后都有故事 张立宪
  • 不出活 张立宪
  • 气派 张立宪
  • 企业家 张立宪
  • 不说话 张立宪
  • 字库 张立宪
  • 不做什么 张立宪
  • 免推荐 张立宪
  • 做一本可以养老的书 张立宪
  • 主语重要,还是谓语重要 张立宪
  • 专栏编辑 张立宪
  • 想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张立宪
  • 掏钱气质 张立宪
  • 老子不愿意 张立宪
  • 《青衣张火丁》 张立宪
  • 新款Notebook 张立宪
  • 《胡同档案》 张立宪
  • 《十二花神》 张立宪
  • 《两相惜·两相随》 张立宪
  • 纸上做戏 阿来
  • 找呀找呀找朋友 寇延丁
  •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续) 马国兴
  • 《读库》缘 曾金燕
  • 我爱《读库》 薛林荣
  • 暗中的渴求,隐秘的快乐 凝眸
  • 官人我要我还要 朱凯歌
  • 七嘴八舌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和《读库0900》一样,《读库1000》是自《读库0900》至《读库09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老课本 邓康延
  • 寻找游牧文明 舒泥
  • 我和我的作者们 杨葵
  • 深入东王府 诸荣会
  • 人要从梦中醒来看自己的梦 李树波
  • 与布鲁克林大桥有关 八爪鱼
  • 摩尔小姐 蓝桦
  • 寅年记忆 影像志

1958年,对**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头。这一年,狂想与幻灭,荒诞与无聊,天灾与人祸,暗喻与反讽,怀念与遗忘,都在当时以及此后的很多年交织存在。由于事件众多,我们从自认为影响重大的总路线开始,然后在狂热缝隙里的日常生活中结束,暗想着,生活总是要归于平静的。这也正符合收集在这里的图片的证明方式。

《图画1958》,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全部彩印,分“歌唱总路线”、“红旗颂”、“大跃进”、“放卫星”、“为钢而战”、“人民公社好”、“改造河山”、“妇女得解放”、“新民歌”、“壁画运动”、“除四害”、“日常生活”等主题,集中展示了那个特殊年代画笔下的乌托邦。

《我曾侍弄过一家书店》是马国兴关于书店的记忆碎片。他的青春,有一段烙上了书店的印记,在郑州三联书店工作五年。

“郑州三联书店从农业路另迁别处,如今依然存在,发挥着城市学堂的功能,但不可否认,作为我青春的承载,农业路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虽有时空与繁杂俗事的阻隔,记忆却依然鲜活,比如和它的相遇。”

2010年1月,几位民间历史研究者组了一支七个人的小队伍,踏上美国的土地。因为美国国家档案馆有两万多张关于**远征军与Y部队美军顾问团在中缅印战区(CBI)的照片。

事先,他们了解了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相关规则,确知不需付给馆方任何费用,便可复制任何公开的档案。

“什么叫宝库,什么叫金矿,来到这里就知道了。进馆后,晏欢带着一点不安问我:咱们试着根据卡片索引取两盒照片看看?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用文件夹,或纸箱,或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外带纸笔,馆内备有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晏欢为了寻找他祖父和外祖父当年浴血抗日战场的痕迹,多年来几次在国内省级档案馆逡巡,一副老江湖的样子,对洋人的这套规矩和效率亦是半信半疑。他试着填了一张索取表格,交给一脸严肃的工作人员。”

“几分钟之后,一辆小推车停在了我们桌子旁边,上面是晏欢稍存私心的验证对象——**驻印军五十师攻打缅甸密支那的部分照片。率领那支部队的师长潘裕昆将军,正是晏欢的外祖父。晏欢一次又一次发出压低声音的欢呼,他告诉我:这一天,我看到自己外公穿军装的照片,超过在国内寻找十几年的照片的总和。”

“从一开始稍微多取几盒就战战兢兢的心态,还偷瞟一下远处工作人员的脸色,到大刺刺的一次要满满几车,翻开看,似乎不如预期,转脸再要另外几车。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曾经,我们为在腾冲张孝仲老人家发现的六十多幅战场照片欣喜非常,因为**抗日战场的影像实在是太少了。现在,当我们亲眼看到像山一样堆积的抗战照片时,真的心在颤抖。我们的历史,我们父辈充满着苦难和光荣的面容,静悄悄的藏身在地球另一面的这个国家。此前多少年,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有那么多父辈的影像,如此清晰,宛如眼前。”

他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整复制了现存美国国家档案馆的CBI照片两万三千幅。

章东磐老师在《重建视觉记忆》中说:“无数直观的细节构成不容虚饰的整体,我们的历史之躯就有机会重建。”

本辑《读库》出版后,好几位读者反映,《商鞅黑洞》是刘勃老师迄今写得最好的历史随笔。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商鞅变法的主题,实质上是尊君权。他深信人民都是笨蛋,如果有谁不幸不是笨蛋,那就有必要将他变成笨蛋。

围绕着绝对君权建立的新法,就好像一个可怕的黑洞。他首先扼杀了每一个普通秦人的才智和尊严(战国时代的**界群星璀璨,但没有一个秦国人),然后随着秦国统一的步伐,它以无与伦比的吞噬力量,扑向了山东六国。商鞅本人(他称得上是战国文明的恶之花),只是摆放在黑洞之前的第一道祭品。

《技术奇点二题》是科幻作家刘慈欣老师的文章,“技术奇点”则是西方学术界开始谈论一个新概念。“奇点”一词来自宇宙学中的黑洞,质量被无限压缩至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平滑的时空在这一点断裂,在奇点中现有的物理规律不再有效。技术奇点的含意是:技术的进步可能由量变产生突然的质变,在极短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人类世界的状态。

一个男人,青春期的时候应该读一些武侠小说,更年期的时候应该读一些科幻小说。

《新发现》杂志的中文版主编严锋老师曾经说过,他们杂志的版权合作方法文版,如果封面主题是“转基因之忧”、“地震能预测吗”、“温室效应的迷思”之类的选题,发行量大概在十几万份,可如果是“寻找黑洞”、“时间的尽头”、“宇宙大爆炸”类的题目,发行量便可飚升到七十万份。我觉得这种反差一点儿也不奇怪。仰望星空,思考些漫无边际、永无答案似乎也没什么用处的终极问题,确实容易让人从现实的窒息中挣脱片刻,这是很利于心灵疗伤的。

  • 一站一坐一生 仝冰雪
  • 私人编年史:我的1998 肖逢
  • 北京四中 北岛
  • 联大教授 张家荣
  • 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 龙冬(译)
  • 开始成为商人 何叶
  • 胶片内外的华沙 罗展凤
  • 北大荒 冯敬兰
  • 笨拙与精明 张宏杰
  • 心中的大佛 傅惟慈

一套失落民间的相册,引发了摄影界、学术界的无尽话题,也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生动标本。

这是一个普通**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福州的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他 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

“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对这套照片做出详尽考证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说。

肖逢先生的“私人编年史”进入到1998年,以兼并、破产为主要方式的国企改革“攻坚”阶段,在这一年的搏杀尤其惨烈。他所在的钢铁厂也没有逃过这一劫,并上演了一出悲剧:“我去了车站,看见全厂大部分职工和家属以及很多周边居民聚集在铁路两旁。路基下,武警部队陆续开来,本地警方在维持着秩序,一些工人和家属给现场的人们送来开水。停止行驶的列车没有开门,旅客们很平静地看着外面这沉重的一幕。没有人来协调劝解铁路上的人们散去,等到武警部队集结布置完成,指挥的高音喇叭响起,我们最不愿看见的事终于发生了……当天晚些时候,铁路恢复了通行。”

前不久,我参加杨葵老师的新书《过得去》读者见面会。他当年编辑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正版销量将近二百万册。那个年代,**家长望子成龙之切,让我突然联想到肖逢老师文章中的一段话:“破产后的厂里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孩子们读书普遍用功了。重工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子弟校的教学水平比不上地方,加上厂里劳动密集型的用工机制能完全解决子女的就业,读大学本不是必须的选择。也许是破产和“铁路事件”给所有人都烙下太深刻的伤痛印记,促使孩子也懂事了很多……”

《北京四中》一文,是诗人北岛的个人回忆录。“1965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我终于考上北京四中。”过后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四中从此正式停课。“听到这一消息,我跟同学一起在教室欢呼雀跃,但自知动机不纯:那正是我数理化告急的关头——期末考试在即。”经历了两年的荒诞岁月后,他们又被裹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北京火车站成了我们最后的课堂,新的一课是告别”。

《联大八年》是上下两册旧书,由西南联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除夕社”所编,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出版。六十年前西南联大学生记录下的一百零二位教授,应该是最“原生态”的西南联大研究资料了。

对于研究回顾西南联大来说,这两册小书是珍贵的史料。收藏此书的张家荣老师说出对其的观感:

一是真实的教授。这些教授走着坐着、笑着骂着,支持或反对,学问或者政治,都在学生的面前一一展现,令人感佩。

二是真实的文字。虽是联大教授的小传,但应当是我看过最有趣也是最好的人物小传(所见有限),不是新八股,没有ABC,没有一二三,感性文字,感性人物。里面的人物以细节示人,使人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与当下介绍人或者名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稍稍对比一下就发现了。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写?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三是真敢写。写这些教授小传的多为学生,有的很言辞很激烈,有的还用不断的反问,有的很冷静,有的很幽默,不但语言风格不同,而且里面人物风格和政治观点也不同(他们居然都能很好地相处)。还让人有点感慨的是,这些“同学”所写的教授,有的还是当权的人士,喜笑怒骂,居然不“害怕”报复。

四是编者的执着。这两种小册子印制恶劣,错字漏字不少,字迹模糊,纸张也很差,看不清楚,为了录下来,我连猜带蒙,费了不少时间,大致也就是目前这个样子了。但是当看完《后记》的时候,就会由衷地佩服编印者,并向他们致敬。

“那部分‘联大精神’失掉,实在太可惜了。”他说。

仓央嘉措活佛的诗如今风行坊间。而在《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的译者龙冬先生看来,“从历史背景和他生活信仰中剥离出来的仓央嘉措,已经变成一个‘情圣’ 了。这是对他的误读”,“仓央嘉措同他的作品,是现实、历史、文献、愤怒、沉痛、讽刺、隐喻、批判、孤独、压抑、冤屈、厌世、反抗、沉郁、缅怀、坚韧、信仰、感悟、意念、叛逆、理想、矛盾、宿命、率真、早熟、敏锐、豪放、焦虑、敏感、慈悲、预言。他无所不包,唯独不是一个‘情圣’”。

本辑藏书票为李晨老师绘制《鲁迅与他笔下的人物》。

  • 可可西里
  • 理想者袁庚
  • 金门今昔
  • 金门·岛乡显形
  • 绿色巨人
  • 世界杯野史
  • 乱世凌霄
  • 德性
  • 仓皇时世的阴谋与爱情
  • 苦戏

张立宪,着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家们收藏的“私房书”。

  • 01-71 中芭往事 采编 李红 摄影 顾铁流 执笔 朱秀亮
  • 72-116 父亲的一生 熊景明
  • 117-161 京东奇案 萨苏
  • 162-184 考工记 周成林
  • 185-195 鲁兵和他的朋友们 涂涂
  • 196-243 “毛毛虫童书馆”选页
  • 244-266 左派 郝彬
  • 267-278 英伦两生花 熊菂
  • 279-305 官妓 和乐
  • 306-317 数字生产力 赵海军

张立宪,着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着作《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家们收藏的“私房书”。

  • 图画1958 张家荣
  • 卡瓦格博 刘鉴强
  • 旅美三女史 李怀宇
  • 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 马国兴
  • 重建视觉记忆 章东磐
  • 在世界的咽喉里 云也退
  • 修复传奇 徐 鸢
  • 青春歌史 马世芳
  • 无可替代的失败者 半 夏
  • 商鞅黑洞 刘 勃
  • 技术奇点二题 刘慈欣

《读库1005》主要内容简介: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重建视觉记忆、在世界的咽喉里、修复传奇、青春歌史、无可替代的失败者等。

  • 小河传奇 南香红
  • 私人编年史:我的1966 肖逢
  • 倒爷 大力
  • 红的 欧逸文
  • 仓央嘉措圣歌五十四首 龙冬(译)
  • 大国民·小时候·小事情 邓康延
  • 疯狂的1926 赵瑜
  • 漫邮记:古典之美 谭夏阳
  • 淫秽作品与言论自由 何帆
  • 野生动物在长春 史航

《读库》为“京城着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全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读库(2010共6册)》包括《读库1001》、《读库1002》、《读库1003》、《读库1004》、《读库1005》和《读库1006》。

2011年读库目录

  • Part1 DK-5
  • Part2 从1000到1006
  • Part3 他说
  • 编辑水汪汪
  • “我的抗战”与口述历史
  • 多情的纸,温柔的书——探寻书籍之美*
  • 同走一段路
  • Part4 手记
  • Part5 纸天堂
  • 中学生 任曙林
  • 辛亥私人记录:剪辫 傅国涌
  • 辛亥私人记录:易帜 傅国涌
  • 七年 范大昭
  • 毒斗天南 萨苏
  • 皮克斯“寻蛋”之旅(上) 陈腊
  • 风水和天命 张宏杰
  • 心字香 孟晖
  • 声音 苗炜(辑录)

《读库1101》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辛亥私人记录:剪辫》、《辛亥私人记录:易帜》、《七年》、《毒斗天南》、《皮克斯“寻蛋”之旅(上)》、《风水和天命》、《心字香和声音》。

《中学生》是摄影师任曙林记录的八十年代北京一七一中学的中学生,他的镜头下,八十年代校园的懵懂与青涩让我们怦然心动。“那几年,许多中学还是社会上最后一块净土,还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那时的中学生好看,是因为她们脸上真有纯真烂漫,她们内心总还相信着什么,那时的恋爱是真恋爱啊。”潜心拍完那些照片,他说,“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不能复制,他们只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2011正值辛亥百年,与之相关的概念书定会铺天盖地。傅国涌先生则另辟蹊径,通过亲历者的私人记录来多维展示历史大事件。

这些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口述、回忆录等史料,它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政治倾向,重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史实,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全新的解读,让我们得以进一步靠近现场,看到一幅幅更真实的历史图景,在平静的叙事中感受那个大变革时代的呼吸,重新认识那场改写历史的革命。

“剪辫”与“易帜”,在丰富的史料与细节中,傅国涌为我们展开了辛亥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幅立体的工笔画,上至精英、下至底层民众,都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亲历者,也是历史的塑造者。历史的真相,也期待我们在无限逼近的细节之中逐渐获得。

电脑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已成为影坛传奇。它将四个来自三家公司、不同职务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乔治·卢卡斯、史蒂夫·乔布斯、罗伯特·艾格和约翰·拉塞特。这四位,第一位是星战帝国的教父、《星球大战》的导演,第二位是苹果公司的CEO,第三位是迪士尼公司的CEO,最后一位是迪士尼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首席创意师、全球范围内的迪士尼主题公园和度假胜地的首席创意顾问,一个曾经被迪士尼踢出家门的初级动画师。

1995年11月22日,《玩具总动员》在北美上映,引起了全美的轰动。从此,皮克斯成为电脑动画电影的王者,而这家原来濒临倒闭的公司,也开始逐渐被全世界的影迷所熟悉,观众为荧幕上那个欢快的小台灯而欢呼鼓掌。

也是从《玩具总动员》开始,皮克斯开始了在影片中的“藏蛋”之旅,并由此成为影迷观看皮克斯电影的乐趣之一。《皮克斯“寻蛋”之旅》则开始挖掘所有皮克斯出品的影片中深埋的彩蛋。

**人成为世界上命运感最强的民族之一。《风水和天命》一文则是张宏杰先生揭示的曾国藩的一个侧面。

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用尽一生精力换来的“同治中兴”不过是一片虚假繁荣。他遵循圣人之道一丝不苟地苦学苦修,却并没有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他眼看着神州不断陆沉,自己却无能为力。他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一生的奋斗,最后竟然如拔刀斫水,并不能丝毫影响水之东流。他对晚清朝廷上下一如既往的昏溃混乱、对时世沧桑人心难复深深失望,对自己一生灯蛾扑火式的努力深为失望,“老年常多悔惧”,“近年焦虑过多,无一日游于坦荡之天”。在“补救无术,日暮道穷”之际,不免愈加以天命说来排解自己的郁怀。

“以不言者为体,以所言者为用,以不言者存诸心,以所言者勉诸身”,是皈依了天命说之后曾国藩的行事策略。也就是说,以天命说来排解心中的迷惑愤懑,以天人感应说来激励自己继续奋斗。鉴于这种考虑,曾国藩从不在众人面前谈论天命,即使私下谈论,也总不出亲信僚属的小圈子,并且多在事后。他愈是感到“天命难违”,愈是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甚至达到极端的程度。“志之所向,金石为开”一语,就是他晚年用来勉励年青人的。

2011年度的藏书票,选自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为自己的幻想小说《闪光平原》(The Story of the Glittering Plain,or the Land of Living Men)创作的插图。

  • 物之物语 戴明贤
  • 戈麦之死 王 锐
  • 暗自揣度 张家荣
  • 阅卷 杨义敏
  • 我的高考 张 鸣
  • 外科之花的艰难绽放 李清晨
  • 在书中,我老了熊
  • 末世风月 王 鹤
  • 卯年记忆 影像志

《读库1102》内容包括:《物之物语》、《戈麦之死》、《暗自揣度》、《阅卷》、《我的高考》、《外科之花的艰难绽放》、《在书中,我老了》、《末世风月》和《卯年记忆》。

种种不起眼的居家小物件,年深月久仿佛就成了精。木然漠然呆着,不学狗摇尾巴猫跳主怀,你不理它它不会理你。与你相忘于咫尺,相忘于终日累年。猫狗有它们自己的历史,小物件却负载着你的历史。冷不防一瞥瞥见它,一念念及它,一用用到它,它就会拉回逝去的时间,唤醒远去的亲人,重演依稀的旧事,俨然成了一段历史的发言人。

以贵州安顺民谚“一样生,百样活”起头,戴明贤先生的《物之物语》写的是“物”,成的却是数十位亲人师友的人生轨迹,而且尚存者已然寥寥,不禁生出“此身虽在堪惊”之感。

“惜物,惜人,惜光阴,惜旧情,惜缘分,惜传统”,同名书籍如今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那个笼罩着政治风雨的年月中,书中人物以各自的耐力与韧性维系存在,无助而有尊严,缄默而有定见”。

1991年9月24日,有北大“校园诗人”之称、毕业后任《**文学》编辑的戈麦,自沉于北京西郊圆明园附近的万泉河,时年二十四岁。

消息传开,**当代诗坛再感震惊,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这段时期内,一批青年诗人相继自杀身亡,或殉情,或殉诗,或是另有其他什么原因。在这一批自杀的诗人中,戈麦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彻底的一位。离世前,他毁弃全部手稿,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且征兆全无。因此他的自杀辞世,在诗歌圈子内外,让人们震惊之余,惋惜,感叹。

有论者认为:“戈麦的死已经使我不再仅仅从孤立的个体生命的消殒这一狭窄的角度来考虑诗人之死的问题了。与死去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都有责任深思这一现象。”这就是引起文坛内外关注的“海子-戈麦现象”。

王岳川在《戈麦——圆明园的冷然毁诗与静穆地投水》一文中有些悲观地指出:

人们不再读诗而仅热衷于成为诗人之死的看客。当十几位小诗人在全国各地相继自杀时,我吃惊地发现,人们已不再对“诗人自杀”感兴趣,人们不读诗也不在乎诗人的死。诗人成为多余人,诗成为多余品。或许可以说,当诗失去思言道之本真时,诗人自杀了,诗也自杀了。

不过,多数诗歌及文学圈人士并不同意王岳川所说的“诗人自杀,诗也自杀了”这种偏激的立场,也不认为,在二十一世纪之初的**,“诗人成为多余人,诗成为多余品”。更多的人分析探讨“海子-戈麦现象”,是借此现象探讨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诗人群体(尤其是年轻诗人群体)的生存状态、生存处境,以及在这种状态处境下,对诗歌、对文学理想以及人生信仰、生命价值的坚持、固守、奋进、抗争,以及由此对**诗歌创作的走向和未来产生的影响。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一开头就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又说,一个人,“自杀的行动是在内心中默默酝酿着的,犹如酝酿一部伟大的作品。”

海子和戈麦显然都是加缪这种哲学**的实践者,只不过选用的方式与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已。

《暗自揣度》向我们展示的是金日成时代的朝鲜绘画。

作者张家荣先生写道:“若干年前,我看到一本关于朝鲜的画册,里面有不少绘画作品,当时心中一怔,挑动了关于过去的某些情结,自然就将这些画与我们的那个时代联系起来。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朝鲜的美术作品资料,并像大多数人一样,进行种种的揣度。说实话,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是为揣度而生的,但对朝鲜,我们的理解要复杂得多。还有,因为不了解,所以揣度,所以猜测。”

  • 01-19 大旅行 欧逸文(Evan Osnos)
  • 20-86 "发展**家"时代 萨苏
  • 87-116 武斗 肖逢
  • 117-122 给儿子的一封信 蔡春猪
  • 123-160 爸爸爱喜禾 蔡春猪
  • 161-217 青春期 荆方
  • 218-240 嘉孺子而哀妇人 魏邦良
  • 241-292 皮克斯“寻蛋”之旅(下) 陈腊
  • 293-304 国际歌 余斌
  • 305-317 魏惠王的野望 刘勃

《读库1103》内容主要包括《大旅行》 、 《"发展**家"时代》、《武斗》、《给儿子的一封信》、《爸爸爱喜禾》、《青春期》、《嘉孺子而哀妇人》、《皮克斯“寻蛋”之旅(下)》、《国际歌》和《魏惠王的野望》。

“在持续几个千年的时间里,**的普通百姓不被鼓励走出‘**王国’的疆限。但最近的一次春节假期——农历兔年从2月3日开始——本地报章却充斥着国际游的广告。这让人感觉仿佛所有人都想离开**,于是,我决定加入他们。”

《纽约客》杂志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就这样加入了一个欧洲旅行团:“‘经典欧洲’,一种很时髦的大巴游,十天内横贯五个国家。行前就要付款,机票、酒店、餐食、保险和杂费等人民币换算后相当于两千二百美元。另外,旅行团的每个**成员都被要求提供相当于七千六百美元——这比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还要多——的担保,以确保没有人会在班机回国前失踪。我是这个团的第三十八位、也是最后一名团员,次日拂晓我们就要出发。”

与同团**游客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成了他的这篇《大旅行》:“我们这个旅游团通过亲身经历,遭遇了一个比欧洲更加欧洲的世界,是《茜茜公主》里从来没有提到过的不洁和枯燥。然而,在贝卢斯科尼的谐剧和有关**效率的丰盛福音布道的背后,我的同车团友也抓住了深刻洞察的未经删节的闪光点。在他们的第一次出国游中,有很多是他们从未看到过的:一个惹是生非的自由媒体,一个由政治争吵构筑的社会安全网,但一英里又一英里,他们静静地发现了看到这些事物的方法。”

萨苏老师的《“发展**家”时代》一文,介绍的是那个战后高速发展期间,作为“发展**家”的日本。文中附有大量当年的历史照片,让我们似曾相识——那些场景似乎不是发生在日本,而是在**。

一名女子从窗口纵跃而下,大裙子飞旋如同喇叭花。这张照片刊登在日本历史照片集《一亿人的昭和史》上,描述的是战后东京大都市化时期,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女性进入社会工作,东京地铁乘用人员达到了运力的五倍。这种非人力可以形容的拥挤之下,经常有女白领无力挤到车门,只好如照片上那样跳窗而出。

和**很相似,日本也曾经用三十多年时间实现了战后经济腾飞的“奇迹”。然而,如果审视这个奇迹的背后。就会发现,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同样经历了变革需求与人承受能力的激烈冲突。而作为这种冲突的副产品,便是各种超越道德底线的犯罪和极端行为。

1955年,日本爆发森永毒奶粉事件,利欲熏心的厂商使用了含有剧毒成分的添加剂,造成一百余名幼儿死亡,一万多人中毒。

1956年,水俣病事件爆发,不良企业无序排放污染,造成当地大批人员中毒,与此案相关的诉讼,至今仍在进行。

日本因为甲醇假酒曾造成数万人死亡或致残。

日本的激进派学生曾在东京建立“神田解放区”与警察对抗,将当地打成一片瓦砾。

日本的医院血库曾几乎完全被“血头”控制,卖血造成的传染疾病给患者雪上加霜,直到给美国驻日大使输血输出了肝炎,才为社会所重视。

……

每一起案件背后,都让我们看到今天发展**家,包括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深切感受到人在社会大发展中的挣扎与无奈。而参考日本在大发展时期的经历,会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世界。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常常可以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找到痕迹,他们依靠时间和法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我们也不无启发。

“**”中的武斗,是整个浩劫中最惨烈的段落。如今硝烟散去四十多年,在武斗重灾区四川(包括原属四川的重庆),除了重庆的红卫兵公墓等极少数遗迹,留给后人能引起记忆的实物,在公众视野所及之处已经不多。出版物中,关于武斗,总括的说法多,比较客观具体的事件记述、原因分析和统计数字,特别是当事人的证言,可以作为史志资料的,相对于那个全民参与、延续十年之久的运动,实在不能算多。在我看到的一些正式出版的地方史志中,对于“**”和“**”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的记述都非常笼统简略,很多事件和人物干脆被省略。所以,武斗导致的死亡伤残人数、财产损失数额等,可能永远没有办法得到一个成体系的基本准确的统计数据了。

“我不是‘**’武斗方面的专门研究者,我写的是四川的两个地方武斗过程中的个人见闻。”作者肖逢在《武斗》一文中说。他在网络上看到的当事人或知情者写的有关武斗的文章,多数是基本真实可信的,但是后面的跟帖中,有些却难免地流于口水仗或娱乐化了。“**”的武斗,一点不好玩,不是有些年轻人想象的“有型”、“拉风”,那是真枪实弹要人性命的。不管当时有多么崇高正当的理由,拿着武器对着活人互相开枪开炮,甚至是对无辜百姓的杀戮,都是对那场号称“史无前例”的“革命”的绝对否定。没有置身当年场景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那时候普通人的困惑、恐惧和绝望。

一位父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本来打算你十八岁的时候给你写的……这封信提前了十六年。提前十六年写的好处是:有十六年的时间来修改、更正、增补;坏处是:十六年里都得不到回信。”

“吾儿,我都能想到你收到这封信的反应——你撕开信封,扯出信纸,然后再撕成一条一条的,放进嘴里咽下去。你这么做,我认为原因有三:一,信的内容让你生气了;二,你不识字;三,你是自闭症,撕纸就是你的一个特征……”

“那天,你被诊断为自闭症,你才两岁零六天。”父亲写道,“当医生说出‘自闭症’三个字,我知道胡作非为的日子过去了。”

然后,他开始记录儿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青春期》是荆方继《我是六零后》之后创作的新绘本,描述的是1978-1988年间,懵懵懂懂中开始度过青春期的日子。那段岁月,也是走向改革开放的**在经历的青春期。

  • 001-201何荣幸:小革命
  • 202-219 安东尼刘易斯:批评官员何以成为自由
  • 220-219李清晨:百转千回换心路
  • 243-280谭夏阳:漫邮记
  • 271-298傅惟慈:出亡记
  • 299-317王鹤:从繁华说到寂寞

《读库1104》内容简介:“小革命”是**《**时报》自2009年起开始经营的名牌专版,这是一块除了描绘“社会趋势”,更强调“进步价值”的人文反思基地。在这个“全球化”与“在地化”相互激荡的年代,**社会各个角落,不少人早就用具体行动颠覆传统观念、挑战主流思维,希望形成新的社会价值,打造自己的小小革命,因此编者将这块专版命名为“我的小革命”。有别于主流媒体已经报道太多权势者的意见与动向,他们从各领域小人物打破传统的努力轨迹出发,藉此守望**社会正在发生却尚未被清楚辨识的重要变化,并鼓励更多人以具体行动改造社会。正如**社会近年追逐“**之光”,但创立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却根本不把自己当做**之光。他如此回答:“我不是**之光,**之光是那些把街道扫得很干净的清道夫,是那些为了应付联考夹在学校和父母之间、仍一心想把书教好的老师,是那些为了捍卫家乡反对六轻的麦寮人,是那些为了环境反对国光石化的彰化人及站出来的年轻人。”

  • 001-096 三线人/罗尘
  • 097-129 共产主义大楼/林衍
  • 130-157 过去的小学/傅国涌
  • 158-189 儿童房里的启蒙运动/寇杜拉•比绍夫
  • 190-215 王石凹/沈伟东
  • 217-226 我们有足够的葵花子/桑格格
  • 227-238 只是欢喜随意而至/柴静
  • 239-259 线索/张家荣
  • 260-295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树眼
  • 296-317 齐国往事/刘勃

在**,有一种人,他们很难形容自己的故乡,也很难准确地将自己与某座城市产生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他们来自于一个城市不是城市、乡村不是乡村的所在。他们曾拥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银行,自己的礼堂,自己的社会,似乎除了火葬场之外,应有尽有。

他们所存在的地方通常都有一个代号,或者是385信箱,或者是406信箱。他们的周围通常都是山,以及广袤的农村。他们在蛮荒之地拉小提琴,在不为人所知的地带唱俄语歌曲,并将视线牢牢地锁定在大山之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肩负崇高使命而来到这里。

他们是来自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三线人。四百万知识分子、技术骨干,以及随后衍生出的数千万三线后代,他们在崇山峻岭之间构筑了至少两代人的生活。长期以来,他们沉默不语,世界便不为人所知。

从1964年开始,在其后五年时间里,先后有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兵器工业、电子工业、船舶工业、综合科研和实验基地在内的三百八十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从沿海地区迁往三线。包括能源、电子、光学、机械等行业的二百多个新建项目,从1965年开始在三线地区同时动工兴建。第一批支援三线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管理干部,从沿海地区工业城市赶赴内地,成为这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在远离中心城市的荒山野岭之中,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踪迹,在荒僻、冷寂、亘古无人的所在,一个又一个三线企业在那里安营扎寨。

自1965年起,全国四百万知识分子与技术骨干开始不断接到调令以及谈话。

他们的一生,从此改变。

他们都是有名有姓的活生生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围绕着“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三个被称为“公社大楼”的样板工程在北京破土动工。

关于公社大楼,作家史铁生在散文《九层大楼》里这样回忆当年老师在课堂上的描绘:“总之,那楼里就是一个社会,一个理想社会的缩影或者样板,那儿的人们不分彼此,同是一个大家庭,可以说他们差不多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

如今在广渠门内大街边显得落寞的安化楼,正是三座公社大楼之一,它曾经承载过意气风发的“首都和全国人民”对于共产主义生活的期盼。

半个世纪过去了。另外两座公社大楼,北官厅大楼与福绥境大楼,一个已拆迁,一个已面临拆迁。安化楼也正在慢慢老去,它的墙皮已经斑驳,老式的木框窗户上净是碎裂的玻璃,走廊天花板下拉满了电力电信明线。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就将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过去的小学》和《儿童房里的启蒙运动》,写的都是小学和启蒙教育,一个是一百年前的**,一个是将近二百年前的德国。在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教育的艰难起步和灿烂童年。同时收录有德国最大的三家博物馆——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和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收藏的儿童启蒙读物原件内容。

李娟,汉族,1979年7月生于**阿勒泰地区一个叫做“车排子”的地方。这里之所以叫“车排子”,是因为在那一片近乎荒漠的戈壁中,一块车排子是方圆多少里之内最有人类气息的物体。李娟父母在**长大,属建设兵团的第二代,原籍四川乐至。后因变故,李娟从小随母亲和外婆长大,母亲靠在牧区卖杂货抚养她成长,后来又开了裁缝店。李娟体弱且个小,但是性格极其倔强能干,自尊心也极强,从小就是家里的好帮手。一个汉族家庭常年追逐哈萨克牧民转场,一起漂泊迁移,清贫辛苦难以想象。但这对于有着感受天赋的李娟来说,却是看到这个不为人知的世界的最好角度。虽然她并未上过大学,常年在深山也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和阅读,却在大自然中孕育了天籁一般的文字。她最先在网络上发布这些文章,慢慢获得关注,陆续出版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以及马上要出版的《荒原的主人》、《羊道》。她的才华被很多读者誉为“精灵的吟唱”。许多人通过她的文字,对**阿勒泰这块地方产生强烈兴趣,他们希望去看看李娟和她所写的这片土地。但是,李娟并不太希望受到打扰,她依然过着之前的生活,极少接受采访。她的原话是:“不见网友。不见读者。不签名。交流限于网络,请保护我的安静,多谢。”

桑格格也是这样一名好奇的读者,她与李娟同年出生,同是四川女孩,曾用四川方言出版自传体小说《小时候》。李娟阅读过这本书,喜爱,她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一些她对于遥远家乡四川的记忆,也对桑格格这个人产生好奇。相互好奇下,她们相约**相会,于是有了这篇两个人近距离接触的文章。

桑格格并没有告诉李娟,她其实患抑郁症一年多了。李娟看见的这个能吃能睡的家伙之前一直都厌食和失眠。桑格格和李娟在一起的半个月,她长了十一斤肉,回到北京之后也没有再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她觉得她是见过**金秋和无边大漠的人,和以前不一样了。有时候哪怕天是灰的,但是毕竟太阳晒过,温暖不会那么快消失。

本辑读库中同时收录了柴静老师对李娟文字的解读。三个女性的笔下,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李娟。

  • 学开会 寇延丁
  • 愤青 欧逸文(Evan Osnos)
  • 上海面孔 马多思
  • 教授们 徐百柯
  • 漫邮记:园林之美 谭夏阳
  • 春秋亭的一霎时 霍不思
  • 声音 苗炜 辑录

《读库1106》内容简介:成立民国,孙中山认为搞民权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知道如何开会。**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孙中山认为,“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西方“数百年来之经验习惯可于此书一朝而得之矣”。他所说的“此书”,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议事规则不是有强制效力的法律,它只是一个如何开会的程序。1876年,亨利•马丁•罗伯特出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前三版就卖出了五十万册。后来,对议事规则的完善和修订成了罗伯特家族的事业,直到2000年出版了第十版,累计销售五百多万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议事会中都在使用这一规则,上至联合国大会,下至学校班会,常会在本机构的议事规则中看到“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的字样,特别是在美国民间组织中被广泛采用,据说百分之九十的机构都在用它。《罗伯特议事规则》提供了大量的标准、手段以及具体的机制设计,将**精神体现于会议规则之中,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通过中立的、客观的、有效率的技术性方式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罗伯特议事规则》之所以受到广泛认可,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竞争环境中的各方利益,能够实现“逐利与制衡的完美结合”,如罗伯特本人所言:“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把对方的观点作为全体的决定来承认,积极地去参与实施,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一个叫袁天鹏的**小伙子,于2007年将这本“会议红宝书”译为中文并出版,在**开始推广议事规则。2008年5月,安徽阜阳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的兴农合作社,迎来了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议事规则专家”。这是议事规则这个洋玩艺儿走进**农村的头一回,“从美国带了两斤**回来卖卖”。

这个美国人的洋药方,能不能治得了**农村的土问题?

《学开会》记录的正是议事规则在**农村下乡的故事。**走了百年的现代化之路,却很少有人想到,**是需要学习的。2008年4月15日早晨,一段题为“2008**站起来!”的短视频出现在新浪网。这是一部土制的纪录片,开场是***肖像,太阳光从他头像四周散射着。静默中来了一段管弦乐,雷鸣般的击鼓声,一个黑屏闪出,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毛主席的一则真言咒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然后,镜头切到了当代照片和新闻的连续素材,在阴谋和背叛理论之间非常狂热地跳跃——**今天面对的“闹剧、密谋和灾难”。暴跌的**股市。购物者被通胀困扰,一个屠宰柜台旁,“连吃猪肉都成了一种奢侈”。以及一个警告:这是全球“货币战争”的开端,西方意在“让**人民”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一个切换,镜头随后转到另外一条战线:暴徒在西藏首府拉萨哄抢商店,大吵大闹。音乐在这样一行字幕闪过屏幕时渐强:“所谓的和平示威”。一段批评**的外媒剪报蒙太奇——都只是“谎言,歪曲的众口一辞”。屏幕布满了CNN、BBC和其它新闻机构的标志,然后又让位于戈培尔的肖像。管弦乐队和雄辩陈词渐渐爬升到最后一组镜头,“显然,背后是一场包围**的阴谋,一场新的冷战!”音乐转向高奏凯歌,画面是**的奥运跨栏手刘翔站在***广场高举着奥运火炬,“象征和平和友谊的圣火”!但首先,是最后一幕的背叛:在巴黎,示威者试图从一个官方火炬手的手中抢走奥运火炬,迫使保安挡开他们——这是新时代的一次“长征”。影片最终以一幅被阳光照亮的**国旗的图像,以及一句庄严的宣誓结束:“我们会站起来!永远团结、和谐的一家人!”在头一个半星期,这段视频吸引了一百万次点击和几万次评论支持。它跃升为这个站点最受欢迎排行榜的第四名(一个电视主播打哈欠的穿帮视频排名第一)。它成为了**荣誉的自发捍卫者——一个被**人称为“愤青”、“愤怒青年”的爱国群体的宣言。《纽约客》记者欧逸文深入采访了这段视频的主人和他的生活圈子,得以向大家展示新一代的新保守民族主义者。

1922年,一个二十岁的俄罗斯犹太青年沈石蒂,两手空空抵达上海;他离开上海时,行李中有两万余幅他在上海拍摄的照片。那是上海一个时代的表情。2011年10月24日,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在微博中将照片一一展出,微博说明:“所有照片都是一名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犹太摄影师SamSanzetti所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人物的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认识的人,或许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请让我们知道。”这些跨越岁月的图像迅即传遍网络,惊叹与赞美纷至沓来。11月11日,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已找到这些老照片中的五位当事人,他们依然健在,并愿意向大家讲述照片拍摄的经过。他们的故事,以及这些神态鲜活的老照片,又将大家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生活。再也没能回到上海的沈石蒂,在半个世纪年后,通过他的老照片,重新造访这座他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城市。这则新闻已经被报道过许多次,本辑《读库》除深入挖掘了摄影师沈石蒂的生平故事、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之外,更以尽量大的篇幅展现了他的照片,让我们领略半个多世纪以前,上海的面孔和风貌。

2012年读库目录

  • DK-6
  • 从1100到1106
  • 《纽约客》的采写规范
  • **童话的千年脚步
  • 修复母语
  • 为了告别的陪伴
  • 《共和国教科书》
  • 《多雷插图:堂吉诃德》
  • NB2011
  • 《我的抗战》DVD套装
  • 《我们在跳舞》DVD套装
  • 结缘《童年与故乡》
  • 别仗着咱有
  • 扁平化
  • 今天不是读书日
  • 挽歌
  • 据为己有
  • 比书业更惨
  • 魔鬼训练营
  • 限量,而且全球
  • 获奖感言
  • 后记一则

《读库1200》是自《读库1100》至《读库11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我们2011年组织的讲座精华纪要。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故事 吴念真
  • 不丹之路 王心阳
  • 开会啦 寇延丁
  • 心·桥 李清晨
  • 白蛇严歌苓 蔡小容
  • 画不完的《神曲》 蔡家园
  • “生下来就为揪住整座图书馆不放” 魏邦良
  • 兽性大发 萨苏
  • 凄怆因缘 王鹤

《读库1201》包括了《故事》、《不丹之路》、《开会啦》、《心•桥》、《白蛇严歌苓》、《画不完的<神曲>》、《“生下来就为揪住整座图书馆不放”》、《兽性大发》和《凄怆因缘》。

《故事》一文,事实上是根据吴念真老师2011年8月在广州、上海、南京、北京四地的讲座内容整理。如他所说:“我为自己设定的角色,不是一个作家、艺术家,什么家都不是。因为艺术家要有一种‘格’在那边,或者是一种态度,或者创造一种新的视野。我觉得我达不到,我就甘心做一个读者好了。写作也好,做什么事也好,我只是想做一个沟通者。”而这些看起来是小事,经过时间的沉淀都变成大事,变成愿意跟人家共享的事。

吴念真老师提到了**的八十年代:“那时候大家都在想改变。杨德昌家的白板,最高纪录上面同时出现二三十个题材。我怀念济南路六十九号,我怀念有榻榻米的房间,我怀念那块白板。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大家都在动,试图改变什么东西。不管跌跌撞撞、莽莽撞撞,都是一个新的东西,现在看来,那些莽莽撞撞的东西最后都变成了一个新的萌芽……现在回想起来,何其有幸有这样一个年代,何其有幸有这样一群二三十岁的人。”

《不丹之路》记述了不丹王室第五世国王的婚礼,更记述了一个国家的**化之路。

1998年,第四任国王一手推动了不丹的**化进程,“自废君权”,还政于民。他宣布国王不再兼任政府首脑,将行政权移交给大臣委员会;2005年3月,不丹首部宪法草案开始起草,宣告不丹将建立起两院制议会,而只要三分之二国会议员通过,就可以弹劾国王。2006年12月14日,五十岁的吉格梅·森格·旺楚克向全国宣布,他即将传位给王储,而不丹将于2008年举行历史上的首次全国**选举,产生第一个民选政府。这意味着不丹将正式告别延续了一个世纪的世袭君主制,成为议会**制国家。选举后,国王将继续担任国家最高元首,而新政府则负责执政。

国王的态度是如此坚定,他了解不丹百姓对选举制度十分陌生,大量人口居住在偏远山区,文化程度不高。为了确保选举顺利进行,竞选两党“人民**党”和“不丹爱国进步党”分别使用骏马和仙鹤作为标志,并提前举行了数次模拟投票活动;正式投票当天,交通部门特地安排车辆接送山区的选民;国王父子更是身先士卒,多次进行全国巡游,宣传**制度,呼吁不丹民众积极投票。王室的态度打动了百姓,虽然他们对选举并不感到高兴,但出于对国王的崇敬和信任,还是给予了积极响应和认真对待。据统计,投票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九。

《不丹之路》一文作者王心阳老师经过努力,得到了一个觐见并采访多杰·旺姆·旺楚克王太后的机会。王太后告诉她,一直以来,国王陛下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的。虽然**制度并不完美,但比起君主制来,仍是治理国家的更好形式,因为对于百姓来说,每五年他们便有机会选择下届政府。国王相信,人民自主选择的领导人,要好过一个一出生就拥有**权的人。

在造访不丹的过程中,王心阳老师已深刻地感受到,第四世国王所创造的“不丹模式”和“国民幸福总值”理念给整个不丹带来的福祉。这一终极价值观引导着不丹前进的方向,一方面,积极推动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也致力保持不丹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态自然环境。国王是如此了解自己肩负的重任,希望为人民带来长久的幸福。这便是他“自弃君权”的强大动力——“我可以努力做个爱民的国王,但我无法保证不丹代代都有好国王,为了不丹人长远的幸福,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开会啦》是《读库1106》中《学开会》一文的续篇,继“**是需要学习的”之后,兴农合作社开始尝试**的可能性。

寇延丁老师记下了杨云标的一番话:“**议事规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种文化,就是程序正义,这又是我们的乡亲们认知之外的一种东西,我们一直生活在人治的天空里,很少考虑到程序、规则的问题。任何东西都有它自己的土壤,议事规则有议事规则的土壤,我们有我们的。为什么大家就是区分不了主持人和领导人?就像鲁迅先生说‘没有了皇帝,这日子怎么过啊’,在很多乡亲的脑子里,可以说是没有了领导,我们这个事怎么干啊。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下,我们能让大家知道,主持人只是一个程序的掌控者而不是一个权利的分配者,不是一个权利的维护者,他只是遵照这样制度办事给大家服务,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样一种理念跟父老乡亲的生活观念是有冲突的,培训能有今天的这样一个效果,我自己是非常的满意,因为我不指望能用三天的课冲击他两千年的积淀。这一次,乡亲们对规则从完全陌生、不理解到慢慢认识到规则是怎么回事,并且许多人都认为这个规则是有用的,主动地表示回到自己社区里会把规则用起来。他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非常自豪。通过这一次实践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神曲》诞生七百年来,画坛的大师巨匠们不断为之创作插图,历经几个世纪而热情不衰。

《神曲》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世纪的一部百科全书,同时它又充满强烈的现实感,似乎在讲述发生在每位阅读者身边的事情。因此,许多画家在创作中便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注入插图中,事实上,每个时代的画家都是在借《神曲》表现自己的心声。

《画不完的〈神曲〉》则辑录了这些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插图。以《神曲》里的故事、描写的场景、人物为题材创作的插图蔚为大观,把这些作品汇集起来,堪称一部世界绘画史。

2012年六幅藏书票均由木刻家杨以磊创作。他现居美国,画中所取却是非常**的素材。

  • 01-46 小九 大力
  • 47-69 家师轶事(续) 张梅
  • 70-127 广告记忆 张家荣
  • 128-174 邱岳峰的声音 张稼峰
  • 175-190 魔旦 蔡小容
  • 191-196 到青海去 王仁权
  • 197-207 红色流苏 庄加逊
  • 208-227 生死记:蒙克 李树波
  • 228-245 植物三国志 沈胜衣
  • 246-317 辰年记忆 影像志

《读库(1202)》一共十篇文章。

《小九》一文讲述一个人、一个家在当时的真实故事。“暮年的钮爷执意要到达海峡的对岸,为七个亲人的死,为自己的三十三年刑牢得到一个说法。”

《家师逸事(续)》是《读库0606》中《家师逸事》的续篇,作者张梅继续介绍老师的日常生活。

张家荣的《广告记忆》回顾了1949年至1966年间我们生活中的广告图片。“它们是物质的,而不是浮着的精神食粮。它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巨大的政治屏幕背面,小心地存在着,一如当时的人们不太关注或者无力关注的生活。”

邱岳峰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二年,但很多人依然能够一下子听辨出他独特的嗓音:“你注意到有一个经常替那种穿着巴尔干羊皮坎肩的小酒店老板一类人物配音的叫邱岳峰的配音演员吗?”

《魔旦》是蔡小容对严歌苓的继续解读,另一篇《白蛇》刊登在《读库1201》中。

最后一篇是《辰年记忆》,“见证·影像志”栏目梳理了从1952年开始的五个龙年,展现了一副**民生画卷。《读库(1202)》由张立宪编着。

  • 01-57 一辈子的战争 刘青松
  • 58-86 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 云从龙
  • 87-124 旅美三学者 李怀宇
  • 125-164 弟弟王小波 王小平
  • 165-182 蒋经国上海打虎 李 辉
  • 183-198 越轨的笔致 蔡小容
  • 199-287 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 刘 柠
  • 288-317 德国的世纪诉讼 周 翠

“你如果无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残酷的真相告诉世界。”

《一辈子的战争》记述的是一场离我们时间最近的战争中的人与事。1985年,李玉谦二十三岁,是一名战地记者。这一年,中越边境防御作战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

1985年11月25日晚,云南老山主峰脚下的磨刀石,他与战士们一起喝了出征酒,然后,用他的摄像机记录下那次战斗。

二十七年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那场酒,那群人,那次战斗,那场战争,李玉谦有意回避。他从不看战争片、战争小说,从不跟七连的人联系。他希望忘了那一切。

《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是云从龙先生整理的一个不知名的普通人的日记。如他所述:

庚寅年十二月十三(2011年1月16日),一位朋友与我闲聊,说起他新近收藏了一本日记,其中记叙了一个寻常家庭一年多的日常起居。出身社会学科班的我,立即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问他可否将日记本借我观瞻,他欣然允许,第二天便从家中带来了。那是一本三十二开淡黄色塑料封面的笔记本,看上去几乎全新,只是放得久了,略略散发出一点纸张的霉味。展开扉页,上面用毛笔写了一句赠词:“把毛主席的指示,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落款为“采选科工委赠,一九六七年元月”。凭借这一点,我初步判断这是一本有些年头的笔记本,其本身的历史至少有半个世纪了。时隔这么久,尚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实在难得。最为要紧的是,它是一本私人日记。窃喜之余,我立即翻开内容去看,想不到的是,日记并不是写于1967年,而是写于1991年,也就是说,这是一本用五十年前的笔记本在二十年前写下的日记。

朋友见我爱不释手,生怕我有夺人所爱的非分之想,连忙要收拾回去。我请他通融一下,借我将所有内容复印下来,原本一定会还给他。我用三天复印了所有的日记内容,自行装订成册,同时将原物奉还给主人。此后,只要得来闲暇,我都会翻翻这本写于二十年前的日记,仔细揣度日记主人当时的生活点滴和音容笑貌。

在我看来,这本日记所记载的内容虽然都是些日常起居,生活琐事,但比之现已出版的诸多名人日记来说,又有别样的价值。研究抑或观察一个社会的变迁,除了关注当时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的心理脉络,更重要的是要摄取民间乃至市井百姓的心理切片。可惜的是,前者大都通过各种途径或多或少保留了下来,而市井百姓对于世相人文的态度,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整体性淹没。我手上这本日记,正好能让我们看到二十年前一位普通公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体会她的喜怒哀乐,也是在体会1990年代整个社会的喜怒哀乐。

《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介绍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的生涯与艺术。

他留学法国,成为巴黎的宠儿。当日本一方面加快法西斯化步伐,一方面对**大陆的渗透和**开始升级时,他回国,前卫艺术家成为“彩管报国”的代表人物。在军部所谓“画家当以画笔为战时做贡献”的号召已成既定国策的情况下,艺术界的“报国体制”瓜熟蒂落,甚嚣尘上的“彩管报国”口号,作为赤裸裸的战争意识形态被固化,嗣治开始创作战争画,获军国主义高度评价。

对战争画,他有自己的一套诠释:

绘画可直接有用于国家,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抚慰国民的绘画与使国民强健的绘画,二者是有很大差异的。世间仍有人在说战争画不是艺术,或者持别样的看法。在战争画领域,做出出色的艺术品并非不可能,而这恰恰需要我等去努力创作。日本画中的战斗画素被认为是极难的技艺,可事实上正由日本画家的同仁们在努力进行到底。一定能出现卓越的日本画的战争画,我对此无比期待。

日本战败,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拉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罪犯公审的序幕。战犯追究不仅局限于军、政两届,迅速波及舆论和美术界,锁定并制裁战争协力者的声浪开始升级。舆论界展开了关于“美术家节操”的论战,一部分战时受到压制的画家及日共系的普罗艺术家走到前台,口诛笔伐,声讨“画坛战犯”。

最终,当局做出了藤田嗣治不属于战争责任者的判断——一千零六十七名战犯名单中,无一名画家。在战犯嫌疑问题上,嗣治终于平安“软着陆”。他就此永别日本,客居法国,皈依宗教。

临终的时日,画家田渊安一特意从巴黎赶到医院,开口问了他那个在内心盘桓已久的问题:为什么要画战争画?

画家并未正面回答“为什么”,嗣治断断续续地说:“战争确实是相当悲惨的事。你看一看那些画就会明白,那里面没画过一个将校。送死的士兵最可怜,我画的只有士兵。”

2010年2月8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施崴青小城在夜色中已沉寂多时,三十八岁的电台女主持人克劳迪娅终在寓所等到心上人的到访。在他们长达十一年的感情生活里,有过甜蜜与和美的时刻,也有过争吵与波折。这晚的共度时光似乎并不愉快,凌晨时分,男方拂袖而去,女方流泪报警,称遭到了男友的性侵。她述明:“当晚双方发生争吵,缘由在于她再次提及对方隐瞒的风流韵事。男方揪住她的头发,用一把切番茄的厨刀抵住她的颈项命她闭嘴,随即将她扔在床上实施了强奸。”

爱在顷刻间崩塌,诉讼战争旋即到来。

《德国的世纪诉讼》介绍的就是这一案件。风云变幻、迷雾重重、观者如潮、议论纷涌……两年间,围绕着卡赫曼涉嫌强奸案,德国媒体进行了长篇累牍的追踪报道,德国各级法院也不得不一再对此发表意见,范围不仅涵盖刑事诉讼领域,而且也拓至人格权保障、司法公开与媒体自由等议题。

行使“第四权力”的媒体对刑事诉讼报道的最低界限何在,成为信息社会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 01-60 人穷智不短 陈一鸣
  • 61-121 “孩纸们” 王小妮
  • 122-142 饕餮在六零年 杜 元
  • 143-180 庚子年的民族英雄 聂作平
  • 181-188 二十一年后的演讲 昂山素季
  • 189-223 女诗人相册 庄加逊
  • 224-260 抗战最后两年 傅惟慈
  • 261-288 舌染红尘 荆 方
  • 289-307 关银行 张 明
  • 308-317 熟水代茶 孟 晖

《读库1204》共包含十篇文章。

《人穷智不短》展现的是宋冬在2005年和2011年分别做的两个展览:《物尽其用》和《穷人的智慧》。前一个展览所用的是宋冬母亲存了一辈子舍不得扔的旧物,共有一万多件,是一个母亲的实物日记,也是母亲那一代人的生活哲学。两个展览反映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处境。

宋冬说,各国穷人的智慧、穷人的美学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共同人性,而不是专属**的“国民性”。诗人王小妮在2011年继续她的“上课记”,记录这些九零后的“孩纸们”在学校和离开学校后的的生活学习状况。

《庚子年的民族英雄》讲的是1900年,即清末庚子事变前后的人和事。“对这个国祚延续已近三百年的老大帝国来说,只有死亡,才能给它的子民带来重获自由与富强的机会。”1991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缅甸**运动领袖昂山素季女士,以表彰其通过非暴力斗争方式争取**和人权。由于她遭到软禁而未能亲自前来领奖。二十一年以后,2012年6月16日,昂山素季终于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发表了诺贝尔和平奖领奖演说。她说她为之奋斗的真正奖项,是一个自由、安全和公正的社会。

在《抗战最后两年》里,傅惟慈先生回忆了自己当年在贵州浙大永兴分校继续学业后又参加青年军的往事。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岁月,给许多年轻人制造出横冲直闯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段“迷茫莽撞”的日子。

  • 01-28 父亲在工地 绿 茶
  • 29-92 踉跄画西游 吕 欣
  • 93-115 学生右派 王仁权
  • 116-177 五十句话 王 安
  • 178-220 为了告别的聚会 皮革业
  • 221-241 胡适与名媛们 闫 红
  • 242-274 南京蓝图 王 军
  • 275-297 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李 硕
  • 298-317 秦淮之水异香澌 王 鹤

《读库1205》共包含九篇文章。

《父亲在工地》是一位步入中年的女儿记述自己年过六旬的父亲进城当农民工的几年中发生的各种事,都是些普通家庭经常会遇到的事。逢山过山,逢水过水,日子还得往前过。这位“在工地”的父亲在他最好的年华时曾说过,希望孩子们还可以再长大,而自己和孩儿他妈不要再变老。然而父母终将老去,孩子担心父母,父母却止不住地为孩子们操心,想给他们减轻负担,“闹得动的时候就闹”,直到做不动为止。作为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可能就是把自己过好。

“踉跄捉掐画西游,难尽人间神与怪。”画家吕欣用一种绘画(布面油画)加文字的方式对他心目中的《西游记》做了一些延伸性的阐述,希望既满足自己的趣味,同时给他的女儿,以及与他有着同样趣味和情结的人带来一些快乐。

《学生右派》里作者王仁权回忆了他的堂兄王人瑞短暂的一生。一个原本有文化、有抱负的有为青年,却一生坎坷,劫难不断。死后三十年没有任何一位亲属或生前友好亲去墓地祭扫,生前孤单,死后也寂寞。文后抄录了一些王人瑞记叙自己的劳动生活,抒发心情的诗歌,可以说是一位右派人生的真实记录。

从财经记者王安搜集的《五十句话》中可以管窥1977年至2011年的**经济。文章最后提到:“所有急速发展的国家所遇到的问题,**都会遇到。”

《为了告别的聚会》记录的是1960年电影《不合时宜的人》拍摄前后的故事。在导演休斯顿看来,电影里的梦露已经不再是“表演”,她完全不是在扮演角色,而是表现自己的感情,投射自己的生命体验。此片由当时梦露的丈夫米勒编剧、筹备,他苦心操持的这部电影更像是一场意图明确的聚会。休斯顿、梦露、盖博、克里夫特与马格南的摄影大师们,朋友,贵宾,一个个走来,一个个离开。只是已没人能够弄清这场聚会的目的,相聚,或者一种告别。1928年北伐成功之后,国民党宣告**统一,随即在首都南京展开规模浩大的规划建设活动。其中的一个代表性规划文本《首都计划》,于1929年12月汇集成册。

王军在《南京蓝图》里对其编制始末与实施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计划折射了肇始于十九世纪末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潮的形形色色,还牵扯到一场规模同样可观的技术与政治之争。

  • 01-38 苍狼大地与白鹿家园 舒 泥
  • 39-77 四平方 欧阳星凯
  • 78-128 三十九句话 王 安
  • 129-169 破案后 周 翠
  • 170-184 外省人 廖信忠
  • 185-317 魔戒之王
  • “真是个天赐!” 徐 辰
  • 致出版商米尔顿的长信 托尔金

《读库1206》一共包含七篇文章。舒泥老师一直在做游牧文化方面的选题,希望让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这种文化,她曾在《读库1001》上发表过《寻找游牧文明》,之后继续深入内蒙古草原和大兴安岭地区,走访牧民,探究游牧民族,特别是使鹿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状况。本辑读库中,刊发了她最新 的田野采访成果《苍狼大地与白鹿家园》,文中说,同一种文化,用不同的目光看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在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790号出租楼里住着一群民工,他们多数人有着十年以上的打工经历、“走穿了**南北”,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农耕生活,成为城市开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员。但他们的土地房产、户籍妻儿又大都在原籍老家,使其难以彻底脱离故土成为一个纯粹的城市人。这种交错两栖的尴尬身份和日渐壮大的零工队伍,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矛盾。《四平方》的作者欧阳星凯将镜头对准了他们,试图记录他们个体的生存状态。

从财经记者王安搜集的《三十九句话》中可以看出些许新**从1949年建国后近三十年的经济政策的变迁痕迹以及对后期的影响。

《破案后》一文中的案件,指的是一桩发生在德国的骇人听闻的儿童绑架案,家属在案犯嫌疑人盖夫根的抵赖和谎言中度过了漫长的四天,最终得知被绑架的儿童遇害。案件发生十年以来,盖夫根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战斗。

1949年那次的大迁徙,有将近一百五十万的外省人从东北关外、黄河两岸、长江南北、滇桂边陲、苏浙两广,在饥馑恐怖或枪林弹雨中,来到**。在本省人的眼中,外省人的群居地通通都叫眷村。《外省人》的作者廖信忠说,这里永远没有电视剧、舞台剧里描写的那么美好。

《“真是个天赐!”》是作者徐辰对托尔金一生的回顾,包括他对语言学的痴迷,他的那些朋友们以及他的家庭,特别是他写作出版《霍比特人》、《精灵宝钻》、《魔戒之王》等故事的前因后果,而托尔金本人在《致出版商米尔顿的长信》中全面地阐释了他写作整个神话体系的初衷、过程、故事前后的演变以及五十年代初时《精灵宝钻》原稿群的故事线,还对《魔戒之王》的故事梗概做了简要的归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3年读库目录

无。

  • 01-63 第五次迁徙 高屯子
  • 64-84 两败俱伤 潘 悦 李清晨
  • 85-163 支边去 大 力
  • 164-181 求学奇遇记 张五常
  • 182-207 童书的黎明 姬炤华
  • 208-243 谁论金角复银边 余昌民
  • 244-271 皇帝梦 张宏杰
  • 272-317 声音 苗 炜 辑录

本辑《读库》一共有八篇文章,《第五次迁徙》、《两败俱伤》、《支边去》、《求学奇遇记》、《童书的黎明》、《谁论金角复银边》、《皇帝梦》和《声音》。

2008年3月,高屯子回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山地,把手中的镜头,从阳光与风雪中的藏族牧人身上,移向了山林与田野里的羌族农民。在山 路和田野间行走之余,他开始更系统地翻阅一些关于“羌”的文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破坏最惨重的区域,正是羌族聚居地。他和他的摄影团队常年穿梭在这一带高山深谷之中,有了了解熟悉路线和地形的救援优势,做了很多救援工作。重灾区灾民散落安置到各地,今后羌文化还如何延续?如何传承?仍是个很大的问题。他的妻子开始了“羌绣帮扶计划”,把目光从现代都市的时尚空间,向古老羌寨的田间地头转移。而他自己和助理去了不通公路的夕格羌寨和其他有羌人居住的深谷高山,了解羌文化,延续拍摄羌人的行程。《第五次迁徙》一文选了二十八幅图片,展示羌人离开故土的惜别之情。

《两败俱伤》讲的是一起由阑尾炎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医学并非尽善尽美,法律亦非滴水不漏,当医学迷局遭遇法学困境,我们能否收获期待中的正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许多十几岁的年轻人揣着户口本去报名“**人民解放军**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要“支援边疆”,当时他们觉得离开上海,就像是一次秋游。而在遥远的**,团场领导说要派人到上海动员十万知识青年,接他们到**来,到兵团来,一起参加生产建设。《支边去》讲的是这些年轻人怀揣梦想到**“磨炼自己,改造地球”过程中经历的事情。

张五常的《求学奇遇记》是他自己的一段自述,从跟在哥哥后面上学到出国拿下博士学位,他说,他的秘方是先学创作然后求学,不是先求学然后尝试创作。求学一般求成见,是创作的大忌。

自格林威和凯迪克这两位童书艺术的先驱开始,童书不再是成年读物的简化本与配图本,主要供儿童欣赏的图画书,也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童书的黎明》一文,是作者姬炤华对“童书”发展史进行的梳理,包括了创作手法技巧材料以及印刷的变迁的介绍。优秀的童书正是通过用图画说故事的方式,将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一路流淌而来的宝藏传递给儿童。

在《谁论金角复银边》中,作者余昌民回顾了1964年到1983年在清华发生的围棋往事。

张宏杰挖掘太平天国起义的另一面,在《皇帝梦》里,列举了**历朝历代包括新**成立之后各色人等在追逐“皇帝梦”过程中的起因和结果。

《声音》是每年年底《读库》的保留栏目,是对2012年的表达与记录。

  • 01-30 西斋十年 沈 迦
  • 31-81 柳河时光 罗 尘
  • 82-138 北京水世界 舒 泥
  • 139-156 穷时候 姜淑梅
  • 157-198 冤狱四则 周 翠
  • 199-213 盗梦哈扎尔 郭建龙
  • 214-267 肉到用时方恨少 小 白
  • 268-279 被背叛的遗嘱 曹利群 庄加逊
  • 280-296 医院 熊 菂
  • 297-317 风流孟夫子 刘 勃

本辑《读库》一共有十篇文章,《西斋十年》、《柳河时光》、《北京水世界》、《穷时候》、《冤狱四则》、《盗梦哈扎尔》、《肉到用时方恨少》、《被背叛的遗嘱》、《医院》和《风流孟夫子》。

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前身)作为**近代最早创办的三所官办大学之一,在晚清民初便已成为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该学堂创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其实源自一场轰动全球的惊天血案——山西庚子教案。提出建校并推进这一方案的李提摩太是苏慧廉的好友,在第一任总教习敦崇礼去世后,邀请苏慧廉就任西斋第二任总教习。《西斋十年》的作者沈迦因撰写苏慧廉的传记,追溯他于1907-1911年在山西的一段时光,引出了这段山西大学堂初创的故事。

1966年5月6日,林彪给***送去**军委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第二天,5月7日,***致信林彪。在信中,他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既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柳河时光》留下的就是**第一所五七干校的样本记忆。

2011年,舒泥对北京的水历史进行调研,走访老住户,请他们回忆北京的水体,完成了《北京水世界》,同时发现,原来北京从前不是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北方的江南水乡。

《冤狱四则》是周翠老师对德国近几年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错判案件进行的梳理,她说,案件里的每一桩错误都是万丈深渊,让坠落其中的人粉身碎骨。

《盗梦哈扎尔》的作者郭建龙介绍了历史上哈扎尔这个奇怪的民族、它的传奇和谱系,并讨论了《哈扎尔辞典》这部小说的线索和写作技法等。

事关这具色情的身体,女性有个终极问题:发胖。《肉到用时方恨少》展示了大量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期间,在纸、石壁、木板、画布等介质上不同画家留下的丰腴肉身图像。而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起,胖女人逐渐(由视觉)变成现代色情事件的瑕疵。

《被背叛的遗嘱》里的主人公顾圣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之家,自幼接受音乐教育和钢琴训练,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她与傅聪、刘诗昆、顾圣婴、李名强、殷承宗被海外称为“**钢琴五圣手”。其父亲顾高地1975年出狱后方知妻子儿女三人早已在1967年自杀身亡,所留遗嘱竟也散失。他四处搜集关于女儿的遗物,在家布置了一个顾圣婴纪念室,并于1988年立下遗嘱:在住所设置顾圣婴纪念室,保存圣婴所遗全部文物。然而二十多年后,顾圣婴纪念室却消失得没有踪影、无人问津。不知这被背叛的遗嘱还会不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 01-94 万神殿堂 王 南
  • 95-140 鼎沸沙鸣 常锡桢
  • 141-152 念真情 吴念真
  • 153-210 家当 黄庆军
  • 211-229 洛桑卓玛一家 杨海中
  • 230-258 4928-1 云从龙
  • 259-285 四个街坊 杜 元
  • 286-296 干电影的 徐 闻
  • 297-317 张爱玲五札 赵 瑜

本辑《读库》一共有九篇文章,《万神殿堂》、《鼎沸沙鸣》、《念真情》、《家当》、《洛桑卓玛一家》、《4928-1》、《四个街坊》、《干电影的》和《张爱玲五札》。

王南和他的同伴想做一个“建筑史诗”系列,试图围绕中西方经典建筑展开,在西方漫长的建筑历史长河之中,他们选择了一座城市作为起点站,那就是罗马。作为整部史诗的开篇,第一位登场的主角将是古罗马的万神庙——整个古罗马建筑的巅峰之作,亦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因为全世界大概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像罗马一样,经过漫长的建设、破坏和再造,汇集和保留了两千余年几乎不间断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经典建筑遗存。《万神殿堂》搜集了近百幅图片对罗马的建筑进行了解构。

《鼎沸沙鸣》是一个**老兵对自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内战时期的经历做的忠实回忆。想给关心这一代苦难小人物实际生活者,提供一个真实事例,给近代史学者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作为研究参考资料,也给后代子孙们留下家族历史并作为长远纪念。

“**念真情”是吴念真先生做的一档电视节目,做了三年半,记录岛内那些即将消失的行业、不被重视的乡镇,或者,值得敬佩的小人物。《念真情》是他在北京讲座内容的整理,延续了《读库1201》的“故事”风格。

《家当》是作者黄庆军自2003年开始的一系列拍摄。家当指家庭的全部财产,家中的物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还指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东西。黄庆军请拍摄对象将屋里的家具搬到房前时,这种拍摄方式,能够直观、直接地展现一户人家的家当。本篇刊出了其中二十六幅作品。

洛桑卓玛一家住在位于拉萨市北郊的一所十分常见的藏式庭院,本地人称这种庭院为“一楼一底”。与其他家庭略有差异的是,这一家的家庭成员很多,有十一位。作者杨海中梳理了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关系并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图景。

  • 1-75 下乡养儿(上) 冯丽丽
  • 76-137 九爷 大 力
  • 138-157 战乱年月 姜淑梅
  • 158-181 《雨果》DNA 亓冠奇
  • 182-270 汉家陵阙 王 南
  • 271-317 漫邮记:戏曲之美 谭夏阳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下乡养儿(上)》,《九爷》,《战乱年月》,《<雨果>DNA》,《汉家陵阙》以及《漫邮记:戏曲之美》。

《下乡养儿(上)》讲的是一对夫妇为了帮八岁的女儿天天克服上学恐惧,在朋友的帮助下举家搬到农村,希望更广阔的天地能让天天渐渐勇敢,回到学校。一个来月的乡下生活确实让天天有了不小的变化。

《读库1202》里曾有一篇《小九》,这篇《九爷》继续讲述了主人公九爷从监狱出来后的生活状况以及几次往返**的经历。

《战乱年月》的作者姜淑梅老太太在《读库1303》发表过《穷时候》,这次她回忆了他们一家人和几位亲戚邻居在“战乱年月”的遭遇。

电影《雨果》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写给电影的情书,片中那个坏掉的机器人就像尘封的废弃老胶片,需要修复者用爱心钥匙重新开启,发条的转动就是胶片放映机的转动,钢笔的涂鸦也仿若电影魔术般,让后人领略其魅力并发现历史背后的故事,而代表时间的钟表才是传统胶片最大的敌人。小雨果在影迷老爸身上继承了“修复”的手艺,同时也传达出斯科塞斯对电影修复事业的执着。影片最大的意义在于梦想的修复,同时承载着对老胶片转制成新数字3D影像的时代进步。《<雨果>DNA》梳理了这部电影中的那些老片基因。

**古代建筑史有个悲剧性事实,由于以木材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加之长期缺乏保护古建筑的意识,甚至经常性的人为破坏,**古代建筑的保留状况与西方相去甚远。当初业已成熟与辉煌的汉代建筑,如今却没有任何一座木构建筑留存下来。所幸数量巨大的汉代各类墓葬建筑成为了填补建筑历史空白的最珍贵资料。《汉家陵阙》试图对汉代建筑进行讨论,将主题放在汉代帝王陵墓上,着重描绘了汉武帝的茂陵,并特别详述了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为方便对照,文章还对秦始皇陵以及汉代一些诸侯王、贵族墓葬进行了逐一审视,希望通过它们各自特殊的建筑形制和卓绝的艺术造诣,来努力想象和拼凑出尚未发掘的汉武帝茂陵神秘莫测的地下世界。

上次的《漫邮记》系列是《读库1106》里的“园林之美”,这次作者谭夏阳介绍了有关戏曲的邮票。从京剧脸谱到京剧行当,从京剧到昆曲、粤剧,从戏曲名伶到剧作家,在方寸小舞台上展现戏曲之美。

  • 1-92 电影眼看** 张同道
  • 93-111 家书 张 丁
  • 112-142 桑拿 林 衍
  • 143-182 电影编剧的秘密(终) 芦 苇 王天兵
  • 183-268 《异形》的诞生 徐 辰
  • 269-308 私人文学史 孙玉祥
  • 309-317 网络新成语 邓 棵

《读库1305》一共包含七篇文章,《电影眼看** 》,《家书》,《桑拿》,《电影编剧的秘密(终)》,《<异形>的诞生》,《私人文学史》以及《网络新成语》。

“电影眼”是苏联电影人狄加·维尔托夫命名他自己的一部电影以及他视为生命的电影理论,也是张同道珍爱的一个词汇。2011年,他得以观摩《冯玉祥北伐工作记》、《十九路军抗日战史》、《革命军战史》等一批老作品,老胶片虽然没有声音,但其专业影像和美学力度给予他的震撼超过预期,它也撕裂了当下电影史中关于**早期纪录片的简单乃至简陋的描述,遗漏、遗忘、失误甚至以讹传讹。随后,张同道有机会做了“电影眼看**”系列片,来梳理**早期纪录电影。

1975年8月,两名北京邮递员投递的一封来自美国的寻亲家书,让身在海外的父亲知道了大陆亲人的消息,九年后儿子辗转看到家书,却已无人能接收回信了。张丁在《家书》里记述了这段往事。

有大约四年时间,摄影记者李前进出入北京、太原、西安、东莞、郑州、焦作、运城和黎城等地的桑拿浴场所,将镜头对准与桑拿浴有关的每一个象征性角落。他说,这个空间是摸不透的,是不肯向外面透露的,他想观察这个社会空间留下的痕迹,包括空间与人的暧昧关系。

2008年,王天兵和芦苇的讲座对话录《电影编剧的秘密》在《读库0804》刊发;2009年,《电影编剧的秘密(续)》又在《读库0901》发表。2013年6月18至19日,两人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芦苇的家里又进行了两次谈话,经王天兵整理成文,并由芦苇增补校订,最后由王天兵定稿。这次的谈话,补充了前几次谈话及近年来访谈的不足,就芦苇的职业生涯、对电影的理解,就他个人的成长等等,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回顾。

徐辰在《<异形>的诞生》里详细讲述了《异形》这部电影的诞生过程,包括故事的产生,剧本的写作,电影的制作,角色的确定,造型的设计,布景道具的搭建等等。最终《异形》成长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 1-95 二十年前,《我爱我家》 郑 猛
  • 96-211 下乡养儿(下) 冯丽丽
  • 212-244 伪造的天分 周 翠
  • 245-264 俺家人 姜淑梅
  • 265-294 一个画店的1921 姜彦文
  • 295-317 我和你 黄昱宁

《读库1306》一共包含六篇文章,《二十年前,<我爱我家>》,《下乡养儿(下)》,《伪造的天分》,《俺家人》,《一个画店的1921》以及《我和你》。

二十年前,**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拍。郑猛记述了这部剧筹拍和拍摄过程中台前幕后的故事,大致按播出顺序的脉络挑选剧集回顾了大家记忆中的那些情景。二十年过去了,再回看《我爱我家》,当年的副导演林丛最大的感受是剧本过硬,演员搭得扎实,剧组里的工作人员有着无法复制的热情,对新东西勇于尝试,摸索着向前走。

《读库1304》里的《下乡养儿(上)》曾引起读者们的热议,这次奉上《下乡养儿(下)》。天天一家继续在乡下生活,也认识了新朋友,学包饺子,做饭,种菜,养狗养兔养羊。几个月过去了,天天问,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住久一点?

《伪造的天分》是周翠老师所写德国司法案例系列的最后一篇。艺术行业的伪造,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德国战后史上最大的艺术欺诈案,在庭审时法庭、检方与辩方三方迅速达成刑事协商,被告做出全面的自白,开放服刑,检方停止所有的调查工作。这桩“世纪艺术欺诈案”涉及的人物叫沃尔夫冈•贝特拉奇,他的画作如同繁星般散落在艺术殿堂的角角落落,他自己说,看到这些作品悬挂在博物馆里,多多少少感觉有点儿怪异。每当这时,他都会避开它们,不想靠得太近,担心它们会对他讲话。

2012年,在筹备“义成永年画艺术文献展——实物、技艺与口述”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本“义成永”画店杨永兴所立的应分家产目录。这本目录作于1921年,内容不仅包括了杨永兴应分房产、地产、家具、农具等信息,还涉及大量义成永画店收藏画版的名目,其中部分画版和年画作品实物流传至今。《一个画店的1921》就是对《1921年义成永画店杨永兴立应分家产目录》的初步考察。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也曾想过“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我和你》讲的是帕特,一位作家,也是一个拉拉文艺圈里的女王,她的作品,她的生活。“我和另一个我。你和另一个你。他们为什么总是用‘孤独’来形容我呢?”

2014年读库目录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读库0900》、《读库1000》、《读库1100》、《读库1200》、《读库1300》一样,《读库1400》是自《读库1300》至《读库13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我们2013年组织的讲座精华纪要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45 祖父的新屋 法殷洁
  • 46-130 刘祥武相亲记 马宏杰
  • 131-165 社会新闻内部版 阿狐哥哥
  • 166-175 古巴行记 何塞•曼努埃尔•普雷托
  • 176-295 塔窟东来 王 南
  • 296-317 舌染红尘 荆 方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祖父的新屋》,《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古巴行记》,《塔窟东来》以及《舌染红尘》。

法殷洁在《祖父的新屋》里详细描绘了他们家的老宅,太湖边上的雪堰桥镇东街北沿河的二六六号。后门堂、灶锅头、二重门、客堂上、大房间、楼上房间,文中详细讲述了各个房间的历史和作用。这所1948年建好的房屋,是祖父为自己为祖母为儿女起的新屋,多年过去,儿孙大来还是各去,曾经的新屋后来的老宅,终于没能完全完工就空置没人住了,想想就是一场空。

《读库0904》里有一篇《西部招妻》,2010年2月,一位叫刘祥武的湖北青年看到了这篇文章,给作者马宏杰老师写了一封信,介绍了一下家里的特殊情况,请马老师“提供一些此类买妻的线索或者资料”。2010年底,刘祥武开始了他艰难的相亲之旅,马宏杰老师一直跟他保持联系,记录他这近三年来的生活经历。

“阿狐哥哥”是个网名,在网络世界有近十五年的历史了。现实世界中的阿狐哥哥在成都某报社工作,从业期间主要做社会新闻的采访与编辑。《社会新闻内部版》中他选了几个自己经手的社会新闻事件,给大家来了一个联播。这些事件已经不是新闻,但是有故事;也正因为时过境迁,才好把一些相关背景和当初只能内部掌握的材料一并带出——有些内幕如果披露太及时,就是不合时宜。

一如佛教高僧对佛经之翻译,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雕刻与绘画等诸般造型艺术,也被**古代匠师“翻译”成为**佛教艺术自己的语言。除了木结构的山门、佛殿、廊庑、僧舍等建筑群更多地受到**传统木构建筑影响之外,佛塔与石窟则深深打上了印度佛教建筑的烙印。王南老师的《塔窟东来》描绘了**佛教千姿百态的建筑奇观。一来看看**古代能工巧匠消化、吸收外来建筑样式,结合中华各地不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创造出**独特的佛教建筑、雕刻与绘画;二来比较中印两大古老文明,在塑造相似的佛教艺术象征主题时呈现出的迥然不同的艺术气质与追求,可谓同归而殊途。

最后一篇《舌染红尘》的作者是六零后荆方老师,这位走四方的吃货写下的自己年轻时边走边吃的故事。

  • 1-71 果蔬吟 绿 妖
  • 72-114 他们在朝鲜战场 罗 尘
  • 115-123 本地 宋 群
  • 124-173 市井西安 赵利文 摄
  • 174-203 成长课 易卫东
  • 204-225 卸任 夏 榆
  • 226-269 漫邮记:年画地图 谭夏阳
  • 270-276 一支驳壳枪 半 夏
  • 277-317 声音 苗 炜 辑录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果蔬吟》,《他们在朝鲜战场》,《本地》与《市井西安》,《成长课》,《卸任》,《漫邮记:年画地图》,《一支驳壳枪》以及《声音》。

2013年夏天,作者绿妖赴**做了一次农业考察,这篇《果蔬吟》是考察笔记之一。她在**重要温带水果产区的台中新 社区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果农菜农,这些无财团背景的个体农民是标准**特色的“小农经济”,分享他们面对的问题,苦恼与喜悦,希望能有更大的代表性。

《读库1105》和《读库1302》里曾有罗尘的《三线人》和《柳河时光》,这次他走进了朝鲜战场,对近四十位老兵进行访谈,做了近百万字的口述实录,老兵们说:“打仗不是拍电影,开枪就要死人的。”《他们在朝鲜战场》选取了其中十五位老兵的口述,他们只能描述空气中的味道,视线中的惨烈,只能记得朝鲜老百姓舞蹈中的某一张脸,或是某个战友在牺牲的一瞬间嗓子眼里咽气时所发出的咕噜声。你在书房里搜索到的一切资料,整个战争的是非判断,在他们一张张面孔前,均无法延续。

2014年初有个“本地——市井生活系列展”在西安开展,展览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赵利文从事摄影以来第一个作品展《一个人的城市记录:西安1985-1995》;一部分是八十年代老物件展,包括了书籍、信件和征集来的个人与家庭照片以及生活用品;另一部分是现场播放的八十年代音乐与影像。“记录比摄影更重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赵利文在西安走街串巷拍了上万张照片,策展人宋群整理了一部分照片,说,日常是这些照片的主题,也恰恰是日常,才是这些照片的价值所在。《市井西安》里选取了赵利文的几十幅作品刊出。

易卫东老师在《成长课》里回忆了自己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他说,不必夸大读书的作用,自己之没有被毁灭,在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他心灵救赎和自我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形成的阶段,什么是他最需要的教育。

2006年5月30日至6月6日,应波兰外交部的邀请,夏榆赴波兰访问,到格但斯克专访瓦文萨是他此行的首站。莱赫•瓦文萨,波兰共和国首任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95年,瓦文萨竞选总统失败,2000年,再度参加总统竞逐,结果只获得百分之一点零一的选票。《卸任》是夏榆对这位退休总统的采访。

继《读库1304》的“漫邮记”系列之戏曲之美后,谭夏阳又带来了《漫邮记:年画地图》。**邮政自2003年起,每年的农历小年(腊月二十三)都会发行一套木版年画邮票,至2011年止,一共发行了九套。2011年以后,改为不定期发行。年画邮票在邮迷的邮册里,汇成了一幅精彩纷呈的年画地图。

民国时期“是民间武器泛滥的年代”,进口管道的多出,令民国成为万国枪械博览会。在这些繁多乃至芜杂的洋枪中,有一种相当着名,便是被称为“盒子炮”的驳壳枪。《一支驳壳枪》里讲了驳壳枪为何能在**战场赢得声誉。

《声音》是每年《读库》的保留栏目,是对2013年的表达与记录。

  • 1-73 托口遗梦 旷惠民
  • 74-131 稻米歌 绿 妖
  • 132-157 咱们学生 艾 苓
  • 158-176 撂地卖艺 张永熙 口述/吕海云 整理
  • 177-205 秋风秋雨 王 鹤
  • 206-286 六朝遗石 王 南
  • 287-294 “一扫米英之色!” 章 骞
  • 295-307 边裁囧境 咏 鹏
  • 308-317 办你的学习班 余 斌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托口遗梦》,《稻米歌》,《咱们学生》,《撂地卖艺》,《秋风秋雨》,《六朝遗石》,《“一扫米英之色!”》,《边裁囧境》以及《办你的学习班》。

托口水电站是湖南省在建水电站中规模最大、建期最长、移民最集中的一座。如今水电站已经建成蓄水,托口,这个因沅水流过而生的千年古镇,已永沉江底。从2009年起,旷惠民开始拍摄托口古镇的搬迁与消亡,用相机记录下古老生活方式的破碎、繁华河街集市的衰落、众多豪宅大院和宗祠庙宇的破败,以及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与习俗,追寻少年时代的记忆,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影像。《托口遗梦》选登了其中六十幅图片。

《稻米歌》是绿妖继《果蔬吟》之后的第二篇**现代农业考察笔记。因为粮食的特殊性,为保持粮价稳定,粮食采取特许经营制,粮商需进行登记并取得牌照。因此,相比于**的蔬果有多种销售渠道,稻米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同时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加剧了稻农的困境。稻农在通往现代化的瓶颈中挣扎,在政策失灵之地,自行寻求新的出路。

艾苓是姜淑梅老太太的女儿,也是老太太的写作老师。她在绥化学院上学毕业,然后又回来工作,《咱们学生》里讲了一些她接触的年轻学生的事。

张永熙先生艺名张宝康,出生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师从赵少舫,跟随师父及诸多相声前辈行走全国各地鬻艺为生。《撂地卖艺》是由他口述,吕海云整理的。他说,拿笸箩收钱也有规矩,手心朝下,中指食指在内,三指在外,因为手心朝上就成了要饭了,我们凭本事吃饭,卖艺并不是乞讨。

时代的悲情、忧伤,个人生活的苦闷、彷徨,加上天性的刚猛、好强,共同锻造出独一无二的秋瑾。她好像横空出世,实则早有伏笔,其来有自。王鹤的《秋风秋雨》带我们再次回顾了这位鉴湖女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建筑最精华之遗存,可以扼要概括为北朝石窟与南朝陵墓,二者一北一南、遥相辉映。比之北方石窟遗存的浩浩荡荡,南方的六朝遗存却是稀若星凤。然而这些荒冢遗石,不论是神道石兽、石柱、石碑,或是地下墓室,皆有众多极富趣味的话题可供讨论,包括其在**建筑史中的渊源与流变,乃至于同欧洲、西亚、印度古代建筑及雕刻之关联,不一而足,十分耐人寻味。王南在《六朝遗石》里详尽地做了这样的比较。

日本对于英语这种外来语的抵制运动,开始于**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的1940年左右,当时英美等国对**政府的支持,引起了日本国内“爱国组织”的反弹和憎恶。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国内开始涌现出一种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排斥风潮。章骞在《“一扫米英之色!”》中列举了一些例子,希望让大家了解到战时日本社会上的些许意味。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不仅有无限的精彩,也有无休止的争议。足球裁判以同样的衣着和运动量毫无违和感地融入比赛,更有大把的机会可以上蹿一线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咏鹏在《边裁囧境》跟我们说了说裁判到底会面临怎样的窘境。

  • 1-69 生而有罪 彼得•西施罗夫斯基
  • 70-87 心战 商华鸽
  • 88-155 阡陌行 绿 妖
  • 156-183 杂技四十年 吴 越
  • 184-211 勐龙河畔 王昌改
  • 212-230 百时屯的七个人 姜淑梅
  • 231-254 破裂的沙漏 洪 韵
  • 255-268 这么早就立体了 亓冠奇
  • 269-291 一份书账 杨 葵
  • 292-317 唐代文工团 和 乐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生而有罪》,《心战》,《阡陌行》,《杂技四十年》,《勐龙河畔》,《百时屯的七个人》,《破裂的沙漏》,《这么早就立体了》、《一份书账》以及《唐代文工团》。

《生而有罪》是一篇关于纳粹凶犯子女的访谈录,作者是奥地利着名新闻记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本文是同名图书的摘录。原书1987年出版后曾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彼得•西施罗夫斯基开始关注积极参与第三帝国活动的那些人的子女,就像是涉身所熟悉领土的一次探险,逐渐得知,这里生活着一些陌生男女。他不了解他们的种种烦恼和问题,父辈的过去给他们留下了至今无法摆脱的重负。他开始着手写作这本书,采访纳粹子女,他不大留意他们父母的所作所为,只关心儿女的想法,他们是否把父母当作纳粹分子看待,采访时最重要的标准是儿女如何评价父母。

1961年,高中还没毕业的戴鸿雁应征入伍,准备到厦门、金门对峙的最前线海岛上担任心战闽南语广播员。他的一生从此改变,情报与广播成为他一生中的两个关键词。与他一起被改变命运的人共计五千人左右,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参加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战斗”。他们隶属于一个曾经的部队番号:五三六部队。这支部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对台心战部队”。《心战》记录的是从1953年到1991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心战,也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隔空喊话。

《阡陌行》是绿妖所写**现代农业考察笔记之三,也是完结篇。在**,政府由幕前退居幕后,以辅导代替领导,减少干预。农村早有一个最大的民间组织代行政府多项职能,运转多年,就是农会。在采访中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农会。

《杂技四十年》里,上海杂技团副团长蔡荣华回顾入行四十多年的历程。**杂技距离一门国际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还很远很远:“我们想让观众快乐,但我们自己不怎么快乐。差距的根源就在这里。”

2012年9月,王昌改离开父母,远赴天津读书。至此,勐龙河成为家乡的代名词,存留在他的记忆里。《勐龙河畔》里王昌改回忆了自己的家乡。

《百时屯的七个人》里,姜淑梅老太太继续讲述她老家山东巨野百时屯的故事。

《破裂的沙漏》是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随着游戏制作者身份的转变,他们在叙事层面所需要做的工作,已经由类似小说家的撰写剧本,变为了类似建筑师的构建世界规则。在这个规则下填充内容、做出抉择的任务,已经交由玩家来完成。

亓冠奇在《这么早就立体了》里回顾了3D、4D电影早期发迹史。3D电影在电影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开发和研究,随着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五十年代Natural Vision(天然视觉3D)的问世,各大电影公司推出了大批3D电影,但题材多局限在能体现3D冲击效果的恐怖、惊悚、科幻类影片,内容大多乏善可陈,由于各方面原因,3D电影高潮后来退却。直到2004年首部IMAX3D电影《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和2009年的《阿凡达》(Avatar)创造的神话,3D才又复兴起来。4D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在电影院中出现过了,它通常是以气味来迎合影片主题,也获得过有限的成功。环境技术的追求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其中,得到全方位身临其境的影院体验。到目前为止,4D影院在个别国家逐渐形成一些气候,但并未被普及。

杨葵的《一份书账》是一份个人的书账,也是一份关于八九十年代文学、出版、阅读的小小文献,真实记录了那些年书店都摆着哪些书,文学界都流行哪些书,又有哪些书在激荡人心……

和乐曾在《读库1004》对官妓、长安市井妓做过介绍,这次带来了《唐代文工团》,讲讲唐代这些“从事文艺演出的团体”。

  • 1-23 告别演出 李白滔
  • 24-75 回城 大 力
  • 76-88 纽卡斯尔的**水手 萨 苏
  • 89-133 半亩山池半壁天 贾 珺
  • 134-159 1936年以前的肖 庄加逊
  • 160-224 我自聊斋来 蔡小容
  • 225-263 禁忌之盐 洪 韵
  • 264-288 鹤的四季 吕 妍
  • 289-301 改地名 陈徒手
  • 302-317 囊云、贡云与锁云 孟 晖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告别演出》,《回城》,《纽卡斯尔的**水手》,《半亩山池半壁天》,《1936年以前的肖》,《我自聊斋来》,《禁忌之盐》,《鹤的四季》,《改地名》以及《囊云、贡云与锁云》。

二十年前李白滔从一所财经大学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到一所高校当老师, 最近几年高校的现实情况改变,2013年9月,她决定转岗为行政人员。给两百零一名大二的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课”成了她的最后一次授课,她决定用“读一本书,写一份读书报告”来作为课程考核的方式。课程结束,她收到了全部的作业。她说,这种评定成绩的过程让她很有感触,使他更真切地了解了她的学生和大学。把这一切写下来,记录此次谢幕演出,记录终结的教师生涯,记录这些学生,也记录她的大学。

《回城》里,作者大力记述了在南疆阿克苏的上海知青们回城的经历。他们在十几岁时意气风发地搭上去**的列车,已经把**当作家园,忽然又记起了黄浦江畔,记起了自己原来是个上海人,人到中年时又不惜变卖家当返回上海。大力采访了很多人,他们中有自己踏上回家归途的,有的让儿女替自己完成还乡梦,回到上海后遭遇种种问题,为生活奔波各自谋生。

1881年,丁汝昌等人远赴英伦,去纽卡斯尔接**政府从阿姆斯特朗厂订造的当时最先进的两艘巡洋舰。北洋水师军官池仲祐作为丁汝昌的幕僚随行,在《西行日记》里描述了这一路的见闻以及他自己的一段奇特异国之缘。这批北洋水师水兵里有几名**水手以身殉职,埋葬于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公墓,百年之后,萨苏的朋友邓新力去到现场,发现这些墓碑宛在。《纽卡斯尔的**水手》里展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

园林是一种有生命的综合性的艺术,内容丰富,建筑、山水、花木均是其不可分割的要素,只要疏于保养,很容易就会出现花木枯死、水池干涸乃至假山坍塌、建筑倾圮的情况相对而言,一座园林远比一幢单纯的建筑乃至一个建筑群更加难以长期保存。建于清朝初年的半亩园可算是近三百年北京旧城建筑的一个缩影,早年历经坎坷,道光年间在麟庆的手中得以再次兴盛,独领风*数十年,之后日渐走向衰落,新**成立后收归国有,最终没能逃脱冷落和毁灭的命运。贾珺在《半亩山池半壁天》详细描绘了这座花园在鼎盛时期的整体园林布局和室内收藏,记录下它的前世今生。

《1936年以前的肖》里,庄加逊为我们讲述了苏联时期最着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同时也展现了同时代苏联文艺创作的环境。

继在《读库0903》中《浮生旧梦说隋唐》里梳理“说唐”的各种版本连环画后,蔡小容这次带来了《我自聊斋来》,十五个故事,有人有妖、有鬼有仙、还有奇女子和呆道士……蔡老师发动各地连友,为故事找到了合适的小人书版本,挑选配图,以飨读者。

前一期《读库》里《破裂的沙漏》,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这一期,他又带来了《禁忌之盐》,探讨暴力元素与游戏产业的关系。

吕妍的《鹤的四季》里介绍了几种鹤的栖息、迁徙与存亡,在它们迁徙经过的地方,人类能否与其友善相处,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 1-69 村人 吴晓雅
  • 70-103 先生之风 李怀宇
  • 104-140 空乘日志 王 淋
  • 141-145 空姐拍空姐 包 包
  • 146-157 巴西贫民窟纪事 苏克图•梅赫塔
  • 158-174 入土为安 李 辉
  • 175-208 崎岖银幕路:《肖申克的救赎》 徐蕴亮
  • 209-252 点游成金 洪 韵
  • 253-279 明代彩印《西厢记》 张家荣
  • 280-305 川菜 阿狐哥哥
  • 306-317 千杯绿酒何辞醉 骆 滢

吴晓雅自幼年离开老家陕西蒲城县潘庄村的西潘庄后,与家里亲戚联系一直不多,2008年因亲戚之托寻找在深圳打工的堂弟小西,续上了与老家亲戚的来往。《村人》里,她记下了近年几次重回老家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勾起她对儿时农村生活的回忆。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这次《先生之风》里收录的是他与王元化、王世襄、陈之藩三位先生的采访交流。

空姐们身穿空乘制服、踩着高跟鞋在航站楼出现时,你是否也行过注目礼?《空乘日志》呈现了近四十幅图片,展现空乘人员在工作之外的日常起居生活。拍摄者王淋是一名有十五年空乘经历的资深空姐,自2005年起开始有意识地记录空乘生活,用五年时间拍下了这些纪实影像。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有六百三十个贫民窟和一千多个“棚户”社区,大约一百四十万人生活在这些地方,占里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这个地方毒贩、民兵组织和警察精英部队间的博弈似乎永无休止。印度裔美籍作家苏克图•梅赫塔和朋友深入这里的贫民窟,接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写下了《巴西贫民窟纪事》。作者写道,里约的今天,也是很多发展**家大城市的明天。

陈寅恪的遗愿是归葬杭州西湖,与安葬于此的父母相伴永远,但是因为种种限制没有实现。后来,陈家女儿陈流求、陈美延提出了要将父亲归葬庐山。陈家原本是江西修水人,庐山的松门别墅是当年江西省因拖欠陈寅恪留学款项而赔偿陈家的,陈寅恪也曾在诗中将其视为故宅。李辉的《入土为安》记录了“陈寅恪唐筼夫妇墓”选择庐山的过程,起起落落的接力,诸多人以不同方式介入其中,最终完成。

弗兰克•达拉邦特在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时还是个菜鸟导演。但因为他一直都很努力,从拿下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权,到与制片公司城堡岩的合作,以及找到一座气势恢宏的百年牢狱,他都算是一路好运,这期间还不乏各路实力派人士鼎力协助。但1994年9月电影上映时,影院里却“没人在那儿”。第二年,《肖申克的救赎》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七项奥斯卡提名,三十二万盘录像带的发行,TNT电视网的播出……罗宾斯说,这电影对人们意义如此重大的原因之一是:无论你的人生境遇如何,它都适用。

继《读库1404》的《破裂的沙漏》及《读库1405》的《禁忌之盐》,作者洪韵继续讲述游戏的故事。本期《点游成金》一文梳理了游戏中“金手指”的历史与演变,以及游玩者如何在此演变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的《西厢记》版刻图中,明代吴兴闵寓五彩色套印本版画标新立异,人称“寓五本”,刊印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目前所知,寓五本《西厢记》仅存二十一图,序、跋、正文、牌记等皆已佚去。《明代彩印〈西厢记〉》一文中,具体介绍了寓五本《西厢记》的独到之处,并展示了目前所知仅存的二十一幅图。

川菜的好吃,川人的好吃,几乎人人皆知,这些都是有历史渊源的。阿狐哥哥在《川菜》里介绍了麻婆豆腐、开水白菜、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等经典川菜的起源、取材、制作以及川人的饮食文化。

《千杯绿酒何辞醉》的作者骆滢讲述了陈道明演绎的各种角色。演员值得被羡慕的地方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他们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似乎让人生拥有了“如果”。

2015年读库目录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读库0900》、《读库1000》、《读库1100》、《读库1200》、《读库1300》和《读库1400》一样(这九本00系列《读库》套装也已上架,可点击进入),《读库1500》是自《读库1400》至《读库14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我们2014年组织的讲座精华纪要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22 饼干盒子里的照片 吴 钢
  • 23-58 自然笔记 秦秀英
  • 59-83 聂华苓叙事 夏 榆
  • 84-194 金色天国 王 南
  • 195-250 戈尔迪翁之结 洪 韵
  • 251-274 望星空 王 巍
  • 275-317 声音 苗 炜 辑录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七篇文章,《饼干盒子里的照片》,《自然笔记》,《聂华苓叙事》,《金色天国》,《戈尔迪翁之结》,《望星空》和《声音》。

吴祖光搞了一辈子戏曲,家里有很多老照片和底片,晚年将这些都交给了儿子吴钢。《饼干盒子里的照片》是吴钢整理其中与梅兰芳先生有关的照片。

秦秀英是一位内蒙的老太太,2011年去上海,在儿子儿媳的鼓励下开始做“自然笔记”,只上过一年半学的老人家开始又写又画。花与叶、枝与果、鸟与虫,甚至儿时记忆中家乡的院子和水圪洞,这些生活中的细小琐碎,在她笔下都显得亲切可爱。

聂华苓出生于战乱频现的**,在社会的忧患和动荡中颠沛流离。她在大陆的生活,在**的游走,在美国的安居,使她见证时代的变迁,也见证生命的兴衰。夏榆曾多次专访聂华苓,在《聂华苓叙事》中重点回顾了聂华苓与她的丈夫保罗•安格尔在美国共同主持的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这个平台为**和国外作家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王南的“建筑史诗”系列文章,已在《读库》刊发过四期,带我们领略过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汉代的陵阙、佛教的建筑造型艺术以及六朝的石兽石柱等遗石。这次《金色天国》讲的是拜占庭建筑,它不仅上承希腊、罗马(尤其是后者)的建筑文化精髓,并且融合了东方建筑的一些独特元素,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拜占庭建筑风貌,许多伟大的杰作存留至今,散发出无可抵挡的特殊魅力。

蜘蛛侠、蝙蝠侠、闪电侠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超级英雄们最后的命运如何?看过洪韵的这篇《戈尔迪翁之结》后,也许你会唏嘘不已。超级英雄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从最初只见于报刊角落的连环漫画(Comic Strip),到成长为能和文学作品分庭抗礼的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已然有近八十年。这期间,超级英雄漫画从诞生到成熟,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望星空》从人们对宇宙、自然、天地日月的追问求索,感叹人类自身的渺小与无奈入手,梳理了人们认识星空的过程,作者王巍搜集了很多相关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夜空和星座。

《声音》是每年《读库》的保留栏目,本篇是对2014年的表达与记录。

  • 1-55 里约大冒险 张 玥
  • 56-75 风扇的可能 寺尾玄
  • 76-127 回城恩怨 杜 元
  • 128-151 “被精神病”一案 周 翠
  • 152-186 坛城 曾海若
  • 187-241 独立游戏潮 洪 韵
  • 242-273 莎翁东游记 安 俊
  • 274-317 暗杀者 张功臣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八篇文章,《里约大冒险》,《风扇的可能》,《回城恩怨》,《“被精神病”一案》,《坛城》,《独立游戏潮》,《莎翁东游记》和《暗杀者》。

《里约大冒险》的作者张玥为了比较发展**家的城市化水平,前往巴西里约,走进这个巴西第二大城市的另一面——贫民窟。里约大概有近千个贫民窟,全市六百三十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生活在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贫民窟逐渐为黑帮所控制,成为毒品、犯罪与贫穷的代名词,里面的居民也饱受外界歧视。贫民窟居民的边缘化其实反映了整个巴西社会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与**制掩盖下的社会不公,这也是高速增长的城市化背后的问题。可以与《读库1406》里刊发的印度裔美籍作家苏克图•梅赫塔所写《巴西贫民窟纪事》对照来看。

一个曾经的摇滚乐手,因为常使用一些酷炫的设备,对它们产生兴趣,进而开始学习工业设计,如今设计制作出了一款让他自己满意的风扇。“新事物与美丽的事物是不同的。新事物在不久的将来会变为旧事物,而美好的事物即使经过一百年也依然是美好的。”老师的这句话让他至今难忘。《风扇的可能》里讲的就是这位前摇滚乐手寺尾玄如何改良风扇的事儿,他研究流体力学、画设计图,不断尝试改进,终于让风扇吹出跟自然界一样的风,还省电没噪音。

杜元老师曾在《读库》发表过一些回忆文章,这次的《回城恩怨》讲述她年轻时插队农村,后来在抽调回城安排工作中的各种波折。

《“被精神病”一案》是周翠老师德国刑事司法案例冤狱系列的后续。妻子佩特拉指控丈夫莫拉特人身伤害,而丈夫一直怀疑自己的妻子参与银行洗钱活动,自己并未实施伤害;法院采信鉴定人的意见,判定莫拉特患有偏执妄想症,将其安置在精神病医院。莫拉特不停地抗争,并得到媒体和公众的支持,然而在重审过程中,莫拉特却开始与代理人之间产生矛盾。这个案件在德国引发了对“专家”鉴定是否降低风险以及的反思,“犯错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拒不认错”。

《坛城》可是说是纪录片《第三极》导演曾海若的导演手记。因为要拍藏香,去了敏珠林寺,碰到寺庙里“制作坛城”,留下来拍摄、等待、拍摄、等待……“可以那样认真地拿起,也可以这样轻松地放下。一次次毁掉,因而一次次建立。”文中截取了纪录片中的一些镜头,展现坛城从准备沙子开始到彩沙归于流水的过程。

《独立游戏潮》里洪韵继续讲述游戏,这次讲的是“独立”游戏。它们有相对较小的开发成本,专注于寻找自己的独特受众,实现开发成本与目标玩家消费能力之间的平衡。主流游戏与独立游戏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变,创意和技术都是游戏制作不可或缺的要素,最终受益的都是玩家。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的高潮,分别在汉代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西学格致之东渐、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后的文学翻译,其中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最能彪炳史册。安俊在《莎翁东游记》梳理了仅百年来**译莎人及其译本。

《暗杀者》讲述的是清末革命党人中暗杀的首倡者杨笃生的生平。留学生与革命党、文人与炸弹客,这些矛盾的身份纠缠在一起,构成了他的秘密世界。

  • 1-52 双村记 痖 弦 口述/王 立 记录整理
  • 53-111 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蒂姆•厄班(Tim Urban)
  • 112-132 家长的小升初 马国兴
  • 133-180 上海交大解放日记 何季民 编辑整理
  • 181-217 壳中之魂 洪 韵
  • 218-262 私人文学史(续) 孙玉祥
  • 263-289 丁香花迷雾 王 鹤
  • 290-309 十二星座 王 巍
  • 310-317 她的美曾使我疑惑 熊 菂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双村记》,《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家长的小升初》,《上海交大解放日记》,《壳中之魂》,《私人文学史(续)》,《丁香花迷雾》,《十二星座》和《她的美曾使我疑惑》。

痖弦的文学创作多围绕两个主题,一个是母亲,一个是故乡。《双村记》是由痖公口述,王立整理的一篇对故乡的回忆录。“双村”指的是他们家的杨庄营和他外婆家的平乐村,痖弦从小就在这两个相差十二里地的村子间游走,因此构成了他对故乡的全部记忆。他说: “一个人如果有完整的对故乡、慈母的记忆,可能够他写一辈子。”

《超级人工智能之路》这篇译文从今年初开始在网上流传,我们联系译者并取得原作授权刊于《读库》,以飨读者。这篇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文章为我们描述和展现了目前学界对AI的认知及预测,同时提醒我们普通人,变革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正如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所说,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郑州马国兴的儿子马骁备战“小升初”,他也有幸一起体验了全过程。《家长的小升初》里谈到了当今流行的租房陪读、家长论坛、各种风生水起的辅导机构,也记录了为儿子补习语文、参加名校见面会、模拟考、择校以及最终应考……孩子的“小升初”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家长的战斗,而这场战斗只拉开了未来各种较量的序幕。

何季民老先生多年前从北京旧书摊上淘得两本日记,时间是从1948年1月1日到1950年3月31日,即“民国末年”到“解放初年”,日记的主人是一位河南籍普通“进步学生”,当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二十八万字的日记记录了政局动荡、学潮风云、物价飞涨、校园应变、机关南迁、人心思定……国难时的上海滩头十里洋场,竟也是园照游、球照打、歌照唱、戏照看……何季民将其中一部分编辑整理成这篇《上海交大解放日记》,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多个侧面和丰富的生活细节。

曾在《读库》发表多篇“游戏”系列文章的洪韵,这次的笔锋转向了“动画电影”。《壳中之魂》围绕日本动画电影导演押井守的四部代表作,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藉由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克隆体与生命的对照,尝试回答一个终极的问题:生命的存在意义到底是什么?

孙玉祥的《私人文学史》曾刊于《读库1305》,勾起众多同龄人的阅读回忆,本篇继续讲述那个战斗年代的小故事。

《丁香花迷雾》从龚自珍的一首情诗说起,牵涉了晚清女词人顾太清的一段“暧昧事”。

王巍曾在《读库1501》发表过《望星空》,这次继续仰望星空,带来《十二星座》。此文系统梳理了十二星座在西方星象学的流变历史。在人类的宇宙观中,我们会发现今天乐于谈论的星座,其意义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熊菂是《读库》的老作者,《她的美曾使我疑惑》跟我们分享了她对名着译制片的记忆,打开那些被封缄的岁月。我们平淡虚无的人生因有阅读与观影的伴随,而增添了些许色彩。

  • 1-57 行云纪 谢海盟
  • 58-78 宝像 肖 逢
  • 79-93 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 克莱尔·梅苏德
  • 94-115 1949年的家书 张 丁
  • 116-252 梦回唐朝 王 南
  • 253-277 滑铁卢二百年 宪 旭
  • 278-298 龙虾风暴 余 斌
  • 299-317 诗人之死 刘 勃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八篇文章,《行云纪》,《宝像》,《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1949年的家书》,《梦回唐朝》,《滑铁卢二百年》,《龙虾风暴》和《诗人之死》。

从寥寥千字的唐传奇小说到剧本有多远?从梦想拍武侠片到电影上映要多久?从脑子里的构思到银幕上的电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刺客聂隐娘》一片的联合编剧谢海盟记录下这五年间的全部过程。本期《读库》第一篇《行云纪》节选自《行云纪:〈刺客聂隐娘〉拍摄侧录》一书,收录的内容包括剧本如何诞生、电影选角以及拍摄中的种种波折和“神来之笔”等等,且看编剧如何为了冰山一角搭建完整冰山,侯孝贤如何之为侯孝贤,满腹怪偏点子的阿城编剧时如何施展与无法施展,导演如何调教演员等幕后故事。

《宝像》指的是毛主席像。当下毛主席头像像章、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还零星在市场中可见,伟人的塑像至今也有不少仍屹立在城市广场中、校园里。但这些像章产生的背景,那个特殊的年代,围绕着像章发生的故事,经历过的人多已不愿再提,只因像章虽小却足以影响个人命运。作者肖逢愿围绕像章叙写二三往事尤为难得。

加缪出生在当时的法属阿尔及利亚,但之后阿尔及利亚发生因民族解放斗争,挣扎走向了独立。其间加缪在法、阿之间徘徊拉扯,在双方仇视时持反战立场、为和平奔走呼号,却导致了他在流亡中度过了大半生。《法国是他的父亲,阿尔及利亚是他的母亲》一文的作者克莱尔•梅苏德,其父亲与加缪一样,有着这同样的“父亲”和“母亲”。

《1949年的家书》勾画了几个普通人在极其不平静的 1949年的生命历程。他们在沧桑巨变中的人生选择、命运沉浮、家国情怀、坎坷心路,构成了历史的必要部分。

王南的“建筑史诗”系列,已在《读库》刊发过五期,我们已领略过古罗马建筑、汉代的陵阙、佛教的建筑造型艺术、六朝的石兽石柱等遗石以及拜占庭建筑。这次《梦回唐朝》揭开大唐建筑的大幕,带我们漫步长安城的坊间建筑,看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领略唐朝宫殿建筑杰作,最后驻足**木结构建筑的原点佛光寺和南禅寺,感受唐代建筑文化精髓。

滑铁卢会战至今仍是世界历史上最着名的会战。《滑铁卢二百年》再现了1815年6月18日十个小时里滑铁卢会战的五个回合,从战略及战术角度分析了拿破仑为何战败。

近些年小龙虾风靡各地的高中低档餐厅,其红火诱人的样子尤为路边大排挡所青睐。《龙虾风暴》的作者余斌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从小龙虾不远万里来到**的第一站南京说起,讲述市井餐桌对龙虾的种种传言,大众百姓又如何享受这一美味,听听“身为下贱”的小龙虾如何“升俗为雅”的前世今生。

魏晋产名士,陆机就是其中一位。刘勃的《诗人之死》讲述的却是陆机身为亡国旧臣,卷入王族内斗,几经沉浮,最后兵败身死。其诗人气质在其中起了何种作用,每个人看到的恐怕会不同。

  • 1-3 一个法国摄影师在** 那日松
  • 4-67 彩色的昨天 阎 雷 摄影/杨 浪 释图
  • 68-80 六环比五环多一环 杨 杰
  • 81-187 明星与素琴(上) 云从龙
  • 188-204 浮生 任晓雯
  • 205-264 暴雨将至 洪 韵
  • 265-282 与霍洛维兹同台 内森•米尔斯坦
  • 283-302 行星 王 巍
  • 303-317 《罗兰之歌》与《杨家将》 刘 勃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一个法国摄影师在**》,《彩色的昨天》,《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明星与素琴(上)》,《浮生》,《暴雨将至》,《与霍洛维兹同台》,《行星》和《〈罗兰之歌〉与〈杨家将〉》。

《一个法国摄影师在**》是那日松为《昨天的**》一书写的序,介绍“一位真正的人文地理摄影师”——法国摄影师阎雷(Yann Layma)。三十年来,阎雷几乎走遍**,用相机记录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的巨大变化。《彩色的昨天》展示了他在1985-1998年拍摄的三十多幅作品,杨浪为作品做了新的解读。

北京的五环像是一条无形的线,划开这个城市中的两个世界。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二楼出版机构发起的“六环比五环多一环”艺术调查项目,将调查对象锁定在位于五环和六环之间的村庄,四十名参与者分别驻扎在四十个村庄里,观察农村的厕所、分帮派的野狗与大街上的小贩,最终积累了几百万字的文献资料。之后策展人崔灿灿策划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将调查结果做了视觉呈现;这篇《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是该田野调查项目的择要文字版。

《明星与素琴(上)》是两位年轻人在1949年新**成立前后的通信。贺明星成长于黑龙江明水县,他的父亲曾从事地下抗日工作并牺牲,他的家族在土改中被清算,而他本人积极要求入党,并在新**成立后成为规模庞大的“南下干部”中的一名,赶赴江西省星子县接收工作,从此定居江西。誓与贺明星“远到临终”的王素琴在和明星通信一年多以后,也作为南下干部家属来到了江西。特殊时期这些私人信件成为揭发材料,幸由笔者偶然发现并整理,成为记录那个时代的珍贵资料。

任晓雯的“浮生”系列,白描了多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素材来自当面采访和翻阅口述材料。作者用非虚构的手法,趋近人性的真实。

从1980年《吃豆人》(Pac-Man)第一次在关卡之间加入过场影片开始,游戏便走上了电影化的道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还原、剧情的引入使游戏内容大为丰富,但游戏体验更加真实的同时,也限制了游戏的可玩性和玩家自由度的发挥。洪韵在《暴雨将至》里记录了三十多年来游戏在向电影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苦与甘,梳理了电子游戏中过场影片的发展史。

《与霍洛维兹同台》摘译自美籍俄裔小提琴家米尔斯坦的自传,记述了与钢琴家霍洛维兹作为崭露头角的古典音乐新锐,在苏联巡演的所见所闻。

曾在《读库1501》和《读库1503》发表《望星空》、《十二星座》的作者王巍,本次将视线聚焦到太阳系的《行星》之上。从与行星命名相关的神话传说,到星象占卜理论,再到现代科学中的行星特性,可以说,人们对天体运行奥秘的求索,贯穿了现代天文学建立的始终。

《罗兰之歌》是欧洲中世纪“纪功歌”的代表作,《杨家将》为**北宋时期的英雄传奇作品,两者讲的都是奸佞卖国,忠良遇难,最后沉冤得雪的故事,时间接近,情节相似,刘勃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 1-47 “占领圣保罗” 张玥
  • 48-98 “新世纪万有文库”日记 俞晓群
  • 99-112 在德黑兰读莎士比亚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 113-159 明星与素琴(下) 云从龙
  • 160-215 拉撒路之池 洪韵
  • 216-272 恋爱中的沈从文 赵瑜
  • 273-294 铁翼雄风 徐辰
  • 295-317 三人行 王鹤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八篇文章,《“占领圣保罗”》,《“新世纪万有文库”日记》,《在德黑兰读莎士比亚》,《明星与素琴(下)》,《拉撒路之池》,《恋爱中的沈从文》,《铁翼雄风》和《三人行》。

曾在《读库1502》发表《里约大冒险》的张玥去里约走访城市贫民窟之前,曾到巴西人口最多、最富有的城市圣保罗,收集有关巴西城市治理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巴西高度不平等的土地与住房分配现状及其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围绕“占领城市运动”——无房者有组织地占领城市中的闲置楼房并在里面居住,对圣保罗的地方政治与住房政策进行深度调研。《“占领圣保罗”》展示了她拍摄的大量一手照片,以及搜集资料、各方约谈、实地走访的全过程,为席卷全世界的城市化问题切入了新的思考维度。

1994年,俞晓群被任命为辽宁教育出版社总编辑。1995年,最让他兴奋的事情就是“新世纪万有文库”的探讨与启动。当年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风靡一时,辽宁教育出版社冠以“新世纪”,以示时代差异。1995年到2002年的八年间,“新世纪万有文库”遍寻海内外各学科专家推荐书目,共出版了六辑近千册书。《“新世纪万有文库”日记》记录下这一出版计划从孕育、成长到终结的过程,不仅是一份丰富生动的编辑出版笔记,也是一张作者学习、生活、工作的履历。

四个多世纪以来,莎士比亚一直充当着跨越文化、意识形态、宗教、民族以及人类定义和区分身份认同等种种藩篱的重要纽带。希望相互对抗和隔阂太久的人类,在共同参与的对话中重归于好,达到同一性。《在德黑兰读莎士比亚》一文写了莎士比亚是如何成功地使其作品变成一个让大家都能相会的地方。

《明星与素琴(上)》刊于《读库1505》,《明星与素琴(下)》继续讲述贺明星与王素琴两位年轻人的故事。王素琴来到江西之后的生活慢慢展开,通过两人之间的信件,试图解答这对革命同志为什么主宰不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只能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彳亍向前。这不仅是贺王二人的私人史,也是一百年来国人的集体命运。

在《拉撒路之池》中,洪韵以DC漫画公司出版的超级英雄系列作品为例,探讨一个形象的设定对漫画产业的意义。对于创作者,真正挖掘出超级英雄背后的人性,避免偏重动作,探索叙事层面更多可能性是贯穿始终的难题。

“情书圣手”沈从文的恋爱观是怎么形成的?《恋爱中的沈从文》一文叙述了沈从文经历过受伤的初恋、近距离体察过他人恋爱的甘苦后,依然真诚、执着地追求张兆和,最终打动其芳心,修成正果;也从侧面勾勒出动乱年代沈从文在湘西、四川、北京、上海、青岛之间辗转,最后落脚北京的早年生活轨迹。

徐辰老师的这篇《铁翼雄风》追述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大规模的空战。在一战中,交战双方纷纷改进技术装备、革新战法,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造就了一批年轻而功勋卓着的空军战士。他们创造纪录,也陨落长空,在整个战争期间,有超过一万五千五百名飞行器中的好小伙长眠不醒。

清代诗人陈裴之倜傥风流,仕途顺遂。正妻汪端出身书香世家,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女诗人和女学者,两人谈诗论事,谓为美谈。妾紫姬,温柔贤淑,嫁给陈裴之后,照顾大妻,侍奉公婆,无任何怨言。《三人行》一文正是描写了此种“中妇温柔大妇贤”,只是外人看似的完美,或许是以一名女性的过早凋谢为代价的。

2016年读库目录

  • Part1 十年 1
  • Part2 从1500到1506 147
  • Part3 他说 187
  • 堂奥
  • 这么年轻就开始回忆
  • 为什么游戏重要?
  • Part4 纸天堂 265
  • 《读》
  • 《大自然:一天·一年·一条河》
  • 《〈光环5:守护者〉艺术设定集》
  • 《佛说阿弥陀经》
  • 《〈图像**建筑史〉手绘图》
  • 《传家:**人的生活智慧》(增订版)
  • 《巴黎烧了吗?》(精装版)
  • 《野生动物在长春·第壹辑》
  • 《农禅寺:水月》
  • 《清代旅蒙商述略》
  • 《商业格言》
  • 《各种“主义”》
  • 《为人文教育辩护》
  • 《破案后》
  • 《万神殿堂》
  • 《绘画当为奇迹》
  • 《战国歧途》
  • 《我爱你》
  • 《〈死魂灵〉一百图》
  • 《余音袅袅——配音演员苏秀的艺术生涯》
  • 《快乐王子》
  • 《泰迪的礼物》
  • 《我感到……》
  • NB2015
  • Part5 手记 319
  •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人
  • 有要求,有追求
  • 一个熟视无睹的伟大字眼
  • 中年男性是现成的
  • 2015年读库微视频目录
  • 还记得十年前的小白胖吗?
  • 十年情感数据
  • 面对层出不穷的人渣
  • 为什么有的书要绝版?
  • 不满即不足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1600》是自《读库1500》至《读库15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15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51 回乡 邓安庆
  • 52-105 住别墅的人 宋 群 文/赵利文 摄
  • 106-128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 查尔斯·格拉斯
  • 129-171 晚清诗人郑珍 施吉瑞
  • 172-206 邦妮风” Archie M
  • 207-271 一盒散沙 洪 韵
  • 272-285 激情爆棚的歌 杨 浪
  • 286-345 声音 苗 炜 贝小戎 辑录

本辑《读库》是改版之后的第一期,共有八篇文章。既有北漂青年的回乡记录,也有秦岭别墅区的摄影记录;既把目光投向动荡的叙利亚,也回顾了晚清学人郑珍的道德文章,还深入到沙盒游戏、“邦妮风”电影等的背后制作过程。

2014年春节,邓安庆回到湖北老家,九天里,他看到岁月在父母身上的痕迹,陷入朋辈乡亲之间的纠葛,以及经历了一场被安排的相亲。在日记体散文《回乡》中,他用细腻周致的笔调,记录了一个离乡青年的温情与无奈。

赵利文是摄影师,存款不多的他十几年前阴差阳错地在秦岭脚下买了一栋别墅。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让他与别墅区的一些住户成为朋友,也让老赵的镜头拍摄到一种的别样生活,这些人情世态都以文字和图片呈现在《住别墅的人》里。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中记录了美国作家、记者查尔斯•格拉斯对叙利亚战争的亲身见闻。这场混战中,冲突各方都以损害叙利亚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汉学家施吉瑞在《晚清诗人郑珍》里梳理了一位诗人和学者的一生,从少年得志、科考起落,到潜心学术研究。郑珍并非力挽狂澜的经世大儒,但依然在家国变乱中创作出许多传世的诗文着作。

1967年的美国电影《雌雄大盗》女主角邦妮,短发,头戴贝雷帽,身着紧身窄裙,马上掀起一股“邦妮风”(Bonnie Look)。这股风潮将1930年代的时尚精髓与1960年代的叛逆精神相与为一,影响至今,Archie M的《“邦妮风”》讲述其台前幕后的故事。

洪韵《一盒散沙》聚焦的是“沙盒游戏”。它的开放设定,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现实世界和真实历史,让开发者隐形的同时,使玩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世界中。

“**”中的大型音乐套曲成为当时意识形态宣泄的重要形式,而有一些甚至传播至今。杨浪笔下“激情爆棚的歌”还包括多幕话剧、舞蹈史诗,以及“歌剧”风格的作品等多种类型。

《声音》是每年《读库》的保留栏目,本篇是对2015年的表达与记录。

  • 1 程门影事---吴 钢
  • 61 公私合营---陈晓斌
  • 85 修道圣所---王 南
  • 251《回到未来》制作记---徐蕴亮
  • 281 墓志---郑嘉励
  • 330 全年龄动画的秘密---王若冲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其中,关于罗曼建筑的长文《修道圣所》,配以大量的图片,占掉了本书的一大部分篇幅,此外还有关于程派的影像记录,关于全年龄动画的一些事实,关于公司合营的一些历史档案,科幻电影《回到未来》的幕后故事,以及“上班等于上坟”的考古笔记等。

吴钢是着名剧作家吴祖光和着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之子,同时又是摄影工作者和程派艺术的爱好者,曾在《读库》发表过许多有关戏剧的独家照片。《程门影事》一文展示了他四十多年来拍摄的程派四代艺术家的工作生活和演出,很多都是第一次发表,同时还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6年初,兰州传统的水烟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实现了公私合营,经过赎买、理顺人事、投入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措施,水烟这个古老的甘肃特产在新社会新制度下焕发了新的生产面貌。作者陈晓斌将偶然流落民间的几份老档案整理成《公私合营》,让人们了解和反思这段历史。

比萨斜塔,因为它的斜反而闻名于世。由比萨斜塔开始,擅长将庞杂资料铺排得有序又恢宏的建筑史诗作者王南老师,一点一点为读者勾勒出“罗曼建筑”——这个西方建筑史上最为多变和庞杂的篇章。这篇《修道圣所》里还细述了中世纪修道生活的多个侧面,没有太阳的罗曼世界,这些多姿多彩的修道院建筑,更像是群星闪耀的壮丽星空。

2015年10月21日,国内外媒体纷纷大做文章,因为这是“回到未来”回到的那一天。如今,时光倒流四十多年,徐蕴亮在《〈回到未来〉制作记》里重新梳理这部经典科幻大片的制作过程,发现其戏剧性绝对不亚于一部电影。

考古工作者郑嘉励用他每天“上班就是上坟”的日常,给读者带来几个“读书只是一部分,田野才是更大舞台”的鲜活例子,读墓志、读死人,也这么有意思。

国内外动画片到底差距在哪里?国外动画片,为何成年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看出深意从头笑到尾?而为了规避“儿童不宜”和可能受到惊吓和不良影响的画面,制作者给家长给出了什么样的观影指南?《全年龄动画的秘密》里汇总了多方看法,文中不给观点,只给事实,看人家怎么做的。

  • 1东京书房---吉井忍
  • 80毕业生---艾 苓
  • 128三线轶事---肖 逢
  • 209落红---王 鹤
  • 280复活“哥特式浪漫”---洪 韵
  • 314为线体而生---虎掰掰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三期,共有六篇文章。既有对日本东京独立书店的实地采访,也有对**“三线建设”的回忆,此外还梳理了萧红的坎坷人生。本期中还关注了哥特式浪漫电影、比亚兹莱开启的书籍插图的黄金时代等。

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爱书人吉井忍带着疑问分别走访了日本SPBS、森冈书店、专注于选书的BACH公司以及今野书店,与创始人或店长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的安静坚持让人印象深刻。

艾苓及其母亲姜淑梅均有作品曾刊于《读库》。《毕业生》讲述艾苓的学生们毕业后多般景况,展示普通学生步入社会后,初次品尝生活的苦涩和欣喜。

“三线建设”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内地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和国防建设,继《读库1105》中刊发的《三线人》后,再次聚焦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本篇《三线轶事》回顾四川江油军工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兴衰及三线人的生活起伏,让我们更接近这段历史及一个个活生生的三线人。

王鹤在《落红》里梳理了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坎坷人生。萧红以她的敏感性情与虚弱之躯,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或伤筋动骨,或撕心裂肺。

《猩红山峰》一片集心理惊悚、哥特恐怖与诱惑浪漫于一体。洪韵为我们揭示这部影片的多重观影价值,将导演德尔•托罗的制作理念及所隐藏的深度主旨娓娓道来。

比亚兹莱为我们开启了插图的黄金年代。他使出版物可以华丽且廉价,让人们对出版物有了装饰审美的追求。

  • 1 他们 …………………………………………………… 贾行家
  • 92 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黄建鹏
  • 148 从军记 ……………………………………………… 痖 弦 口述/王 立 整理
  • 205 瓦伦蒂诺:最后的君王---……………Archie M
  • 264 山寨之王 …………………………………………… 刘思羽
  • 278 圣徒 ………………………………………………… 王 巍
  • 314 炼成一个共同偶像 ………………………………… 刘 勃

《读库1604》一共包含七篇文章。

首篇是贾行家的微博合集,91页,323篇,“条目间并没有关联,从哪里看起都一样”,描摹正在“困苦地活着”的“他们”。白描般冷静的笔触之下,是作者认为应该保持中性的“同情心”:“归人和过客,远道而来,映入眼底,又从另一面远去,如同我在他 们眼中的去来,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2016年6月仙逝的蓝志贵先生,是**摄影史上绕不过的一位重要人物,本辑第二篇介绍了蓝志贵先生的生平与创作经历,附有多幅蓝志贵先生的摄影作品及相关原始资料,很难想象使用世界顶级器材和彩色胶卷拍摄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藏会是什么样子。

《从军记》是诗人痖弦的一篇口述史,虽然和“诗”无关,但每一句都和“人”有关。一张招“生”告示,居然让身为流亡学生的痖弦从此当上了“兵”。而国破之后的流亡,跨越半个**的山河,你可能会在文中看到熟悉的地名,甚至是爱极的家乡小吃。

据说传奇设计师瓦伦蒂诺能让每一位时装模特蜕变成名门淑女,也能把每一位名门淑女幻化成时装模特。本辑第四篇文章中既有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这样的名媛,也有维鲁舒卡、孙菲菲这样的超模,她们全都身着瓦伦蒂诺时装,演绎着瓦伦蒂诺巧思与灵感之下的时尚潮流。

你有《环太平洋》,我有《环大西洋》;你有《超级战舰》,我有《美国战舰》。好莱坞一家名为“精神病院”的制作公司,以恶搞与创意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以年年零亏本的纪录,成长为每年推出二三十部B级片的 “山寨之王”。

在基督教各教派中,有名有姓的圣徒数量据说在一万以上。大多数教堂也都是以圣徒命名的,例如,伦敦的圣保罗教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欧美国家的人名和地名中凡是以“圣”开头的,也几乎都是源于某个圣徒,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市等。

最后的短文《炼成共同偶像》来自读库老作者刘勃,讲述的是学术**上多有对立的儒家、法家和道家,为何都将管仲当作正面人物,并将其奉为共同偶像。

  • 1-102 甘而可自述 王天兵 整理
  • 103-154 非走不可的弯路 艾苓
  • 155-223 诗的 杨照
  • 224-280 天花旧事 朱石生
  • 281-327 失落的乌托邦 洪韵
  • 328-345 圣主朝朝暮暮情 辛上邪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五期,共包含六篇文章。

本辑头条《甘而可自述》,是**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的口述史,由王天兵老师整理。从木工、模型工、漆器学徒,到成功“下海”的古董商人, 再到挽救失传技艺的漆器大师,甘而可一路选择,一路转折。回忆之中他并没有过多地讲述劳作的艰辛,读起来感觉他更关注的是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所做的努力——特别是困惑、思索、突破这样智力上的努力和收获,“这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我们都经历了,对我的影响是我的书法水平提高了”。

作家艾苓写学生,总是白描之笔,像是无声的镜头在旁观着那些男孩和女孩。但文中的老师艾岺,又总是会伸出手温柔地介入学生的生活。在她看来,《非走不可的弯路》里的年轻人,都是挨过巴掌的云。而如果一朵朵的云回望过去的话,那些必须经历的弯路,都会变成云上镶着的灿烂金边吧。

“如果没有现代诗,没有从十三四岁就耽读现代诗的成长经验,我完全无法想象、不敢想象,当时存在于我心中和胸中的苦恼、反抗、叛逆,会把我带到哪里去。”在《诗的》一文中,杨照将自己的读诗经验,以及从诗中得到的启悟与安慰,和盘托与同样陷入成长困境的年轻人。随着浓烈的文字溢出的是他一直存于内心的对现代诗的感激之情。

朱石生的《天花旧事》完整呈现了人类与肆虐全球近三千年的天花病毒的搏斗史,着重讲述了将牛痘接种术推广至全球、造福全人类的爱德华•詹纳其人其事。这位平凡的乡村医生,让叱咤风云的拿破仑都无法拒绝其提出的“任何要求”。

随着制作人小岛秀夫的离职,曾给无数玩家带来欢乐与思考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也陷入前途未卜的命运。洪韵在《失落的乌托邦》中梳理了这一着名战术谍报游戏系列的脉络,为读者呈现游戏这种“第九艺术”所能达到的令人震惊的艺术性与深刻性。

最后一篇《圣主朝朝暮暮情》来自辛上邪,还原了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情事。短短篇幅,如一部微缩盛唐史,从情爱的角度让我们窥见开元盛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一角。

  • 1 青年梁左---郑 猛
  • 90与溥仪皇帝在一起的五年---佩尔米亚科夫
  • 164 靖康之变的小人物---秋 原
  • 225 抗拒长大的猫咪---Archie M
  • 303 浮生(续)……………… 任晓雯
  • 329 关于费米悖论的想象---蒂姆·厄班(Tim Urban)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六期,由六篇文章组成。

《青年梁左》以近五万字的篇幅记录了着名编剧、相声作家梁左求学北大、与姜昆合作编写相声以及创作**首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前后经历。作者郑猛是资深“家”迷,曾写过《二十年前,〈我爱我家〉》刊于《读库1306》,一直想写写《我爱我家》的文学师梁左。为此,他走访多人,整理资料,终成这篇《青年梁左》。2001年5月19日,四十四岁的梁左在家中安然离世。2014年8月的《我爱我家》二十周年聚会上,英达曾感慨说,其实今天应该是怀念梁左的聚会,包括我在内,我们只是这个戏的参与者。这个戏其实是梁左的戏,我们都是帮忙的。“梁左带来了一个时代,也带走了一个时代。”

《与溥仪皇帝在一起的五年》选自俄罗斯汉学家康斯坦丁诺夫编译的《**末代皇帝在苏联》,作者佩尔米亚科夫是溥仪1945年12月到1950年8月在苏联期间的陪同翻译和俄语老师。他与溥仪五年朝夕相处,对后者“三上三下”的悲剧性命运、**脉搏、情感律动、心理细节、生活琐事有着相当的了解。这篇文章也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历史事件与个人回忆在文中互相交织,为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阅读趣味。

《靖康之变的小人物》是秋原的新作,记叙了几位在靖康之变中极少被人关注的史料中的小人物,他们虽出身卑微,政治能量也不大,但依然凭借自己的信念和有限的能力,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文章的另一侧重点在于描写北宋藩国高丽与中原的军政外交关系。靖康之变前后,高丽迫于复杂的形势,本着其独特的小国寡民心态,同时与宋、辽、金三个政权展开了密切的互动,亲眼见证并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事件中,这是以往**历史读物中极少涉及的另类环节。

《抗拒长大的猫咪》一文以奥黛丽·赫本参演《蒂梵尼早餐》的始末为线索,着重描写了影片中关于小黑裙的逸闻趣事,文中展示了大量剧照和设计手稿;《浮生》(续)的文字优美简洁,故事性强,作者任晓雯深入刻画了多位人物的人生故事,并构成群像,带有纪实小说的特性。

全书最后一篇《关于费米悖论的想象》属科普文章,在大量数据与多位科学家观点的支撑下,深入分析了地外智能生命存在与否的问题。文章不仅以举例比较的写作方式阐释了“费米悖论”这一科学名词,更在此基础上陈述了朴素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引人深思。

2017年读库目录

  • DK-11
  • 年中一席谈
  • 从1600到1606
  • 他说
  • 峰回·路转
  • 内境·外象”姚仁喜作品展闭幕演讲
  • 《辐射》之父谈《辐射》
  • 也许我会说“也许”
  • 绘本大师讲堂:把故事变成画面
  • 读书并不是为了成为读书人
  • 我们的孩子将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 帮助小朋友爱上写作
  • 手记
  • 摆出一副爱读书的样子就够了
  • 读库向无印良品学什么
  • 从奴隶到自由的康庄大道
  • 如何对付拖拉机
  • 《读库》为什么要变成这样?
  • 重要的事情说一遍
  • 老头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
  • 画出了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的样子
  • 我们把书做好,陪伴孩子长大
  • 为什么是这些书?
  • 宝贝从这里启航
  • 高考后
  • 个人已经破产,靠还没倒闭的行业活着
  • 二三线城市与三四线的人
  • 我们各人都是自己的,相互区别,相互成就
  • 段子手不是段子养成的
  • 用那么大篇幅,讴歌了一群人渣
  • 移民,还是原住民?
  • 读库的生意经
  • 梦想可不可以加个塞?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1700》是自《读库1600》至《读库16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16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138 想你时你在闹海 傅广超
  • 139-179 无穷大平话 贾辉军
  • 180-242 话说晏阳初 朱石生
  • 243-276 品图读园 贾珺
  • 277-293 田伯母 熊景明
  • 294-345 声音 贝小戎 辑录

本辑《读库》是2017年第一期,包含六篇文章:《想你时你在闹海》、《无穷大平话》、《话说晏阳初》、《品图读园》、《田伯母》和《声音》。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曾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放映奖”。2014年是这部影片上映三十五周年,“空藏动漫资料馆”的几位年轻人用一年时间,奔赴上海杭州等地,详细采访该片近三十位创作人员及其家人,与相关事件的亲历者交谈,了解这部作品创作的幕后故事。他们说,只有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生活,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动画创作。《想你时你在闹海》就是这次采访的记录,除了访谈的文字,还展示了当年创作的设计原稿、原画、分镜头台本、剧照等,极为珍贵。

数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逻辑性最强、体系最严密、发展最完善的一门学科,但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却经历了三次动摇数学大厦基础的危机。其中,前两次数学危机都与无穷大有直接关联。《无穷大平话》从一个棋盘上摆麦粒的故事,一路讲到康托尔的连续统假设,梳理了人们对无穷大的认识历程。

《话说晏阳初》讲述了晏阳初一生的志业。作者朱石生从“知”与“行”来透视其人生。“知”的一面,主要是他的求学之道,讲述他的思路历程;“行”则是纪录片的方式,为读者还原了他的事业图景。

《圆明园中路天地一家春立样图》是一幅由清代样式雷绘制的建筑设计图,原为梁思成先生藏品。《品图读园》细致地解析了这幅图纸,并回顾了清代负责皇家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的“样式房”,在雷姓家族担任要职的两百多年间,参与的对圆明园及其附园的整修改建过程。

《田伯母》记叙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从民国一路走来,她自己的际遇,她身边人的际遇,这些故事一一凸显,从而拓写出时代的变迁。

最后一篇《声音》是贝小戎辑录的2016年的表达与记录。

  • 他们都去哪儿了 李秀桦
  • 迁徙 李秀桦
  • 徽州丝绢案纷争 马伯庸
  • 创世纪 痖 弦 口述/王 立 记录整理
  • 接吻和革命 萨 苏
  • 星象学的预测准吗? 王 巍
  • 骆绮兰拜师记 王 鹤

本辑《读库》是2017年第二期,包含七篇文章:《他们都去哪儿了》、《迁徙》、《徽州丝绢案纷争》、《创世纪》、《接吻和革命》、《星象学的预测准吗?》和《骆绮兰拜师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水库移民大迁徙。为满足中线工程2014年的调水需要,湖北、河南两省库区共需搬迁约三十四万人。

从2009年9月到2010年11月,作者李秀桦利用假期时间对库区移民进行记录拍摄,《他们都去哪儿了》用纪实的手法,白描式展现了库区移民搬迁前后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起伏。第二篇《迁徙》为这期间李秀桦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影像”。

大明万历年间,徽州府爆发了一场民间**。这场**前后持续时间将近十年,将当地百姓,乡绅乡宦,一府六县官员,应天巡按、巡抚乃至户部尚书与当朝首辅都裹挟了进去。大明官场特有的规则,使得从中枢到地方、从官僚到平民的诸多利益集团各怀心思,彼此攻讦、算计、妥协。朝廷决策如何出炉,地方执行如何落实,官场规则如何运作,利益之间如何博弈,在这个案子里纤毫毕见,形成了一幅颇具象征意义的晚明政治生态图谱。

作者马伯庸检索大量文献,结合今人的研究成果,写出这篇《徽州丝绢案纷争》,细述此案的前前后后。

**诗刊《创世纪》1954年创立,从创刊到现在,六十年如一日,从未中断,可以说是**文坛的一个奇迹。由痖弦口述、王立记录整理的《创世纪》,在回顾了这个传奇诗刊发展历程的同时,也牵出一段**现代诗坛的兴衰史。

电影审查制度,哪个国家都有,日本也不例外。萨苏的《接吻与革命》整理了日本一百多年的电影史中,那些被剪和被禁的片子。

王巍曾在《读库》发表过《望星空》、《十二星座》等文章,本期的《星象学的预测准吗?》为我们梳理了星象占卜在西方文化中的历史由来,解释了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的西方星象学理论何以成为人们预测性格、命运、流年、吉凶的流行符号。

王鹤的《骆绮兰拜师记》从一个秋日午后,随园主人袁枚迎来的一位不速之客说起,讲述才情胆识皆不弱的清代女诗人骆绮兰的几段轶事,感叹彼时闺秀立世之艰、扬名之难。

  • 1-40 大舅回乡 ............................ 张冲波
  • 41-64 盲流 ................................. 骆武英 口述 / 骆淑景 记录整理
  • 65-125 远去的背影 .................... 李怀宇
  • 126-186 “爱乐”之梗 ................... 亓冠奇
  • 187-213 浮生(续二)............... 任晓雯
  • 214-236 琳琅满堂 ..................... 尹敏志
  • 237-313 极限玩家 ..................... 谭夏阳
  • 314-330 时差 ............................ 周 烨
  • 331-345 分裂时代的前夜 .......... 刘 勃

张冲波的大舅狄丰义1949年离开家乡与亲人,随国民党到**。生前,他一共回过大陆五次。《大舅回乡》记述了流落**的大舅这五次返回大陆探亲的经历,以及家族成员的不同命运。骨肉分离多年,父母生死未卜,妻女音讯渺茫,只身漂洋过海……大舅身在**,却始终心怀对家国故土的眷恋。

骆武英,生于1931年,河南省卢氏县杜关镇民湾村人。《盲流》是由他口述,骆淑景记录整理的。骆武英幼年在战乱中度过,“土改”时,十七岁的他逃到山里跟师傅学会了木匠手艺,从此靠这个养家糊口。从1969年到1971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骆武英自河南到山西,颠沛流离,受尽磨难。这篇回忆录,以亲身经历和个人视角,描绘了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读库》曾刊发过他访问周有光、廖冰兄、许倬云、张充和、余英时等先生的文章。《远去的背影》记录了他与辛丰年、吴冠中、王钟翰、范用、车辐等诸位先生的采访交流。

当前的歌舞片已经不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那样普遍了。虽然偶能见到,但大都无法再现歌舞片鼎盛时期的天真与烂漫。2016年的电影《爱乐之城》对歌舞片的探索并未拘泥于形式,也延伸至故事层面,既有传承,也有革新,还加入了导演对于爵士乐的小趣味,因此显得层次丰富、现代感十足。《“爱乐”之梗》就细细梳理了电影《爱乐之城》中几十处细节,从中可以管窥其他影片的影子。

继《读库1505》的《浮生》和《读库1606》的《浮生(续)》之后,作者任晓雯继续她的“浮生”系列,《浮生(续二)》通过白描多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构成群像,完成了一场关于历史的微观叙述。本文的素材依然来自任晓雯对人物的当面采访与翻阅口述材料,用非虚构的手法趋近人性的真实。她在创作中还加入文言和沪语,令细节更加充实,也使人物形象更具地域性。

琳琅阁是日本东京都内最老牌的汉学书店(创建于1875年),它“多有**难得之书”的口碑在晚清士大夫中流传广泛。在《琳琅满堂》中,尹敏志广泛搜集史料,精心梳理了清朝与日本名士到此访书的片断,以及一百多年来琳琅阁书店的变迁。

极限片是极限明信片的简称,由明信片、邮票和戳记三大要素组成。极限片的“极限”,就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在《极限玩家》中,“漫邮记”系列的作者谭夏阳借由四十余张极限片,展现了几十年前工农生产、教育科研、体育运动等领域的场景。

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人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此形成的时差曾经给过去的人带来过极大的不便。直到1986年,全世界的时间才得以统一。通过《时差》一文,能看到电报、铁路以及天文学家对此的推动与促进。

近代以前,**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海洋,而是草原。游牧社会人口少、经济落后、组织形态原始,虽然机动性强,但总体上在与农耕社会中的交锋中落于下风。然而,汉晋之际**内地战乱频仍,瘟疫、饥荒接踵而至,胡汉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刘勃的《分裂时代的前夜》追述了这段*动不安的历史,揭示大变乱来临的背后缘由。

  • 1-26 三和大神 杨中依
  • 27-70 白石洲女生 吴晓雅
  • 71-93 “所有书的图书馆”失败了 詹姆斯·萨默斯(James Somers)
  • 94-114 海子的四首轶诗和处女作 姜红伟
  • 115-190 巴斯德的故事 朱石生
  • 191-226 无因的反叛 Archie M
  • 227-293 六朝佳胜说华林 贾珺
  • 294-345 冰与火的暗影 罗逊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三和大神》、《白石洲女生》、《“所有书的图书馆”失败了》、《海子的四首轶诗和处女作》、《巴斯德的故事》、《无因的反叛》、《六朝佳胜说华林》和《冰与火的暗影》。

本辑的前两篇文章都是有关深圳年轻人打工生活的。三和市场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景乐新村北区,凭借着低廉的生活成本,这里成为低收入人群的乐土,“日结一天阔以玩三天”成了它的名片。今年四月初,触乐网记者杨中依前往深圳三和待了十天,和一些在网上被传为“三和大神”的人联系,听了听他们自己的看法。深圳城中村白石洲,不仅是全国各地外来务工人员的落脚点,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第一站。从2016年年底开始,作者吴晓雅与几个女生在此地同住一室,几个月的时间里,目睹了她们工作、失业和重新找工,也经历着白石洲的变迁。

《“所有书的图书馆”失败了》是《大西洋》(The Atlantic)杂志评论员詹姆斯·萨默斯(James Somers)对谷歌扫描世界上所有图书的“海洋计划”即图书数字化进行的纵深剖析,谷歌、图书馆、作者、出版商、竞争对手、公众、司法部门、国会多方角力,最终让这个计划几乎停止。作者评论说,谷歌公司的某处有一个包含两千五百万本书,但却没人有权利阅读的数据库,这个事实让人觉得无法理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姜红伟与担任**政法大学校刊编辑的海子有过一次通信,一是想和他交个朋友,二是寄去几首诗,请他批评指正。海子随后回信,并赠给姜红伟两本油印的诗集。此后,二人便没了联系。若干年后,姜红伟发掘出海子的四首轶诗,并确定其诗歌处女作。《海子的四首轶诗和处女作》记录了整个发现的过程。

朱石生曾在《读库1605》和《读库1701》分别发表《天花旧事》和《话说晏阳初》,用几段经历以唠家常的方式串联伟人的一生,让读者们看起来分外亲切。这次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斯德的牛人,这位曾经的物理学老师投身化学领域,成了着名的微生物学家。用作者的话说,“他后来的成绩,如果匀给六个人分着用,这六个人全都可以成为本行翘楚”。

1955年,“二战”后的美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实力日新月盛,随着中产阶级逐渐增多,青少年人数空前增长。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了电影《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以青少年视角直面当下社会,剖析一代青年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欲望。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在影片中桀骜不驯的少年形象独具一格,刮起了**解放和灵魂重塑的风暴,成为一代北美青少年的偶像。Archie M的这篇《无因的反叛》探讨了同名电影在时尚与流行文化界的影响力,以及男主角对“时尚”与“流行”的重新定义。

在**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魏晋南北朝是公认的转折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兴盛,造园手法比秦汉时期更加丰富,楼台华美,山水佳胜,草木葱郁,意境幽远,艺术水平非常之高。这期间,曾有十余个王朝或王国,所在都城最重要的皇家御苑都叫“华林园”。贾珺老师在《六朝佳胜说华林》里,细数了这复杂而有趣的时代里,作为“旁观者”的园林景观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和宫廷掌故。

《冰与火之歌》原着宏大而细腻,改编后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也拥趸无数。书中有些篇幅不多的人物与事件穿插在多卷之中,又有一些剧情相较原着变动较大之处,在《冰与火的暗影》中,资深粉丝罗逊梳理出那些一笔带过的配角与散落各集的隐秘线索,希望对理解全书或全剧有所帮助。

  • 1-148 未来的人会是怎样 蒂姆·厄班(Tim Urban)
  • 149-204 “美漂”一家 大力
  • 205-249 布达拉宫的流动画卷 黄建鹏
  • 250-279 《十二怒汉》与陪审团 何帆
  • 280-308 当地球已成远古传说 汪洁
  • 309-345 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 吕霞

本期《读库》一共包含了六篇文章。《未来的人会是怎样》、《“美漂”一家》、《布达拉宫的流动画卷》、《〈十二怒汉〉与陪审团》、《当地球已成远古传说》和《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

《未来的人会是怎样》是蒂姆·厄班(Tim Urban)的最新作品,由谢熊猫君翻译,首发于《读库》。这篇新作探讨在一个由人工智能和“其他所有生物”组成的未来,人类的出路在哪里。文章从作者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聊后者成立新公司Neuralink的使命开始,回顾了人类大脑的演化历史,解释什么是脑机接口,人类是怎么思考和交流的,进而探讨未来的样子。未来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不可思议。

《“美漂”一家》讲述的是作者朋友一家为了家庭新到来的小生命,辗转赴美生子的经历。其间有与入境官员的多次交涉,与二房东与租客的相处,以及新认识朋友的援手相助,伴随大力的讲述,读者似能与主人公的心绪一同起伏变化。

2009年在准备**美术馆蓝志贵个展时(可参看《读库1604》),黄建鹏选择了蓝志贵拍摄的十多幅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放在展厅显着位置,观众反响强烈。之后,他便时时关注和收集关于布达拉宫的原版影像。多年来,他收藏了千余幅关于西藏的影像原作和摄影作品。《布达拉宫的流动画卷》展示的是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三十四幅照片,都是二十世纪初至1980年代的西藏影像,“宁静、平和,经过时间的沉淀,凝聚出一种喜马拉雅崇高的气质”。

在**,许多民众对陪审团的认知几乎都来自《十二怒汉》。今年距离首版《十二怒汉》上映,正好一个甲子。当下社会,价值多元,众声喧哗,与六十年前相比,更需要常识与理性、宽容和共识。《〈十二怒汉〉与陪审团》是何帆翻译《十二怒汉》剧本后写的译者序,希望透过一场法庭纷争,重温一次法治课程。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代表作是厚厚的《基地》系列,这些小说的创作时间前后跨越将近四十年,由七本小说组成,如今已成为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顶峰。汪洁在《当地球已成远古传说》里从小说的写作脉络开始介绍,厘清了《基地》的版本结构。

《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这组文章是作者吕霞在成都金陵大学附中的作文,1945年曾发表在叶圣陶主办的《开明少年》上。1937年抗战开始那年,吕霞九岁。当年11月,吕霞一家从京沪线上的家乡开始往内地搬,一路走走停停,坐了黄包车再上船,下了船坐火车,离开长沙继续坐船走,暂时安顿在湘潭,待了一段时间,从长沙辗转去到云南。十四岁的小作者将路途上的点滴都记录下来,让今天的读者透过她的眼睛望向那个时代。

  • 1-30 我家的奴隶 阿列克斯·提臧(Alex Tizon)
  • 31-85 百鸟朝凤 陈晓斌
  • 86-142 软工矿 汤庆成
  • 143-177 原田泰治和他的素朴画 吴菲
  • 178-261 知与名的奔突 朱石生
  • 262-302 雨中的泪水 徐辰
  • 303-321 位于“昨天”还是“明天”? 周烨
  • 322-345 秤量天下才士 王鹤

本期《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我家的奴隶》、《百鸟朝凤》、《软工矿》、《原田泰治和他的素朴画》、《知与名的奔突》、《雨中的泪水》、《位于“昨天”还是“明天”?》和《秤量天下才士》。

《我家的奴隶》原刊于《大西洋》杂志2017年6月号,是已故普利策奖得主阿列克斯·提臧(Alex Tizon)的作品,讲述在他家为奴五十六年的菲律宾女人洛拉的故事。美联社评论说这段家族往事揭露了菲律宾奴役家仆的历史文化。

奴隶制度在菲律宾群岛有长久的历史。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岛民们会奴役其他岛民,为奴的通常是战俘、罪犯或债务人,而有些人当奴隶纯粹是为了活命。十八岁的洛拉,身无分文,没有上过学,为换取温饱,被提臧的外祖父当作礼物送给十二岁的提臧母亲,答应照顾她一辈子。当提臧一家迁往美国时,洛拉也被带着一起远走他乡。没有哪个词比“奴隶”更能贴切地概括她的生活。

陈晓斌祖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他的高祖父陈万全擅长数种乐器,曾在十九世纪初组建秦腔万全班,自任班主。家族中诸多长辈从事过这个行当,如今这些旧业早已无人继承,《百鸟朝凤》是陈晓斌根据父辈的回忆和其他文史资料整理而成。艺人陈万全和戏班万全班,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将他们的身影放大,就是秦腔之声响彻西北的时代。

1968年下半年,“工矿”两个字牵动了几乎所有上海家庭的神经。当时工矿开闸招新,市面上还有“硬工矿”“软工矿”的说法。前者指仪表局、机电局、轻工局等工业局所辖的工厂,这些工厂的工作岗位被认为技术性强,而且工作比较轻松;后者指纺织局、建工局、冶金局等工业局所辖的工厂,被认为是大多没什么技术,而且工作又累又脏。《软工矿》记录了作者汤庆成身处其中的感受。

素朴画原指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素朴画派画家们创作的作品,画风相对稚拙,画家大多同时从事着其他职业。素朴画在日本得到广泛认知是在1950年代,原田泰治于1970年代以后开始素朴画的创作,此后他几乎成了日本乡愁画家的代名词。吴菲翻译了其新作《原田泰治的素朴画世界: 谁都有的故乡》并对他进行采访,《原田泰治和他的素朴画》分享了原田的创作历程,集中展示其二十余幅作品。

朱石生在《知与名的奔突》里详细回顾了因结核病研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罗伯特·科赫的学术生涯。从不妄言的科赫,也曾在求知与争名的奔突中陷入迷乱。

2017年是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银翼杀手》上映三十五周年,徐辰在《雨中的泪水》详细记叙了饰演复制人罗伊·贝蒂的荷兰演员鲁特格·豪尔参演《银翼杀手》的经历,再现三十六年前影片拍摄的过程。从文末的片场照中能感受到拍摄的艰辛与刺激。

第一次有人受到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影响,是在十六世纪,麦哲伦率领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水手皮加菲塔发现“太阳偷走了我们的一天”。法国学者尼克尔·奥里斯姆提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地点,让环球旅行者去调整日期。随后,一些学者开始着手确定这个地点。《位于“昨天”还是“明天”?》梳理了几百年来人类确定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过程。

史上才女辈出,才学与权位如此融会渗透,彼此烘托且互相彰显的,上官婉儿却是独一无二。王鹤在《秤量天下才士》中说,婉儿的文学才华与文治之功,部分消解了她“轻弄权势”的负面色彩。

2018年读库目录

  • DK-12
  • 从1700到1706
  • 他说
  • “东西联大”在读库
  •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 006大战拖拉机
  • 汉语是乐高积木,英语是跟章鱼打架
  • 世人多不屑一顾,我偏觉得味道足
  •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高仲健一
  • 《冰雪奇缘》里隐藏的故事锦囊
  • 手记
  • 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 学不好的人,往往也玩不好
  • 道理已经讲完,故事层出不穷
  • 没有好工作,那就好好工作
  • 世间始终你好
  • 手机最重要的功能,我们没有用好
  • 这些焦虑,反倒让人产生了期待
  • 只要风经过,他就会歌唱
  • 古今第一书序
  • 把我们真正弄到无语的
  • 曾经听君一席话
  • 关于儿童阅读的清单
  • 因为能做好,便有可能做得不够好
  • 一个多数人不愿举手赞同的问题
  • 关于阅读的真相
  • 采薇采薇
  • 一个滴水不漏的计划漏得滴水不剩
  • 在汽车时代制造马车
  • 让我们好好悲观一下
  • 2018年的读库会是什么样子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1800》是自《读库1700》至《读库17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17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66 诗的(续篇) 杨照
  • 67-138 生活在四合院 吴钢
  • 139-181 我的鄂温克朋友 舒泥
  • 122-211 额尔古纳河右岸 肖诗白
  • 212-241 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 汪洁
  • 242-303 洛中小圃独乐吟 贾珺
  • 304-316 凭什么是神作? 程一祥
  • 317-345 星座照耀** 马伯庸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诗的(续篇)》、《生活在四合院》、《我的鄂温克朋友》、《额尔古纳河右岸》、《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洛中小圃独乐吟》、《凭什么是神作?》和《星座照耀**》。

现代诗是极度个人、极度孤独的心理价值下的产物,诗人寻找那独特的激情,同时寻找表现那激情的独特形式。杨照在《诗的(续篇)》中延续上篇(参见《读库1605》)的体悟,继续跟年轻人探讨现代诗歌的演进。诗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便宜。

摄影师吴钢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儿子,《生活在四合院》展现了他们一家人自1950年代到1970年代在北京居所的变迁,从栖凤楼胡同到马家庙的四合院再到和平里的单元楼房。吴钢在文中摘引大量吴祖光日记和新凤霞回忆录等一手资料,配以吴家的日常影像照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北京生活图景。

许多人知道鄂温克族和鄂温克族人是通过纪录片《敖鲁古雅》,《我的鄂温克朋友》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讲述鄂温克族人的故事,这个还生活在自然森林的部族,是否还能够真正与自然和森林交谈?纪录片里的主人公们的生活如今是什么样子?

在二十世纪的美国科学传播界,卡尔·萨根是与阿西莫夫齐名的科普作家。萨根除了是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介绍了卡尔·萨根及其作品《接触》,这部小说和同名电视片曾吸引千万读者,被誉为地外文明的巅峰之作。

北宋名臣司马光在洛阳所建独乐园被视为文臣造园的最高典范,后世不断有诗文、绘画对之进行追忆描绘。司马光本人忠君爱民、诚实敦厚、端庄守礼、勤于治学、安贫乐道的形象也早已与这座园林融为一体,难分彼此。贾珺在《洛中小圃独乐吟》里描摹了此园所处的时代背景,借由它回顾文人造园的风潮。

《冰与火之歌》作为一个公认的“好故事”,它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冰火迷弟”程一祥试着从人物入手,分析冰火的故事套路。他先检索已出版的五本英文小书中所有出现人物的名字,统计人物关系,绘制社交网络图,再用模型进行解析,写成《凭什么是神作?》,让人大开眼界。

十二星座是一个特别有亲和力的社交话题,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套占星术第一次进入**人视野的时间。马伯庸从古代巴比伦开始梳理,希腊诸神被佛教吸纳,北传进入中原,时间已到隋朝初年。《星座照耀**》细数黄道十二星座在**的扩散过程,生动有趣。

  • 1-50 区块链与比特币 汪诘
  • 51-70 印度禁书风波 温迪·多尼哥
  • 71-147 吴小兔自述 王天兵 整理
  • 148-168 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 陈徒手
  • 169-220 高丽“称帝”幻梦 秋原
  • 221-273 “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 Archie M
  • 274-303 不体面的撕扯 王鹤
  • 304-327 马桶与痰盂 余斌
  • 328-345 忘年交 安枫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九篇文章。《区块链与比特币》、《印度禁书风波》、《吴小兔自述》、《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高丽“称帝”幻梦》、《“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不体面的撕扯》、《马桶与痰盂》和《忘年交》。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技术(理念)宣告诞生。区块链已成为近几年最火的互联网字眼,伴随它一起出现最多的词就是比特币。汪诘在《区块链与比特币》里本着“自顶向下、逐次求精”的原则,将比特币和区块链知识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希望读者每剥下一层都有完整的知识收获。

《印度禁书风波》是由徐龙华翻译自2014年5月8日《纽约书评》里温迪·多尼哥所写India: Censorship by the Batra Brigade(《印度:巴特拉之流的审查》),起因是作者2010年在印度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印度教徒:另一种历史》一书,被一位退休校长提起诉讼,官司打了四年,最后出版社决定放弃诉讼。多尼哥复盘了整个过程中双方的交锋,也将更多的思考留给了未来。

王天兵采访整理的《吴小兔自述》,讲的是紫砂壶大师吴小兔的生活经历以及如何开始寻找紫砂泥、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他半路出家研究紫砂,没有老师,全凭自己试验、琢磨,耐着性子去相信、热爱、了解,找泥做壶,终成传世之作。文中还展示了十几款吴小兔做的紫砂壶泥胚和成品,极为难得。

四十年前的1978年,北京的外宾接待能力到底如何?据当年主管宾馆接待业务的北京市第一服务局报告称,实际能用于接待临时外宾的房间为2012间,4017个床位,按最高容量可住外宾2990人,工作人员650人。陈徒手老师梳理了近两年的公开档案,在《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一文中,让读者看到第一服务局是如何与各方周旋,如何调度安排,如何疲于应付。

公元918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贵族王建创立高丽王朝,从历史上看,高丽王朝让今天的朝鲜民族确立了初步完整的民族共同体和成熟的民族认同意识。王建当时接受后唐、后周帝国册封的“高丽国王”封号,在形式上纳入中华文明主导的宗藩羁縻体系内。秋原在《高丽“称帝”幻梦》里记录了始终有强烈自主意识的历任高丽**者,如何屡屡尝试摆脱与中原的羁縻关系,力图重新称帝建号的举动。

《“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里展示的是希区柯克筹拍的浪漫悬疑片《捉贼记》里的时尚印记。女主角格蕾丝·凯莉给人的传统印象——既有高冷女神的孤傲,又颇具大家闺秀的和气,与希区柯克对理想中的女性“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的矛盾体”的苦心追寻不谋而合,电影让格蕾丝精致完美的女装风格深入人心,成为1950年代的完美廓形。

王鹤在《不体面的撕扯》里回顾了郁达夫与王映霞的一段过往,他们为看客献上无比活色生香的谈资,也将彼此残剩的感情烧得灰飞烟灭,令人不胜唏嘘。

《马桶与痰盂》从顺口溜“马子满街晒”讲起,勾连出南京的诸多旧物与旧习。安枫在《忘年交》里回忆了自己与作家孟伟哉交往的点滴。

  • 1-104 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毕飞宇张同道
  • 105-187 与深渊同行李彬
  • 188-202 语音搜索会给你带来什么?詹姆斯˙萨默斯
  • 203-224 从工厂到大学晨星
  • 225-258 中考魔方马国兴
  • 259-311 黎曼假设平话贾辉军
  • 312-345 穿越时空去救你罗逊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七篇文章。《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与深渊同行》、《语音搜索会给你带来什么?》、《从工厂到大学》、《中考魔方》、《黎曼假设平话》和《穿越时空去救你》。

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拍摄了六位作家:他们把故乡的土地转化为文学的故乡,为世界文学创造了一片陌生的风景。摄制组觉得,故乡和童年是一个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宝藏和资源,看到流动的水,丰饶的土地、庄稼以及淳朴的村民,人们会隐约感觉到这其中的对应关系,尽管有时候作家自己可能并不明确,《文学的故乡》的宗旨是找到这种隐蔽的对应关系。

2017年3月31日到4月14日,摄制组跟随作家毕飞宇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导演张同道与他做了一次室内访谈和多次现场随机访谈。《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是这次原始访谈的整理稿。影片出来之后,毕飞宇说,我会看这部影片,因为真实不是恒久的,真实是刹那的;我们经历了无限的真实的刹那,这些真实的刹那,组合在一起,那是一个大真实。

创作《人间日常》系列的插画师李彬,原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通过自己的琢磨成了一名儿童插画师。《与深渊同行》在展示四十幅作品之前,让画家写下了自己的创作缘由及心得,“一切的源头就是那个路边卖花的男人”,随着系列的深入,“我不再满足于谈论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而是需要下潜到深处,去观察那些很少见到光的部分”。

詹姆斯·萨默斯的《语音搜索会给你带来什么?》原文刊于2015年9月3日的《鹦鹉螺》(Nautilus),探讨的是若人类说出来的话被识别成文本,记录并保存下来;大部分会被公开,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进而被引用、搜索和挖掘——这些我们还没想好该怎么应对就已经到来了的事,对人类是福还是祸?

《从工厂到大学》记录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作者个人生活的转变,也折射出武汉一个老工业区的变迁。一个普通青年工人,不靠金钱,不靠房产,不靠股票,用书籍筑起一道心灵的墙,把自己安置其中,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艰难。

继《读库1503》的《家长的小升初》之后,马国兴老师又带来续篇《中考魔方》,记录陪儿子马骁备战中考的过程。孩子们走出考场,家长们继续战斗,泡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关注各种官方公众号的消息。“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2000年,美国克莱数学促进会宣布了七个具有最重要意义且最难以攻克的数学难题,涉及拓扑学、数论、量子场论、密码学、计算理论等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中大多数最迷人的领域,以每个问题一百万美元的赏格寻求答案,这七个问题从此被称为“千年难题”,黎曼假设毫无悬念地被选为“千年难题”的第一题。作者贾辉军老师曾在《读库1701》发表《无穷大平话》,这次又交来了《黎曼假设平话》,深入浅出的梳理黎曼假设何以如此重要。

丁文江是着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后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1936年12月初,他在湖南勘探煤矿时煤气中毒,1937年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作者罗逊根据当时留下的救治记录及书信、电文、日记,辅以现代医学观点,还原丁氏从被发现中毒到最后离世的救治过程。

  • 1-64 《嘉靖律政风云》 马伯庸
  • 65-145 《认同与自由》 周翠
  • 146-150 《重绘〈伤痕〉》 嘉蔚
  • 151-199 《伤痕》 李斌 编绘
  • 200-223 《流浪广州》 李正龙 口述/叶小果 记录
  • 224-247 《失落的天文台》 张超 孙媛媛 撰文/晨沙 钢笔手绘
  • 248-316 《私人文学史(续二)》 孙玉祥
  • 317-345 《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 汪诘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嘉靖律政风云》、《认同与自由》、《重绘〈伤痕〉》、《伤痕》、《流浪广州》、《失落的天文台》、《私人文学史(续二)》和《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

自从关注徽州丝绢案(见《读库1702》)之后,马伯庸便对徽州文书产生了很大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阿风老师的《从〈杨干院归结始末〉看明代徽州佛教与宗族之关系——明清徽州地方社会僧俗关系考察之一》,在里面第一次得知了杨干院的事迹。各种机缘巧合之后,在《明史研究》上看了由周绍泉、阿风点校注释的《杨干院归结始末》,又参考一系列相关论文,整理素材线索,写成这篇以一座古寺和一座孤坟为主角的《嘉靖律政风云》。

马伯庸在后记里写道,与其说是写作,其实更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几十年来,头巾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是不容回避的焦点。对于一些人,它是一种坚持,是自由的象征,是多元与共存的标志。对于另一些人,它是一种对立,是奴役的体现,是危险与分化的符号。旅德法律学者周翠在长文《认同与自由》中盘点了2000年到2016年的若干案例,详细列举各庭的裁判理由,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各方的激烈交锋。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头巾案”仍在不断涌现。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刊发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引起全国几千万文学读者的轰动,就此开启了一个文化新时期——“伤痕文学”。《连环画报》杂志编辑吴棣到哈尔滨找到他的兵团画友李斌、刘宇廉和陈宜明约稿,请他们将小说改编为连环画。次年三月,水墨连环画《伤痕》发表。

1980年代,《伤痕》的原稿丢失,促成作者之一李斌在年近七十之际下决心重画这套稿子。油画《伤痕》断断续续终于2018年春节前完成,首发于2018年4月号《连环画报》。李斌的老友嘉蔚在《重绘〈伤痕〉》里记录了始末,我们也将这四十六幅作品全数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流浪广州》是叶小果于2017年5月到6月上旬对李正龙的采访记录。2001年10月25日,四十四岁的**人李正龙第三次来到广州,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讨债、当拉客仔、捡垃圾、做人体模特,去网吧麦当劳肯德基过夜、露宿立交桥下、住在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不打烊书店,他熟悉广州哪里可以免费洗热水澡、免费游泳。从前是富二代或富三代的他说,年轻的时候,没想到自己的一生都在流浪。

很少人知道北京市区北部的回龙观再往北的城乡接合部藏着一座专业天文台——北京天文台沙河站。张超和孙媛媛是国家天文台的同事,时不常会找天文台的老人聊天,《失落的天文台》从设备仪器着手,记录这个北京天文台最早的工作基地,如何一步步变成“小而全、杂而乱”的天文观测站,到最终停止科研观测活动成为天文科普教育基地。

孙玉祥曾在《读库1305》和《读库1503》发表《私人文学史》,此次继续带来这一系列的续篇。那个灾难岁月,仅有的几本书成为我们共同的粮食,并提供给阅读者各种文化基因和线索。

平行宇宙是这些年非常热门的概念,这一概念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54年美国物理学家埃弗里特提出的“疯狂”想法。在《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里,汪诘梳理了关于平行宇宙的起源、模型、争议和猜想。

  • 1-34 一千五百多种玩具来自垃圾 肖若昕
  • 35-111 火柴模型和其他科学实验 阿尔温德·古普塔 着/阿维纳什·德斯潘德 绘
  • 112-165 前辈心史 李怀宇
  • 166-223 走出深渊 董俊 宋明蔚 高彬
  • 224-245 出不来那沟 大力
  • 246-318 疾病入画 余凤高
  • 319-333 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 谢熊猫君
  • 334-345 冰与火的货币 罗逊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一千五百多种玩具来自垃圾》、《火柴模型和其他科学实验》、《前辈心史》、《走出深渊》、《出不来那沟》、《疾病入画》、《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和《冰与火的货币》。

印度哲学家和教育家奥罗宾多曾说,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教”的。……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成长的灵魂去发掘他自身最可贵的东西,并让这些东西物尽其用。阿尔温德·古普塔(Arvind Gupta)坚信,孩子们通过动手来学习,日常事物和现象的原理,就蕴藏在玩的过程中。他集中使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材料,设计了大量实验和玩具,并将制作说明和教学短视频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供人免费下载。

此次读库联系采访阿尔温德,在《一千五百多种玩具来自垃圾》详述他如何靠火柴棍和气门芯开启自己事业,并全文翻译了他那本累计销售超过五十万册的《火柴模型和其他科学实验》。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读库》曾刊发过他访问多位文化大家的文章。《前辈心史》收录的是他与李育中、周辅成、赵俪生、曾敏之等诸位先生的交流采访,聊过往的人和事,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

2018年6月23日,十二名泰国少年足球队队员和一名教练被困于泰国北部美塞镇国家公园的“睡美人洞”,消息经过媒体的发酵传播,众多国际救援联队赶到这个偏僻的丛林中,上演“十八天世纪大救援”,最终十三人成功脱困。《户外探险Outdoor》杂志记者董俊、宋明蔚、高彬采写的这篇报道《走出深渊》视角独特,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合作与互助,拯救与冒险。

1968年年底,一群从首都北京来的男女学生们浩浩荡荡到陕北延安宝塔山下的延河大桥插队落户。大力老师在《出不来那沟》中采访了其中两位嫁到此处的北京知青,记录下她们的故事。

有时候,伤痛与病患,被称为艺术家的创作之源。余凤高老师在长文《疾病入画》中描绘了癫痫、肺结核、精神及心理疾病等对文学家以及画家创作的影响,细致绵密,旁征博引,梳理出一小部艺术史。

《读库》曾刊发过三篇谢熊猫君翻译的蒂姆·厄班(Tim Urban)的文章(详见《读库1503》《读库1606》《读库1705》),《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一文是谢熊猫君自己思考人生的结果。其中探讨的“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虽是作者本人杜撰,但也有理有据,他提出未来的恒星系间贸易,其基础不是区块链技术,而是更基础的物理和数学——更具体来说是相对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罗逊在《冰与火的货币》里细数了小说《冰与火之歌》中的硬通货,梳理不同族群的资源分布、货币形式、消费水平、兑换率、通货膨胀等信息,最后还不忘向马丁大神催稿。

  • 1-87 贫困生 艾苓
  • 88-125 @吞噬 王淋
  • 126-198 贾平凹和他的商州 贾平凹 张同道
  • 199-239 牧民的账本 舒泥
  • 240-304 奇石洞天幻狮林 贾珺
  • 305-345 人工智能会觉醒吗? 汪诘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六篇文章。《贫困生》、《@吞噬》、《贾平凹和他的商州》、《牧民的账本》、《奇石洞天幻狮林》和《人工智能会觉醒吗?》。

艾苓老师在《读库》发表过多篇“学生”系列文章(详见《读库1403》《读库1500》《读库1603》《读库1605》),此次带来的是《贫困生》。

2017年初,她在网上发布《贫困生调查说明》,同事、朋友、学生接连转发,获得响应后便开始一个人的奔走,先后采访百余位绥化学院的贫困生。对象主要是2000年以后入学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既有留在黑龙江工作的,也陆续进入了东中西部各省的。艾苓老师说,整个的采访过程让她很纠结,作为写作者,她喜欢那些故事和细节;作为老师,又特别心疼那些孩子。她将自己隐身在文字背后,只做声音的记录者、传达者,让这些高校贫困生群体发声。

《读库1406》上曾刊发王淋的一组“空乘日志”系列图片,2016年3月,在由“图虫网”举办的“今镜头”十佳摄影师摄影大赛中,这组图片获了奖,随后经由腾讯新闻在发布,引发网友的过分关注,两天时间就有一万八千多条留言,却没有一条和摄影相关。王淋将这些网络留言截屏打印,用大头针固定在原作人物部分,触目惊心,这组模糊而莫名的轮廓被定格在《@吞噬》中。

《读库1803》里收录了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中毕飞宇的访谈,《贾平凹和他的商州》是这个系列采访的第二篇。2016年11月12日,摄制组跟踪贾平凹回到秦岭深处的棣花镇,导演张同道陪同他祭拜父母。贾平凹说,故乡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父母在就有故乡,父母不在就没有故乡。他认为,文学这个东西是靠天赋和阅历,生命到一定程度,就能体会很多东西,创作永远都是自己做。他的写作,并不考虑读者,因为他想写,然后就写出来。

从2014年起,舒泥开始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哈日高毕长期调研,并且在当地社区做一些干预工作,接触到牧民家的经济问题。在《牧民的账本》里记录了她体会到的牧民家庭劳作、收入、开支、压力,生活的建设和破碎。

《奇石洞天幻狮林》是贾珺老师“园林故事”系列的第四篇,主角是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的狮子林,也是乾隆帝视若珍宝的《狮子林图》中所描摹的那片园林,曾引得他无限神往。只可惜乾隆皇帝一直会错意,以为图上的狮子林是倪家的花园,并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接连仿建。本文从元代该园初成开始,将一座佛寺园林如何变成私家园林,再到如今对外开放的游览胜地这一漫漫变迁史娓娓道来。

大多数人能够做的工作,未来的人工智能都能做,这一点几乎没有什么争议。然而,人工智能是否具备自主意识,像人一样自主思考,就有非常大的争议了。汪诘在《人工智能会觉醒吗?》中梳理了科学界对此的研究历史和各方观点。他认为,AI化生存是人类演化的必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2019年读库目录

  • DK-13
  • 从1800到1806
  • 他说
  • “将目光移至杂器时,我们终于找到了例外”
  • 爱的都是那些可以一手掌握的
  • 正如一首诗是不可解释的
  • 如果我是作文老师
  • “叛逆”八人谈
  • 手记
  • 要不要应这个聘?
  • 被竖中指的事儿,朋友圈里却能收获大拇指
  • 是的,它有价值
  • 没有好好干的能力,就摆出一副没想好好干的态度
  • 又悲催又美丽
  • 我们在经历各种消失
  • 我所尊敬和倾慕的六位女性
  • 我更需要你的帮助
  • 被漂亮文案牵着鼻子走
  • 给自己留几口好吃的
  • 这样的书居然也有人出
  • 不是秘密
  • 关于九本书的九段话
  • 负鞘走天下
  • 编辑都无纸化了,为啥还编纸质书?
  • 成功学的书不管用,但能成功地让你兴奋起来
  • 天降馅饼
  • 言之不尽的那场戏、那些演员和这些照片
  • 迟到了一天的照片
  • 让你花钱的书,能让你赚钱吗?
  • 我的口袋,有三千多块
  • 那些张嘴就来的习惯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1900》是自《读库1800》至《读库18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18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79 如果物质文明瞬间消失…… 刘大可
  • 80-130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 吴钢
  • 131-178 学美术,教美术 郭绍纲 口述/王立 记录整理
  • 179-229 送瘟神 朱石生
  • 230-257 东京上空三十秒 徐辰
  • 258-297 知道“自己在哪里” 克韩
  • 298-310 金庸为什么这么好 严锋
  • 311-345 冰与火的暗影(续) 罗逊

2018年9月,知名人文艺术博主、科普作家@刘大可先生在微博问答里回答了《如果物质文明瞬间消失,人类会怎样?》的问题,说这是他自有微博以来信息量最大的问答。有读者评论,尽管讲述的是大灾变过后的世界,但任何人读上去都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闪耀。文章分四部分,在界定了“物质文明”的概念之后,沿着崩溃——平衡——复兴这一路径,从多个方面探讨论证人类可能的走向。

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老戏,历经多个历史时期流传至今,清朝沈容圃的戏画《同光十三绝》中,就有杨月楼在《四郎探母》中扮演的杨延辉杨四郎。因为剧中的一段情节,1949年之后它成了一出有“争议”的戏,有数十年的时间不准演出。吴钢在《〈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里还原《四郎探母》在“**”后复出的整个过程,文中展示的十余张各个时期《四郎探母》演出时的剧照,极为珍贵。

《学美术,教美术》是王立采写的美术教育家郭绍纲老先生的回忆录,讲述了郭老求学、工作等经历。在天津念初中时,年轻的郭绍纲就认识到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启发、引导的重要性,考上国立北平艺专后,便在志向一栏写上了“教育”,选择教育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继介绍了人类如何一步步控制天花、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霍乱等(见《读库1704》与《读库1706》)之后,朱石生这次在《送瘟神》里讲的是血吸虫病——一种在**至少有两千年传播历史的地方性传染病,俗称大肚子病。这期间,我们的前辈医家没能准确捕捉到它的一系列症状,从而归结为一个单一疾病,更没意识到这一系列症状是由一种不到一寸长的小虫引起的;而近邻日本的科学家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研究并寻找系**理的办法。多年后,**尝试防治血吸虫病,奋斗了近半个世纪,依然未能根除。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曾一度占据优势,珍珠港事件过后,美国海军一边打捞修复受损船只,一边准备对日本本土实施打击。1942年4月2日,美国海军的大黄蜂舰拔锚起航离开旧金山,向西航行,目的便是轰炸东京。这个故事曾被搬上大银幕,范·约翰逊和斯宾塞·屈塞等担纲主演。徐辰在同名文章《东京上空三十秒》中详述了此次行动的经过,文末还配有当时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本文写作之时,杜立特的副驾驶理查德·柯尔还在世,一百零三岁,2019年4月9日,他在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去世。至此,参加杜立特空袭的八十名战士都已荣归。

克韩的《知道“自己在哪里”》探索了GPS的前世今生;严锋的旧文《金庸为什么这么好》,通过对《天龙八部》中天龙寺群僧斗鸠摩智这节文字的分析,带读者领略金庸讲故事和描写场面的能力。《冰与火的暗影(续)》延续上篇的风格,继续梳理原着中那些篇幅不多的人物与事件。

  • 1-54 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 迟子建 张同道
  • 55-109 雅漂 肖斌
  • 110-187 贫困生(续) 艾苓
  • 188-239 职业的选择 蒂姆·厄班(Tim Urban)
  • 240-260 美得像幅画 谭映月 依霖
  • 261-276 “黄河”的传播 杨浪
  • 277-306 赛博朋克浪潮 汪诘
  • 307-345 窦婴田蚡之死 刘勃

2017年1月15日-22日,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跟随作家迟子建回到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导演张同道与作家在哈尔滨和北极村进行了三场访谈。《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是这次访谈的整理稿,也是这个系列的第三篇(毕飞宇和贾平凹的访谈参见《读库1803》和《读库1806》)。

迟子建觉得,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的根,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要有这种真正的人文精神,不居高临下,发现生活和艺术的朴素的美。“我特别喜欢有根……我生命和文学的根就是冰雪根芽……不管潮流怎样涌现,我就是钟情我那片土地,我熟悉的生活,还有那些我笔下的亲爱的人,就是除了我的亲人之外——我故乡的人。”

2018年是**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队漂流胜利二十周年,肖斌走访雅漂队队员,试图还原当年9月到12月惊心动魄的漂流过程。十八条汉子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条江,还有尊严、性命、孤独,以及缺钱带来的装备问题和饥饿。有评论说,这次漂流活动的完成标志着**漂流探险活动已走向成熟和理性,相对于从前的“一寸不落”“全程漂流”,“珍惜生命”“讲究科学”的理念已成为贯穿整个漂流探险活动的准则。

《贫困生(续)》依然是绥化学院教师艾苓的“学生”系列文章(《贫困生》参见《读库1806》),她从2017年开始,先后采访了百余位绥化学院的贫困生。本文收录的十余位主人公,年龄大的已毕业十年,小的即将毕业,有的留在当地,有的到大城市打拼,各有各的故事。他们谈自己、家人、同事,也谈工作和生活、过去和未来。

社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包括我们在职业中应该追求什么,以及职业的各种可能性,但“社会”对“我”想要应该什么知之甚少,而“我”肯定比“社会”更有资格来决定什么最适合自己。蒂姆·厄班(Tim Urban)的这篇《职业的选择》,旨在提供一个帮你做出职业选择的思考框架,让你重新思考“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为你描摹现代社会快速变化中的职业场景。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播出,曾引发观众对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尚的怀旧讨论,特别是对麦瑟尔夫人服装的关注。在《美得像幅画》中,作者谭映月和依霖从色彩的角度分析了剧中服装的风格,让读者弄懂这些服装是如何做到既如此缤纷又不落俗套的。

《黄河大合唱》是**当代音乐的伟大经典,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音乐象征。《“黄河”的传播》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传播史,并展示了作者杨浪收藏的几件珍贵的早期《黄河大合唱》藏品。

赛博朋克(cyberpunk),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起来的一个科幻流派,虽然很难有明确的定义,但通常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网络空间为主题,小说的气氛往往比较阴郁,对未来充满悲观主义的情绪。汪诘在《赛博朋克浪潮》中由赛博朋克科幻电影的巅峰之作《黑客帝国》三部曲入手,探索赛博朋克的源头,尝试理清其脉络,也畅想了一下人工智能以及电影中的机器人未来世界。

刘勃老师读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的合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有感而发,写成这篇《窦婴田蚡之死》。两人都是外戚,但为人大不相同,通过他们的命运,可以看出西汉初年政治乃至社会情势的许多变迁。

  • 1-24 生命摆渡人 高敏 口述/叶小果 整理
  • 25-47 拍摄生死 杨楠
  • 48-68 最早的**摄影 黄建鹏
  • 69-131 文史掌故 李怀宇
  • 132-213 霍金简史 克韩
  • 214-262 从空间上看教育 傅国涌
  • 263-315 不可言说之病 余凤高
  • 316-345 我们胡同的大诗人 安枫

《读库1903》共包含八篇文章。《生命摆渡人》、《拍摄生死》、《最早的**摄影》、《文史掌故》、《霍金简史》、《从空间上看教育》、《不可言说之病》以及《我们胡同的大诗人》。

本期前两篇的故事都跟医院相关,从不同角度来记录当下社会里人在极端情况下对生命、生活的态度。

器官移植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果之一,是拯救和延续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生命摆渡人》的讲述人高敏生活在深圳,是**第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她以亲身经历的众多个案让大家认识到这种生命延续的方式,其中有成功和欣慰,也有不甘和失败。没人告诉她该怎么做,只能自己摸索,尽可能地在不给大家添麻烦的前提下,一步一步的,边琢磨边总结,在逝者和生者之间打开一条通道,让逝者生命延续,让患者重现生机。

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播出时,每周都要上几次微博热搜,除了“人间世”这个题名,热搜内容还有每一集的关键词。《拍摄生死》是《人间世》导演们讲述的幕后故事。他们说,后期制作是制作团队最为艰辛的时刻,陪伴太久,素材太多。正是因为了解主人翁的行为与动机,编导在剪辑时,总是小心翼翼。一个好的记者,总是本能地敬畏事实的复杂。“绝不成为放大悲情、消费苦难的帮凶,我们更大的目标,是引起全社会对一些议题的关注。”

1843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出任法国访华贸易使团代表,赴**、印度和太平洋群岛工作。1844年10月至11月,这位迷恋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摄影师在澳门和广州拍摄了一批的影像,目前存世的数量不到四十幅,是迄今为止被发现存世最早的**影像。照片背面都有埃及尔手写的记录,这些影像和文字也成为最早的影像传播媒介。摄影收藏家黄建鹏认为,记录性的影像更能展现摄影的本体语言,也更具历史价值。他曾在伦敦看了埃及尔拍摄的《澳门南湾》,在《最早的**摄影》里,详细介绍了这批作品,选择十五幅刊出,其中最为着名的是拍摄于1844年10月24日的《全权代表们聚集在“阿基米德号”轮船上》。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读库》曾刊发过他访问多位文化大家的文章(参见《读库1805》《读库1703》等),《文史掌故》里写的是四位文化大家:金庸、蔡澜、余国藩和周策纵。前面三位,李怀宇都曾亲自采访,唯独因周公仙逝,作者读其书而未访其人,甚为遗憾。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在他七十六年的人生中,有五十五年是被重疾锁定在轮椅上,但这并没有阻碍他探知这个世界,在生前就与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巨星相提并论。《霍金简史》是克韩根据多部霍金传记及相关资料梳理而成的一篇霍金小传,让读者了解霍金如何成为霍金。

傅国涌曾在《读库1105》上发表《过去的小学》,这次的《从空间上看教育》是从教育地理学的角度来思考现代教育在**的发生。那些定格在时间中的空间,也就是教育现场,同样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地理表面上说的是一个个地方,其实是在说一个个的人,他们的生命气息,使那个空间在特定的时间里被点亮。教育的价值在于人,要让个体的人在那些场域中有自我发挥、自我生长的可能性。

《不可言说之病》是余凤高《疾病入画 》(参见《读库1805》)的续篇,体现在艺术史上的麻风、梅毒与痛风。安枫在《我们胡同的大诗人》里回忆了住在赵堂子胡同十五号的诗人臧克家。

  • 1-130 说相声的 郑猛 采写
  • 131-179 给他 姜红伟
  • 180-194 公共图书馆那些事儿 苏·哈尔彭(Sue Halpern)
  • 195-248 临城劫车案与“土匪邮票” 谭夏阳
  • 249-304 上林瀛海揽九天 贾珺
  • 305-345 冷眼看水浒 赵瑜

《读库1904》共包含六篇文章。《说相声的》《给他》《公共图书馆那些事儿》《临城劫车案与“土匪邮票”》《上林瀛海揽九天》以及《冷眼看水浒》。

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6月,郑猛采访了将近三十位相声前辈和中青年演员,请前辈回忆自己的艺术过往,对时下的相声发展进行评价,并展望相声的未来;请青年演员聊聊他们眼里的相声界老先生,谈时下的相声新局。《说相声的》里选刊了其中五人,李伯祥、姜昆、杨议、李菁、王声,老中青,京津陕,窥斑识豹,感受这些给我们带来笑声的艺术家,在舞台下的访谈中如何令人叹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既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又是书信的黄金年代。诗人们通过写信,结识朋友,交换作品,谈论诗作,介绍书刊,探讨创作主张,交流写作经验。《给他》里除了刊出女诗人林子的爱情组诗《给他》外,还展示了从事八十年代诗歌史研究的姜红伟整理的1979年11月到1982年11月间,林子与《诗刊》原资深编辑雷霆的十九封书信。这些信件也带读者重返到当年的诗歌现场。

《公共图书馆那些事儿》翻译自《纽约书评》2019年4月号的In Praise of Public Libraries,作者苏·哈尔彭(Sue Halpern)曾在美国纽约州一个偏远山区小镇的图书馆工作。这篇文章探讨了被誉为“人民宫殿”的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功用、存在的价值,及其在当下社会的使命,帮我们厘清对图书馆属性的认知。“在星巴克,以及在大多数企业,都是假设你作为一个顾客,因为买了这件东西才变得更优秀。但在图书馆,是假设你本就优秀。你已经具备了潜力……而图书馆使人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临城劫车案史称“民国第一案”,“土匪邮票”则是此案中埋下的一枚彩蛋。“漫邮记”系列作者谭夏阳梳理这批“世界上唯一由救援组织与劫持人质共同开办的邮政所发行的邮票”诞生的来龙去脉,记为《临城劫车案与“土匪邮票”》。

《上林瀛海揽九天》是贾珺老师“园林故事”系列的第五篇,主角是秦汉上林苑,也是此系列中历史最为久远、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格局象天法地,凌厉壮美,独具一种雄浑质朴的气质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的盛衰历程,直接见证了秦汉两大帝国的兴亡与荣辱。

不同时期的人对旧时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冷眼看水浒》里收录了赵瑜以独特视角解读的《水浒传》中的九个人物,以现代观点和常识分析其动机和行为,饶有趣味。

  • 1-67 弄堂、广场和小镇 菱晓
  • 68-112 白河攀岩 董俊 宋明蔚 猫季
  • 113-236 鏖战中途岛 徐辰
  • 237-295 **剩余定理平话 贾辉军
  • 296-345 冷眼看水浒(续) 赵瑜

《读库1905》共包含五篇文章:《弄堂、广场和小镇》《白河攀岩》《鏖战中途岛》《**剩余定理平话》以及《冷眼看水浒(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潮席卷大江南北,浙江湖州菱湖镇的菱晓当时在上小学,镇上的工厂纷纷倒闭,父母陆续下岗,只能另想办法挣钱,两年后举家搬迁到城里。二十年后,菱晓回忆童年的生活,记下弄堂、广场、街坊、工厂等这些跟自己生活相关的碎片,只因一切都已剧烈地改变了。

如果说优胜美地是美国攀岩者的乌托邦,那么白河就是**攀岩者的乌托邦,它像一个游离于都市之外的异想世界。《白河攀岩》的三位作者走访多位**早期攀岩爱好者,回顾二十余年来北京郊区白河岩场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一部**民间攀岩史。

《读库1901》里刊发了徐辰老师的《东京上空三十秒》,《鏖战中途岛》可以看作此文的姊妹篇,更为详细地复盘中途岛海战这一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1942年6月4日凌晨,美日双方都还不知道这一天的战斗意味着什么,上午十点二十分开始的六分钟,一系列的巧合、失误和时机,使太平洋战争的天平奇迹般的发生翻转。

翻看西方数学史时会发现,满眼都是欧几里得、牛顿、欧拉、高斯这些名字,很少有**数学家侧身其中;以**或**数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方程、常数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硕果仅存的例子是秦九韶和他的“大衍总数术”。后者现在被数学史着作称为“**剩余定理”,被广泛应用到密码学、多项式插值计算、抽象代数等多个领域。继《无穷大平话》和《黎曼假设平话》之后,贾辉军老师带来新作《**剩余定理平话》,抽丝剥茧带读者认识和领悟这一精湛绝伦的算法。

赵瑜老师刊发在《读库1904》里的《冷眼看水浒》引发读者热议,有人认为写得是老生常谈、意气用事,有人觉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启示。在《冷眼看水浒(续)》里,作者继续用其独特的视角剖析这些梁山好汉们的行事风格,作者认为,《水浒传》可能是一部正面歌颂,而暗地里讽刺其“忠义精神”的作品。

  • 1-124 飞天 陈晓斌
  • 125-191 “美漂”一家(续) 大力
  • 192-217 业余作者 李金声
  • 218-258 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 严曦
  • 259-304 碟变 余斌
  • 305-321 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 王巍
  • 322-345 李大爷 安枫

《读库1906》共包含七篇文章:《飞天》《“美漂”一家(续)》《业余作者》《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碟变》《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以及《李大爷》。

2019年是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创演四十周年。它以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素材,塑造了盛唐时期波斯商人伊努思与**画工神笔张父女生死交往的故事,开创了崭新的舞蹈样式“敦煌舞”,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审美、大众文化。《飞天》一文完整再现了《丝路花雨》的创作及演出历程。

在《读库1705》中,大力讲述了唐先生一家辗转赴美生子的经历,此次推出其续集。“美宝”出生后,他们筹划在美安定下来,身份从租客转变为二房东,后拥有了自己的房产。转眼间,唐先生六个月的签证又到期了,再次申请时,却屡屡被拒。为了“美宝”的未来,江女士孤身留美照看。一家四口远隔重洋,继续为生活奔波忙碌,期盼团圆。

“**”后期,发展文学创作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为培养工农兵业余作者、繁荣群众性文艺创作,从省市文化局到县文化馆,几乎每年都举办文学创作学习班。后来的知青作家,大多从那时开始涉足文学创作。《业余作者》以作者亲身经历呈现这一文学现象。作者当时在村办小学当民办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执着写稿、疯狂投稿、参加文学创作学习班,希望通过勤奋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太空歌剧向来是科幻影视中最难拍好、最难讨好观众的一个子类。《苍穹浩瀚》打破了种种藩篱,以严谨的科技细节、丰富的设定、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硬核科幻迷的好评,成为一部集太空歌剧、硬科幻和近未来科幻于一身的佳剧。科幻作家严曦在《太空歌剧的钢铁之花》里一一解释了此剧中科技细节的原理与科学设定,同时分析其叫好不叫座的文化现象。

在《碟变》中,南京人余斌以自己淘碟、听碟的经历为样本,叙述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当下的一代**人的视听文化生活。从唱片、磁带,到CD、打口碟、VCD、DVD,再到当下的网络,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变迁,人们的视听介质不断升级,生活也在不断蝶变。

在英语国家,就如何欣赏莎士比亚,素有Page vs. Stage之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院,欣赏原汁原味的莎翁戏剧。《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叙述了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剧院文化,还原呈现了莎翁投资入股的环球剧院的建筑结构、舞台设计、观众构成以及剧团的组织形式、排练方法,帮助我们从莎翁文字中读出更多的信息,更好地领略个中趣味。

家道中落的李大爷打小就成了孤儿,为混一口饭吃而参军,经历朝鲜战争、支援湘黔铁路、援建坦赞铁路,后转业到北京一工厂。由于既没文化也没技术,李大爷干的都是脏活累活,人又老实忠厚,没少受人欺负,生活举步维艰。《李大爷》讲述了作者一家与他的来往,读来令人感叹。

2020年读库目录

  • DK-14
  • 从1900到1906
  • 他说
  • 这不是史诗,是爱情
  • 我把自己炼成了秋原
  • 六百年昆曲从头说
  • 一个被深深误解的词
  • 毁三观的金句——反思职场、情场上的那些陷阱
  • 不同的视角,另一个好莱坞
  • 一个会看病的IT工程师码出了十四本书
  • 手记
  • 2019年的读库
  • 在肯德基吃的年夜饭
  • 他们为什么张嘴就骂?
  • 泪水与掌声突如其来
  • 科学分析《冰与火之歌》结局
  • 用什么态度对待故事
  • 一本“三好”书
  • 我们的家,让我们的家人动辄得咎
  • 难以割舍的取舍
  • 当大道理解决不了小问题
  • 一个北方人眼中的上海人
  • 什么是老六?
  • 五十岁的六个愿望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2000》是自《读库1900》至《读库19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19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38 科学思维要点 汪诘
  • 39-119 我家的四季 法殷洁
  • 120-159 盛宴已过 醋醋
  • 160-208 无人赴宴 醋醋
  • 209-242 永不做声的弦琴 痖弦 口述/辛上邪 记录整理
  • 243-299 这两年的电影海报 亓冠奇
  • 300-319看不见的病毒战争 朱石生
  • 320-341 沛县律政江湖 刘勃

《科学思维要点》

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共同组成,两者同样重要,但科学思维更难结构化和模块化。汪诘尝试把科学思维整理成十五个明确的知识点,比如:能区分事实和观点、知道什么是信源以及如何判定其可信度、理解类比和逻辑推演的区别等。它们可视作现代人学习科学时应当掌握的思维方式。

《我家的四季》

法殷洁曾在《祖父的新屋》(见《读库1401》)中详细描绘过位于雪堰的老宅。此篇《我家的四季》里,他记述了1980年代,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在老宅的日常生活。按季节往复出现的人情往来、生活琐事、时令吃食、衣衫鞋帽、玩耍花样,把人带回淳朴自然、无忧无虑的幼年时光。

《盛宴已过》

2016年,关于**该不该建超大对撞机的争论成为公众话题。2019年,杨振宁一如既往地持反对态度,认为高能物理“盛宴已过”。有关争论能够形成物理学的世界大战,表面上是因为对撞机耗资之大,使它不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代物理学产生了深刻的裂痕。

《无人赴宴》

2011年10月1日,美国关闭费Tevatron对撞机。2015年,美国高能物理的战略路线图呼之欲出:坚决不走对撞机道路,集中力量瞄准中微子。有关对撞机的争论,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永不做声的弦琴 》

《永不做声的弦琴》是痖弦关于台静农先生的口述回忆,由辛上邪整理,记录了台静农在**从困顿到安顿的生活。台静农曾与鲁迅关系密切,但他更具隐士气质,行事为人极为低调,他是单纯研究学问的人,在逆境中有一种尊严和沉稳。

《这两年的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在宣传营销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除了设计公司,很多插画师、概念设计师也逐步加入它的创作阵营。亓冠奇挑选了2018年和2019年华语影片的优秀海报设计,逐一具体分析其中细节巧思以及与影片的契合精妙之处。

《看不见的病毒战争》

继介绍了人类如何一步步控制天花、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霍乱、血吸虫病等疾病(见《读库1605》《读库1704》《读库1706》《读库1901》)之后,朱石生此次讲解了病毒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困难之处,以及人体免疫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武器,如何识别并消灭病毒并产生抗体。

《沛县律政江湖》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并出台了大量新的制度和政策,经过一场封建制与郡县制之争,郡县制成为大秦国策。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沛县丰邑人萧何成为获益最大的人之一。

  • “**残留邦人”采访录——吉井忍
  • 小本生意人——胥小燕
  • 落榜——李金声
  • 相信未来——梁一良
  • 捂住口鼻和脸蛋——李恪
  • 月上东山——秦玉兰
  • 电流之战——毛继军
  • 百年前的成都吃相——阿狐哥哥

1/“**残留邦人”采访录

日本战败后,**东北地区的“开拓团”踏上流亡之路。不少日本儿童被**家庭收养长大,一些日本女性为生存或养活家人而进入东北家庭,这些残留孤儿和残留妇人在日本被称为“**残留邦人”。

作者吉井忍是个七〇后,虽然在日本接触到**残留邦人相关的信息不少,但同时也意识到他们回到日本后的实际生活,大部分人知道的非常少。她笔下记录了三位当事者:处境与遗孤二代类似的**人汪楠,战败后与**人结婚并在晚年回到日本的中岛千鹤,以及用相机记录“**残留邦人”的摄影师江成常夫。听完这些讲述,你可能发现,七十多年前的战争,其实近在咫尺。

2/小本生意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胥小燕的父母离开家乡陕西汉中,来到咸阳,开餐馆卖大米凉皮。胥小燕以朴实的笔触,巨细靡遗地描写父母开餐馆过程的林林总总:食材准备、食品制作、后厨管理,以及身边各色帮工等,真实淋漓地再现出小本生意的不易。二十多年后,大学毕业后继续做餐饮生意的弟弟,和父母辈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3/落榜

1977年,“**”后的第一届高考,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已经当了三年知青,一心想离开农村的李金声,在仓促的备考之后,忐忑地走进考场,最终却因意外“押对题”而落榜。

4/相信未来

此文是梁一良以诗人食指为线索人物,串联起一众活跃于“**”时期的诗人,例如张郎郎、北岛、何其芳等。诗人的青年时代以精神创伤收尾,正如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记的七十年代。

5/捂住口鼻和脸蛋

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到今天,口罩和呼吸器的历史已有一百年。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这篇图文并茂的科普文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从原始的呼吸防护到可怖的鸟喙状面具,从矿井呼吸器到今天随处可见的外科口罩,我们用于呼吸防护的器具,都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革?

6/月上东山

秦玉兰是一位前图书编辑,在编辑《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的过程中,与翻译家巫宁坤先生通过邮件多番交流,成为忘年交,并在巫先生回国时有过一面之缘。《月上东山》里秦玉兰回顾自己与巫先生的交往,感于先生作为一代翻译家及一代学者的胸怀与风范。

7/电流之战

尼亚加拉瀑布旁有一座尼古拉·特斯拉的雕像,底座碑上写着:特斯拉的众多发明在1896年应用于尼亚加拉水电站上,开启了电力能源的革命。毛继军在一次游玩中注意到这个,动了心念探寻特斯拉的故事,走入了这场历史上最着名也最重要的一次科技争论。

8/百年前的成都吃相

1909年,《成都通览》这部“奇书”诞生,傅崇矩以七十多万字的篇幅,写下了一百年前成都的百科全书。阿狐哥哥深入挖掘“通览”中有关吃的部分,为读者详细介绍了一百多年前的成都人是怎样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实乃一篇读来甚感饥肠辘辘的文章。

  • 1-48 从北大到南大…………樊国宾
  • 49-92 在王府里上大学…………安枫
  • 93-117 除却群山无故人…………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 118-143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谋杀电视机
  • 144-165 影片背后的战争…………李宇飞
  • 166-247 那些最奇怪的大脑…………克韩
  • 248-310 私人文学史(续三·完)…………孙玉祥
  • 311-330“新闺秀派”…………王鹤
  • 331-341 梨花枪…………王永胜

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分踞南北,同经百年世事,各具血脉气质,或不拘一格,善开风气,或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上世纪九十年代,恰时代交迭,思潮涌动,作者樊国宾闻道两校,濡染其间,同学少年,浩然襟抱。《从北大到南大》里回首亲历之人之事,其风其史,金石之声隐隐,既是个人精神检藏,亦是家国一段过往。

北京早期的大学校园中,不少是由原来的旧王府和王府花园改建而来,辅仁大学就曾购得涛贝勒府和恭王府作为校园。1952年全国大学调整时,辅仁大学大部分院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涛贝勒府花园和教学楼便归属到北师大化学系,八十年代,化学系搬回北师大主校区,艺术系搬进花园。1996年,这座王府花园里的校园被评为**最美校区,她所具有的历史人文和园林价值,所散发出的气息,独一无二。安枫九十年代在此求学,离开学校多年,越来越觉得,曾在那样的皇家院落里读书、生活,真是可遇不可求。《在王府里上大学》所写便是这里的故人故事。

《除却群山无故人:马努斯岛监狱作品集》是伊朗库尔德裔作家贝赫鲁兹·布卡尼记叙其在马努斯岛拘留营六年苦难经历的着作,获得2019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总理文学奖(非虚构文学)等多个奖项。2019年11月,布卡尼前往新西兰并申请难民身份地位;2020年7月下旬,新西兰移民局宣布正式给予布卡尼难民庇护。本文《除却群山无故人》译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刊于《纽约书评》(2019年9月26日)的文章“Australia' s Shame”,既可看作是《除却群山无故人》的书评,又可当作另一个角度对全球性难民问题的思考。

2020年2月10日,电影《1917》获第九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混音三项技术奖项,全片沉浸式一镜到底的技术奇迹,实至名归。该片是导演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首次担纲编剧,拍摄以祖父“一战”亲身经历为蓝本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讲述了这部影片的拍摄缘起和技术实现细节,《影片背后的战争》结合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尝试还原与影片相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

超忆症、导航失灵、联觉者、幻听、幽灵肢体、人格解体障碍、活死人症候群……这些罕见的疾病缘自罕见的大脑构造,也带给患者不寻常的人生。《那些最奇怪的大脑》可以当成《不可思议:了解世界最奇怪大脑的非凡旅程》的读书笔记,用丰富的案例串联起大脑奇妙而复杂的各种机关、功能和运行机制。

《私人文学史(续三·完)》是孙玉祥该系列的终结篇,前三篇分别刊于《读库1305》《读库1503》《读库1804》。作者说看一本书,只是觉得它有意思,而不敢肯定它好不好,那个破旧立新的年代,也是好书标准重建的年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群女作家在时代的滔天巨浪下不掩锋芒,凌叔华便居其间。在《“新闺秀派”》里,王鹤老师考据严谨,细节丰富,凌叔华的人生故事绵绵铺展,她的幸运与困境,如鱼得水与步履艰辛。

枪是冷兵器时代的惯见武器,从何处来向何处往?妇孺皆知的丈八矛,“天下咸尚之”的梨花枪,难道真的穿越了?王永胜在《梨花枪》回顾了此枪法的传奇。

  • 1-112 阿来和他的嘉绒藏区---阿来 张同道
  • 113-149 “粉戏” 新演……………… 吴钢
  • 150-197 红星照耀铁十字---徐辰
  • 198-234 大片泡沫---王宇
  • 235-279 在花木掩映也唱不出歌声的枯井里---晨星
  • 280-309 用真实的数据来骗你---克韩
  • 310-341 诗人的“精神指纹”---杨浪

2017年1月24日-28日,2018年7月22日-30日,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两次跟随阿来回到故乡阿坝嘉绒藏区,导演张同道与作家边走边谈,完成了一次对故乡与记忆的回望。《阿来和他的嘉绒藏区》是这两次访谈的整理稿,也是这个系列的第四篇(毕飞宇、贾平凹和迟子建的访谈参见《读库1803》《读库1806》和《读库1902》),纪录片已于2020年7月播出。

从梭磨河边的穷小子到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文学是阿来自我教育的途径,“把我从一个简单的急于求成的人,变成现在可以不慌不忙,处变不惊,用非常平静的态度来感受这个世界”。自然、历史、宗教、人性与个人实践错杂交融,在阿来的回忆中舒展开来,故乡由此生出一种新的内涵:“其实故乡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投影,写故乡也是写自己。如果敢于真实地写出故乡的面貌,也是对自己的一个真实认知的过程。”

京剧《战宛城》在历史上曾被历代官府称为“淫戏艳曲”,是一出“粉戏”,官方将此戏定性为“宣扬淫毒奸杀者”。在戏台上同时展现战争场面和寡妇思春,需要高水平的场景布局、舞台调度以及表演功力。吴钢在《“粉戏”新演》中记录了1981年该戏首次恢复演出时的场景,定格了袁国林、陈永玲等演员极富神采的时刻。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动用全军对苏联发起闪电进攻,苏联的坦克装甲车辆呈现出劣势,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面对如此局面,苏联红军指战员转换策略,逐步有组织地改装、修复缴获的德国坦克和自行火炮,将其用于作战,渐渐扭转劣势,最终实现了苏德战争的胜利。徐辰的《红星照耀铁十字》用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历史图片讲述了这段搜寻敌军坦克的战争插曲,既体现了历史与战争的残酷,也彰显了人的智慧和力量。

2019年7月,筹备六年、投资七点五亿的电影《阿修罗》上映,三天后票房只有四千多万,随后主动撤档。从满怀野心到全盘失控,这部电影从侧面见证了**电影业泡沫的破碎。在乐观情绪弥漫的2014年,制片人杨真鉴试图效仿好莱坞“创世”,做真正的视效大片,希望借此激发空前的市场反应。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团队、资金、难度、内容等一系列未曾预料的问题凸显出来,剧组走向失控的深渊,最后只能潦草收尾。作者王宇在《大片泡沫》中深度采访了各环节主创,完整细致地呈现出《阿修罗》的整个崩盘过程,同时深入地剖析了大片制作背后的种种复杂细节。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伦敦暴发过一场严重的霍乱疫情,医生约翰·斯诺用空间统计和大数据挖掘的方式解除了这场危机。在疾病病菌理论尚未建立的年代,斯诺用科学的方式开启了历史先河。晨星的《在花木掩映也唱不出歌声的枯井里》挖掘了这段百年前的抗疫故事,与当今现实形成微妙的呼应。

现代生活深受数据统计的影响,但看似客观的数据背后可能隐藏着诸多谎言。《用真实的数据来骗你》可以看作出版于1954年的《如何用统计撒谎》的读书笔记,用详实的案例梳理和分析了数据统计中的种种陷阱。

《诗人的“精神指纹”》探究了“**”时期一首流行诗《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的作者之谜。这是一首非常狂热的政治幻想诗,一方面集中表现了整个红卫兵群体在1967年至1978年期间的一种“梦境”,另一方面又透着一种**人曾经的豪气和现在已消失殆尽的狂热。杨浪通过文本对比去判断和寻找这首诗的作者,不断咀嚼那个时代。他想追问的是,那种真实存在过的集体疯狂,就真的这么被忘记了吗?

  • 1-78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王健飞
  • 79-130 攀登者---张梁 口述|叶小果 整理
  • 131-161 三线厂子弟学校---李金声
  • 162-192 “世界的温柔的冷漠” ……… 爱丽丝·卡普兰 梁霄 杨芳州
  • 193-286 儒林入画---蔡小容
  • 287-323 基因时代的疫苗研发---朱石生
  • 324-341 分寸---傅谨

近十年来,主流媒体针对互联网的批判几乎从未停止。人工智能的出现,更加点燃了人们对于科技和道德关系的讨论。作为本世纪发展最迅猛的技术主体,互联网承载了人类的希望,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人们期待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世界大同”似乎未能实现,反倒因此形成一层层沟通壁垒;虚假信息的散布削弱了个体间的信任;言论传播门槛的降低,令一切概念单一化、扁平化……王健飞在《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中历数这些弊端,但也提出期待——尽管没有一家公司、一个产品或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以解决目前面临的全部问题,但这些都会成为不久之后的需求,进而演化为产品、解决方案与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大学才开始热衷运动的张梁,毕业后只身到深圳当信贷员,九十年代末开始参加户外运动,通过一次次登山,体验到挑战自我、征服高度的快感,从业余攀登者进化为职业探险家,用十四年的时间完成“14+7+2”(登顶全球十四座8000米以上山峰、七大洲最高峰,并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这一人类登山探险的终极梦想。《攀登者》便是由他讲述、叶小果整理而成的探险生涯记录,文中所收录的照片大多为张梁拍摄,展现了难得一见的攀登过程和诸多雪山顶峰景色。

《读库2002》里李金声曾回忆自己当年高考落榜的荒唐事,《三线厂子弟学校》讲的是他之前求学的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全国战备企业大迁移的开展,哈尔滨东安机械厂一批职工南下援建景德镇基地发动机厂,工厂遂在当地建立子弟学校。学校创办初期,各项条件皆不具备,甚至连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才逐渐拥有校舍,配备教材与师资,走上正轨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李金声作为第一批毕业生,详细记录了这段苦与甜并存的中学时光。

《“世界的温柔的冷漠”》是梁霄、杨芳州对《寻找〈局外人〉》作者爱丽丝·卡普兰的深度采访,通过九段问答,介绍了该书的成书经过,同时探索贯穿加缪写作生涯的精神世界。今天加缪对着我们讲话,而且他从未停止与我们讲话;他作品中的议题不会过时,一直映射着当今世界。

1955年,上海新美术出版社集结一批老辈连环画家,为经典名着《儒林外史》绘制连环画。画家运用老辣的笔触,再现了古代文人的俗与雅、精与憨、愚昧与机敏、市侩与超脱……更为原作增添生气。《儒林入画》一文中,蔡小容选取了《范进中举》《匡秀才》《沈琼枝》《盐商万雪斋》《枕箱案》《严贡生》《王冕》等名篇,另辟蹊径,赏析精彩画面,重读经典,还原老艺术家二次创作这部名着时的风采。

2020年初,新冠肆虐,全球爆发大规模疫情,而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方法就是接种疫苗。朱石生的《基因时代的疫苗研发》回顾了乙肝疫苗研发的过程,同时介绍人体的免疫机能、讲解病毒致病原理,并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对疫苗研发的启示。在新冠疫苗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当下,这篇文章亦能道出其背后的艰难。

**的传统戏曲,不少是以君臣相争为主题。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和功臣之间仍然需要保持微妙的恐怖平衡。傅谨的《分寸》以《打金枝》和《徐策跑城》为例,分析了君臣之间互相制衡的张力在传统戏曲里的表现,让我们看到政治中有趣的博弈。

  • 1-22 《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 喻柏雅
  • 23-105 《刘震云和他的延津世界》……………… 刘震云 张同道
  • 106-150 《日常有戏》---康泰森
  • 151-177 《战火边的童年》……………… 邹来权
  • 178-235 《网贷深渊》……………… 田宏科
  • 236-309 《非欧几何平话》……………… 贾辉军
  • 310-341 《正确的“天足”与“天乳”》……………… 王宇清

德国作家布克哈德·施皮南在《书情书》中讲述了爱书之人对于纸质书的迷恋。他开篇明言,自己“不想挖空心思去搜罗各种新鲜的理由为纸质书辩护”,而事实上,在神经科学与心理学领域,业已存在大量研究证实了纸质书的种种优点,只是这些并不新鲜的科学结论并未充分面向大众传播。喻柏雅(@私享史)在《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中探讨阅读和记住一本书所涉及的各种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机制,从中对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差异及优劣进行比较,最后指向那个终极问题:在数字阅读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如何看待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未来。

2017年9月13日,2017年11月4日-6日,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分别在纽约、河南省延津县西老庄村和塔铺中学,与刘震云进行现场访谈。导演张同道跟作家聊故乡,聊文学,共同梳理作家的写作脉络。

刘震云写过很多故乡的作品,他迷恋结构的力量和质朴的写作,认为结构能充分显示作家伟大的创造性,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比丰厚还要多的意蕴很难。作者就是要听那些说话没地方的人,被世界忽略的声音,他在这个世界上听到了什么,想说什么,想替谁说什么,后面有极大的、整个世界的沉重的、欢乐的、愤怒的、无言的,像地下的火浆一样的力量和背后的道理。

康泰森是一名摄影记者,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喜欢到街头巷尾拍照,混迹在人群中,低调、不张扬、静心观察、迅捷出手,获取心仪的瞬间。他认为,纪实摄影作品就是随着年代的久远而越看越有味,他想拍出老百姓的精气神儿,尽量把小事拍得风趣、幽默并有些内涵。《日常有戏》里选登了康泰森从2009年到2018年十年间拍摄的三十余张生活小品,展现他眼中有趣又具有当代特征元素和符号的生活场景。

邹来权老人是辽宁丹东人,在《战火边的童年》中回忆了七十年前自己六七岁时,抗美援朝期间在国内大后方的生活。钻防空壕躲飞机、帮志愿军缝改衣服、搞卫生大扫除、吃饭上学唱儿歌写慰问信……都是生活琐事,却又温暖无比。

田宏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跟“网贷”扯上关系,直到2018年6月的一天,他从成都回西安,进家门只看到女儿一人在家,老婆不辞而别跋涉千里去“买菜”。《网贷深渊》里记录了田宏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如何从网贷的局外人到救援人,从深陷其中到崩溃绝望,从抑郁麻木到生死挣扎,再到重回阳光下的过程。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完全基于**实验,是物理学最有魅力的方程之一,在其发表一百年后,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终于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当年爱因斯坦曾困惑于宇宙空间和引力场模型缺乏合适的数学语言,后来发现问题几乎六十年前就已被德国数学家黎曼建立的非欧几何所解决。贾辉军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里的第五公设入手,讲述经由一代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非欧几里得几何学何以萌芽并发展。

《正确的“天足”与“天乳”》是收藏家王宇清借由自己收藏的清末民初月份牌广告画,对民国初期兴起的“劝禁缠足”(天足)和“禁革束胸”(天乳)风潮的另类解读,月份牌画这一常见物品,如何体现又迎合着时代思潮。

2021年读库目录

  • DK-15
    • 当外界已经无锅可甩---张立宪&林海
    • 那个“双非一流”的自己---张立宪&白岩松
  • 从2000到2006
    • 2020年读库目录
    • 这一年的读库---张立宪
    •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2000–2006---马国兴
  • 他说
    • 为读而库---张立宪&张天娇
    • 把理想实现了才叫理想主义---杨溪
    • 不打折,不融资,不清高---彭珊珊
    • 《读库》百期话库事---刘柠
    • 完美的明天,不如不完美的今天---傅国涌&张立宪
    • 为美好时间而生---大J&张立宪
  • 手记
    • 如果我是书店老板
    • 他们不识谱,但他们会唱歌
    • 我们还是把孩子打一顿吧
    • 如果是我的孩子写出那篇高考作文
    • 重拾“文艺青年”这个字眼
    • 那些沉默,同样是在说话
    • 在南通,我遇见了这样的官员
    • 有趣不是到地方之后才有的
    • 重新出发,不再想他
    • 他俩在赔本的路上一路狂奔
    • 心窝子一掏十三年
    • 《读库》十八条
    • 读小库十二条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2100》是自《读库2000》至《读库20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20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72 上海浮生---田维堂
  • 73-135 百年前的交游---刘 涛
  • 136-176 诗的奇迹---姜红伟
  • 177-245 大业---张宏杰
  • 246-288 心病---余凤高
  • 289-324 文化人黑《三国演义》---刘 勃
  • 325-341 戴森印象记---卢昌海

1999年,在外打工七年的田维堂回到贵州老家结婚生子,当农民种地的日子过得依然艰难。一年多后尝试做生意、当学徒,并不顺利,2003年初,怀揣着“赚够一万块钱就回家”的梦想去了上海闯荡。在《上海浮生》里,田维堂回顾了自己一家三口在上海生活的九年光景,从跑户外广告到卖保险做房产中介,再到报社的广告部,还去参加电视台的海选节目,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在上海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在一家人觉得日子有奔头的时候,因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又举家回乡。

山西人刘涛喜爱收藏旧纸片,民国名片是他收藏的一个门类。2015年8月,他购得两册民国早期名片,名片的主人叫张振鹏,字凌霄,山西离石人,民国初期曾任临县第四区行政长兼警佐。此后,刘涛多方打听并实地走访,顺藤摸瓜搜集资料,用这批三百五十人的四百枚名片串联出一位民国基层官员的“朋友圈”通讯录,进而梳理出他的为官轨迹。《百年前的交游》对了解民国初期山西的历史状况、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特定的时代风尚或有助益。

2020年11月27日,诗人老木(刘卫国)去世,享年五十七岁。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编选的《新诗潮诗集》,被广大诗歌读者和诗歌研究者一致公认为**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最权威、最经典的“**现代诗歌第一选本”,对**现代诗坛影响甚大。2018年3月,姜红伟曾就诗集的编选和出版对老木进行采访,《诗的奇迹》记录下了这段宝贵的诗歌史。

张宏杰在《**皇帝的五种命运》自序里说,对于“写历史”的人来说,“皇帝”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题目,后来他有了机会在专栏里解读**帝王,陈列**人在皇冠重压下的各种表情,其中的“杨广”一篇,正是《大业》的前身。隋炀帝杨广可以说是古往今来被历史学家侮辱和损害的人中最严重的一个,张宏杰笔下的杨广,曾竭尽全力、机关算尽地夺取了皇冠,然后又狂喝酣饮权力之酒,毫无节制地榨取皇冠给他带来的快乐,最终死于权力之酒的酒精中毒症。

《心病》是余凤高《疾病入画》《不可言说之病》(参见《读库1805》《读库1903》)的续篇,讲述了艺术史上与五种病症——相思之疾、一夜白头、白内障、忧郁症以及自闭症相关的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艺术家的创作密码会被慢慢解读,而对自闭症儿童的天才及其神秘等诸多问题,科学家至今仍然没有搞清楚。

现在讲小说史,特别看重《三国演义》开山之作的意义,古代文人的看法却大不相同。后者的认知里有一条完整的鄙视链:史书>不可以虚构的“小说”>可以虚构的“传奇”>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白话小说,而在处于底端的长篇章回小说内部,《三国演义》得到的评价非常有趣。刘勃在《文化人黑〈三国演义〉》中遍举不同时代文人对《三国演义》的批评和赞美,倾向认为它是史传传统排挤民间传统的产物。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出生于英国,早年学数学,去美国后转行做物理,可以说,他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打通各种“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方法和领域,同行给他的评语是,“他也许会犯错,但从不乏味”。《戴森印象记》是2020年戴森去世后,科普作家卢昌海写的纪念文章,他自己阅读所得的“戴森印象”:由现实而梦幻,越来越梦幻……

  • 1-91 1583-1592---汪小智
  • 92-147 错误、边缘、野马---冷冰川 张立宪
  • 148-229 少年西湖记---傅国涌
  • 230-270 京剧院里的修图师---虞凯伊 张楠茜
  • 271-288 樋口一叶:在明治的尘世中---默 音
  • 311-323 太空中的“漂流瓶”---卢昌海
  • 324-341 至暗时刻---傅 谨

《1583-1592》可以看成是汪小智对**和欧洲这十年间若干关键时点历史演进的比较研究,这种打通时空的历史写作,展现了同一时间维度下的不同空间,东西方不同的世界观以及人性的共通之处。这边厢是历法的演变改革、宗教的矛盾,那边是白山黑水之地的蛰伏、皇权的争夺;这边厢西班牙国王在为测量东半球的经度问题费尽心思,那边的万历皇帝正登高为自己预选吉壤……

2020年9月19日,南通籍艺术家冷冰川在读库阅读基地与《读库》主编张立宪做了一次有关文与艺的对谈。女性、阅读、自然是冷冰川作品永恒的主题,此次从画家三百多幅作品中选出二十余幅,浏览他这四十年的创作生涯,聊创作中的所思所想。疏野的《闲花房之冬》,满载童年记忆的《鸟儿乖乖》,第一次在画面里用光的《秋虫夜雨》,用刀画出“云”“霞”的《流霞》……冷冰川的创作都不打草稿,一旦出现错误,就在错误里瞎跑,跑得远远的。

2017年,历史学者傅国涌在杭州开设了国语书塾,并多次将课堂放在西子湖边,山水和人文景观给课堂带来许多无法预想的新因素。《少年西湖记》源自傅老师的一个构想,带领童子们在季节的轮转和物候的变化中重读西湖,以“西湖的声色香味”为纲,将阅读、行走、课堂和写作结合。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游记之作,更像是一个知天命之年的童子师和童子们共同完成的西湖心灵史。

虞凯伊是上海京剧院的工作人员,2016年开始做京剧老照片的修复整理工作,四年间修复了一万四千多张照片。2020年2月,他把部分照片和京剧老录像上传到网络,公开分享,让上海京剧院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京剧院里的修图师》是虞凯伊自己对这些年工作的回顾, “做了这么几年,最后的价值就是要给大家看到”,文末集中展示了三十余张老照片,包括马连良的“四十八我”组图。

樋口一叶对**读者来说比较陌生,即便在日本,熟悉她作品乃至其生平的人也不多。因为翻译《樋口一叶选集》,整整十个月,默音都沉浸在一叶的世界中,读她的小说、日记,还找来一堆别人写她的资料。《樋口一叶:在明治的尘世中》是默音跟读者分享的她眼中的这位十九世纪末的小说作者。

今年距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先驱者”探测器已近半个世纪,五十年来,已先后有五个探测器飞出太阳系。卢昌海老师在《太空中的“漂流瓶”》中先对“飞出太阳系”这一概念做了界定,进而聊聊这些“漂流瓶”设计制造的故事,以及它们将会漂向何方。

《击鼓骂曹》里的祢衡面对曹操,只能佯狂发愤,并没有真正有效的手段去扭转世道和乾坤,满满的只有绝望。戏曲舞台上比祢衡更早的绝望者,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的吴汉,之后还有身负亡国剧痛的周遇吉和崇祯帝。无论是《吴汉杀妻》,还是《别母乱箭》,或者《撞钟分宫》,主人公都是看着挚爱的亲人以非正常的方式去死,不仅无能为力,更像是亲人离世的催化剂。这些戏曲史上最壮烈的诀别场面,傅谨老师谓之“至暗时刻”。

  • 1-17 从“深蓝”到“深思”---卢昌海
  • 18-39 “简单”的大事件---火耳
  • 40-85 今人重建黄鹤楼---醋醋
  • 86-143 我在北京派快件---胡安焉
  • 144-219 我在上海开出租---黑桃
  • 220-258 新冠高考---马国兴
  • 259-288 奥斯卡何以历久弥新---喻柏雅
  • 289-341 《四季》录音编年史---陈鹤之

1997年5月,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与IBM公司的超级电脑深蓝进行了总计六盘棋的对决,结果深蓝二胜三和一负,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在国际象棋领域以总比分胜出的方式击败人类顶尖棋手,也意味着人类在一系列更简单的同类游戏中全军尽墨。2015年,深思公司研发的初代AlphaGo开始与人类围棋手交战,随后不断更迭的AlphaGo将人类顶级棋手一一挑下马。卢昌海老师在《从“深蓝”到“深思”》里回顾了人类在此过程中的“雪崩式”溃败,也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人工智能跨越了好几个里程碑,其中的某些结果甚至超出了最大胆的预期。

火耳在《“简单”的大事件》里则记录了一个围棋迷面对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心路历程。

1978年5月,黄鹤楼重建工作重启,对外征集重建方案;七年后的1985年6月10日,消失了一百零一年的黄鹤楼开门迎客。主持重建的中南设计院设计师向欣然说:“人不能凭空去凭吊那一番古迹,有一个楼阁在那里,人们的寄托情思就有个地方可以着落了,武汉也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标。”《今人重建黄鹤楼》写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者醋醋盘点了历史上几代黄鹤楼的建设,一代代的毁灭与重生,黄鹤楼忠实传承上一代的记忆,又不断开拓创新。这个跨越千年的典型案例,象征了一个民族的韧性与自我修复进化的能力,醋醋觉得这对于彼时彼刻的武汉具有特殊意义。

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这一年多的时间,胡安焉先后在北京两家快递公司工作,《我在北京派快件》是快递员小胡记述的自己的生活,除了跟客户沟通、和同行相处,他还记下了对工作的反思。当获知很快就要脱离这份工作后,他发现自己大多数感受都是正面的、美好的,似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上海纪实频道2017年曾出品过一部叫“我在上海开出租”的纪录片,讲的是在上海开出租的崇明的哥的姐的故事,司机黑桃在《我在上海开出租》里记录的则是十几个乘客的小故事。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奔波于诸多隧道高架,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每一天都大概相同,每一天又有每一天的新鲜。

《读库1503》《读库1803》刊发过马国兴记录儿子马骁备战小升初及中考的文章,2020年7月,马骁走进了高考考场。网络媒体定位这届考生是“生于非典,考于新冠”,新冠疫情是许多大人的启蒙课,也是许多孩子的成人礼。在《新冠高考》里马老师总结说,2020年高考,除了因疫情延期,与往年似乎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作为全世界最负盛名、最受瞩目的电影奖,奥斯卡在其近百年历程中从未停止过革新演进。喻柏雅在《奥斯卡何以历久弥新》中详解奥斯卡的会员构成、影片入围资格和评选机制,引述奥斯卡历史上的各种数据和经典案例,分析与之伴生的美国电影业态和社会状况,由此揭示奥斯卡为迈向公平公正之路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

《四季》是巴洛克时期协奏曲之父维瓦尔第的代表作,创作于1725年前后,每首曲子都附有一首十四行诗,音乐的乐句对应十四行诗的每一句。《四季》几乎可以说是自巴洛克以来最容易理解,也是目前最流行、最通俗的古典音乐。古典乐爱好者陈鹤之在《〈四季〉录音编年史》里梳理了《四季》的众多录音版本,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晚期风格,到六七十年代的巴洛克回归、八九十年代本真主义盛行,这种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古典音乐在二十世纪的发展趋势。

  • 1-150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莫言 张同道
  • 151-215 母亲的病---山山
  • 216-239 这一年的电影海报---亓冠奇
  • 240-301 松风水月归辋川---贾珺
  • 302-341 赛博与朋克---不不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是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跟随作家莫言数次回到高密,并赴龙口、长岛、济南等地拍摄,以及在北京进行访谈之后的整理稿。导演张同道跟莫言聊故乡、聊童年、聊父辈、聊成长,同时聊作家一系列作品诞生的故事以及作家的心路历程和影响他的人。他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作家,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历史用文学的方式,给它一个记录。在访谈最后二人谈到诺奖,莫言说一个作家最终真不是靠数量,而是靠作品的质量来取胜的。

《母亲的病》是一位九零后作者对自己家庭的记录。母亲操劳大半生,一直为疾病所苦,头痛、高血压、贫血、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肌肉疼痛等等。全家人因为母亲的病痛四处求医问药,母亲自己几乎到了乱投医的地步。从这段2017年到2020年的记录中,也可以看到**县城普通家庭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生活变迁。

电影海报既可以说是所有视觉艺术的集合体,同时又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一张好的海报能够说服观众产生观看影片的欲望。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电影院连续关闭了数月,许多电影的上映计划都被打乱,电影海报的数量也随之减少。《这一年的电影海报》是亓冠奇继《这两年的电影海报》之后盘点的2020年优秀海报,所选十一张电影海报无论从图像运用、字形运用、色彩运用,还是平面构图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点与风格。

天宝初年是大唐盛世的最高潮,也是唐代文化最灿烂的一刻,诗坛巨星荟萃,画坛高手云集,书坛名家辈出,乐坛精彩纷呈,造园领域同样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但直到王维的辋川别业建成,才达到真正的顶峰。这座园林可谓王维心灵的归属,同时也是诗、画、园汇为一体的艺术杰作,唐代诗人在此园林中集体亮相。辋川别业虽然躲过了安史之乱,至晚唐已逐渐颓败,但其造园意匠以及诗、画、园三位一体的模式,对同时代和后世园林的影响更为深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贾珺老师所写《松风水月归辋川》,便爬梳了这段草蛇灰线、伏脉千载的历史沿革。

1982年开始连载的漫画《阿基拉》曾神奇地预测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因重大灾难而停办,同名动画电影入选《连线》杂志评选出的影史最佳科幻片,作者及导演大友克洋成为日本赛博朋克的开创性人物。此前,1960年代,菲利普·迪克为赛博朋克世界开一道门。1970年代,朋克兴起。1980年代,弗诺·文奇在这个世界里描绘出赛博空间,布鲁斯·贝思克把这个世界命名为cyberpunk,不懂电脑的威廉·吉布森编出的《神经漫游者》,将cyberpunk广为传播。不不在《赛博与朋克》里从cyberpunk这个单词的产生演变入手,介绍一波波掀起赛博朋克浪潮的经典。

  • 1-72 蝴蝶之家---符晓莉 口述 | 叶小果 整理
  • 73-187 垄断的困境---王健飞 陈啸雨
  • 188-209 守尸十五年---冯翔
  • 210-272 刻画不朽---赵晓
  • 273-290 犯错是常态,而不是例外---克韩
  • 291-308 日本人真的很**吗?---张宏杰
  • 309-331 疑似神仙眷侣---王鹤
  • 332-341 银河系宜居报告---卢昌海

《蝴蝶之家》由蝴蝶之家现任负责人符晓莉口述,叶小果整理。“蝴蝶之家”是**第一家儿童临终关怀中心,2010年由英国夫妇金林女士和古英俊先生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支持下创办,开展儿童舒缓及临终关怀的护理服务,接收从福利院转送过来的孤残儿童。本文不仅介绍了蝴蝶之家的创办过程和艰难维持,也带读者见证生命的奇迹,更在传达现代临终关怀服务包括儿童舒缓护理的理念,希望对更多人有启发和借鉴。

垄断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人类在短短的几百年里已经驯服了大部分垄断。二十世纪最后的十年,反垄断成功驯服了互联网行业的前身计算机与软件行业。但互联网的出现,让垄断又短暂地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垄断的困境》作者王健飞曾写过《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见《读库2005》),本文继续探讨这个领域的话题,尝试提出一种全新的框架,即有效垄断和无效垄断,来重新审视企业垄断行为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这些影响向社会福祉有利的一面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沈阳,曾发生过一起闻名全国的“湖西饭店纵火案”,也被称为“**最大骗保案”,遇难九人。遇难者家属因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要求打官司,有五具尸体存放在老葛承包的沈阳市胸科医院太平间里,一存就是十五年。2017年7月,为写老葛的故事,《守尸十五年》一文的作者冯翔去了胸科医院一趟,发现那个太平间还在,心力交瘁的老葛搬去南方跟女儿一起住了。

赵延年被公认为国内创作鲁迅形象最多的版画家,最早的一幅《抗议》创作于1956年。1961年完成的黑白木刻《鲁迅像》最广为人知,这幅作品采用被李桦先生称为“晕刻法”的刻作手法,黑白木刻中出现灰色,此技法也成为赵延年对现代木刻创作的一大贡献。赵晓在《刻画不朽》里深情回忆父亲创作鲁迅题材版画的往事,集中展示了二十余幅赵延年的木刻作品以及一批珍贵的素材画、工作照,极其难得。

克韩老师在《犯错是常态,而不是例外》里以一个实验讲起,模拟框架效应对日常决策的影响:人们在面对不确定的选择时,往往依赖于对事物的描绘,而不是事物的实质。框架效应现今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提出者是两位以色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前者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犯错是常态,而不是例外》讲的就是两人的故事,他们通过一系列精妙设计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类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即人类并非总是能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最佳选择,原因是他们其实也搞不清哪个是最佳选择。

虽然日本在其他方面给人以谨慎、保守的印象,可唯独在性的领域非常开放,开放到其AV产业独步世界。张宏杰老师的《日本人真的很**吗?》从朝鲜通信使的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婚俗和性观念入手,同时结合日本本土的伦理传统来阐述其性观念为何与近邻**和朝鲜如此不同。

关锳字秋芙,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杭州才媛的诗会雅集中,经常能看见她的身影,朋友们称她和蒋坦为神仙眷侣,和美、默契,不亚于李清照赵明诚。林语堂也偏爱秋芙,说她是有“艺术脾性”的人,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性,善于感悟与享受自然之美,并节译了《秋灯琐忆》介绍给西方世界。王鹤老师在《疑似神仙眷侣》中写道,这段后人眼中白璧无瑕的爱情神话,其实已有裂纹瑕疵。

宇宙中有没有其他智慧生物?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迷人问题。卢昌海老师的这份《银河系宜居报告》,以银河系为例,看看智慧生物究竟适合生活在哪里。这份报告不仅提供空间信息,而且包含了时间信息,即不仅告诉我们银河系里哪里最宜居,还告知什么时段最宜居。太阳系恰巧就位于“在银河系生活的最佳地点及时间”。

  • 1-119 杨家旧事---杨苡 口述 | 小隐 整理
  • 120-168 梅夫人与程夫人---吴钢
  • 169-187 最后一课---何雨珈
  • 188-209 家猫名唤穆尔西---何伟(Peter Hessler)
  • 210-294 先驱,建构主义及新工具---刘宇
  • 295-327 帝王家---张宏杰
  • 328-341 莎剧中的性---王巍

《杨家旧事》是由杨苡先生口述,小隐整理的家族往事。杨苡,1919年生于天津,1949年后大陆第一个《呼啸山庄》中译本译者。其父杨毓璋系天津**银行首任行长,其兄为翻译家杨宪益,姐姐杨敏如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姐夫罗沛霖为**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杨苡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家族从此一落千丈。文中杨苡回忆年少时在天津的生活求学经历,包括亲人的各种境况,“关于杨家,我知道的并不多。现在知道的一些,有不少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看来的” ,也表达了自己对旧式家庭的态度。

京剧四大名旦中,梅兰芳与程砚秋的关系最为密切。程砚秋是给梅兰芳磕过头的徒弟,他的婚事也是师父的原配夫人王明华给张罗的。梅兰芳的第二位夫人福芝芳与程夫人果素瑛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两位夫人一辈子相交相知。吴钢先生跟梅程两家相熟,有机会见证了许多两家交往中的动人瞬间,《梅夫人与程夫人》里还可以看到梨园世家的风范。

2021年7月1日,何伟结束自己在四川大学的课程,即将回美国。何伟的好友何雨珈应“故事硬核”之邀记录下这最后一堂课,并回顾他最近两年的生活与创作。何伟曾对学生说,记录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下**发生的事情,就值得大家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好好记录下来,不管你们写不写,发不发表。

《家猫名唤穆尔西》是何伟几年前写的,主角是何伟一家在埃及生活的五年中领养的一只猫,他在最后一堂新闻与纪实文学导论课上与学生们讨论的文章正是这篇。

编程教育,或者说计算机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计算机诞生之初,但如今的计算机并没有像人们曾经期望的那样改变教育,甚至个人计算机本身也在逐渐背离个人化计算的愿景。刘宇在《先驱,建构主义及新工具》里回到过去,重新发现儿童编程先驱西摩·佩珀特,以及影响他和受他影响的一代人在探索编程学习对孩子教育和成长影响的思考。

有明一代,朱元璋子孙数量的急剧膨胀,不但在**历史上空前绝后,也是世界人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张宏杰老师的《帝王家》从这种现象背后的制度驱动入手,细述开国之君的后代的作为和亡国之君的子孙的遭遇,解析这座两百多年明王朝大厦的瓦解。

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关于性的内容,《罗密欧与朱丽叶》尤其如此。此剧注重戏剧情节的发展,轻松、乐观,问世几百年来,一直得到观众的钟爱,被频繁搬上舞台,也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早传播到西方世界以外并得到广泛接受的作品。《莎剧中的性》探讨的就是这类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无法回避的肉体情欲。

2022年读库目录

  • DK-16
    • 大时代的小确定---张立宪&陈晓楠
    •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张立宪&李松蔚&陈晓楠
  • 从2100到2106
    • 2021年读库目录
    • 这一年的读库---张立宪
    •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2100–2106---马国兴
  • 他说
    • 美好生活不是用来秀的---刘柠&杨芳州
    • 未来,医生会消失吗?---汪诘
    • 《史记》的写法---刘勃
    • 毕飞宇:我精神上的故乡是汉语---毕飞宇&张同道&张立宪
    • 读库为什么要做漫画?---铁雄
  • 手记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稿件(二)
    • 编辑的行业剧
    • 所以《读库》卖不了一百四十亿本
    • 你大概是对读库有什么误解
    • 我们探访了一座有六个人的城市
    • 我为数不多的美德之一
    • 推送时代的悲伤
    • 投简历的时候可以不问薪水
    • 2022怎么读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2200》是自《读库2100》至《读库21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21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68 二十五种营生---常宁
  • 69-111 叶落归根---绿茶
  • 112-133 劫中护书记---马伯庸 吴真
  • 134-195 故人温情---吴夜雨
  • 196-246 办证---尹甯
  • 247-296 次子穆加贝---克韩
  • 297-326 福里杰斯公馆的前世今生---史烨婷
  • 327-342 上帝是左撇子吗?---汪诘

《读库2201》共包含八篇文章。

《二十五种营生》中常宁回忆了自己父亲这一辈子从事的行当,从种菜开始,以清洁工结束。作者常宁算是典型的“六八一代”,走出农村到城市的大企业工作;老父亲四十年代出生,年轻时爱闯荡,壮年赶上改革开放,算是当时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村能人,凭着自己的感觉,为养家糊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搞,忙碌一生,也辛苦一生,晚年却认为过了自己不满意的一生。本文虽是常宁所写的家族故事,也能从中看到父亲那一代人的生活轨迹。

十年前绿茶写过一篇《父亲在工地》(见《读库1205》),讲述六十岁老父亲进城打工的经历。2012年春天,她和小弟开车把父母和他们在武汉生活多年积攒的物品送回老家。这十年间,每逢节假日绿茶都会回去待几天,小长假两三天,春节六七天,时间最长的是2020年的疫情期间,近四十天。每次回老家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老年人的乡村。《叶落归根》是她的一组回乡偶记,记录了她眼中的迟暮乡村。

1937年淞沪战役后上海沦陷,文化界人士纷纷向大后方出逃,而郑振铎却毅然留在危机四伏的孤岛。1940年1月至1942年12月,“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购藏文献行动”在郑振铎的带领下展开,他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阻止古籍外流。**人民大学文学院吴真老师为钩沉这段几乎隐没的史事,先后多次穿梭于中日两国,遍访材料,颇下苦心。马伯庸征得吴真老师同意,略做整理,重叙成此篇《劫中护书记》。

作为文学家、**家、教育家的鲁迅已被世人熟知,而作为美术鉴赏家与活动家的鲁迅,特别是他编辑《北平笺谱》、复刻明代《十竹斋笺谱》的经历,许多人还很陌生。吴夜雨在《故人温情》中带读者浏览鲁迅与众多友人,尤其是跟郑振铎先生有关笺谱的通信,一同感受大先生那一片如今少为人知的融暖真情。此文后另附有《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的介绍和部分笺纸内页,精美雅致,令人回味。

《办证》是尹甯记录自己办一张房产证的过程,从2004年到2021年,耗时十七年。他原本想靠坦荡沟通办好事情,但在跟开发商、建筑公司、街道办、信访办、法院、派出所、财政所、律师、邻居业主、中介公司、人社局、税务部门等各方打交道中,发现不得不动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关系,其间他也经历了装修房子、结婚入住新居、换工作、生养小孩、父母离世、市区购房、二孩降生等种种,麻烦不断,生活总在继续。

穆加贝1924年2月21日出生于津巴布韦库塔马,2019年9月6日在新加坡去世。他去世时,世界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称他的一生是“从人民英雄到暴君”,他的死是“无情暴君之死”。克韩老师的这篇《次子穆加贝》援引《与穆加贝晚餐》一书作者海蒂·霍兰德的调查采访,对比并探讨穆加贝的成长及其后与周围亲人朋友同僚的关系,试图还原他逐渐自我毁灭的心路历程。

史烨婷曾留学法国,2013年作为志愿者协助屋主勒诺丹夫妇为波尔多市的福里杰斯公馆做导览。这篇《福里杰斯公馆的前世今生》不仅从结构、艺术风格方面介绍了这座波尔多建筑,更描绘展现了这栋房子首任主人亨利·福里杰斯的跌宕一生。在福里杰斯公馆落成八十一年后的1999年,勒诺丹一家被其历史和建筑风格吸引,决定买下,并花了五年时间修复,最终让这所老房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1956年以前,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上帝不偏爱任何方向,宇宙中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是镜面对称的。这在物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宇称守恒,它和能量守恒一样,被认为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是金科玉律,是共同信念。1956年剧情发生了反转,催动这一反转的正是杨振宁、李政道以及吴健雄等人。汪诘老师的《上帝是左撇子吗?》讲述了这段堪比好莱坞大片的悬疑故事。

  • 1-81 素锦的香港往事---刘涛 百合
  • 82-138 中师二班---骆淑景
  • 139-200 **诗的“哥德巴赫猜想”---谭夏阳
  • 201-225 守护看似日常的生活---栾颖新
  • 226-244 巨大的沉默物---船长
  • 245-329 《水浒》六题---刘勃
  • 330-342 彭罗斯与黑洞---卢昌海

《读库2202》共包含七篇文章。

《百年前的交游》(刊于《读库2101》)的作者刘涛,除了收藏民国名片,还收藏民间书信。2013年他在上海文庙淘到八册装订好的书信,是周素锦女士从香港寄给上海亲人的,从1956年10月5日到1976年12月28日,跨跃二十年,共三百余封,近四十万字。刘涛和百合一起梳理这些家书,在《素锦的香港往事》里缓缓再现她在香港生活二十年的日常起居、生活琐事,以及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这些信札,能让我们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

1986年9月1日,高中毕业八年、当了两年代课老师的骆淑景走进运城地区中等师范学院芮城分校的大门,成了一名师范生。全班五十多名同学刚入学就知道,两年后,只有一半的人可以转正。《中师二班》是骆老师根据当年的日记和信件记录的校园生活,上课考试、恋爱玩耍、谈心写信、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求人办事,偶尔想起,仍会被那段青春的激情点燃,连同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甚至有一丝丝的感动。

1998年,一支德国交响乐团来京演出,演奏的曲目是百年前马勒创作的《大地之歌》,乐曲当中的歌词则来自一千多年以前的**唐诗。为搞清楚乐章对应的原诗,各方人士从各个角度基于自己的专业提出种种可能,甚至在报纸上展开讨论。诗人谭夏阳将这些抽丝剥茧的过程记录在《**诗的“哥德巴赫猜想”》里,同时也想了解一百多年前,唐诗是如何传播到国外,并让国外艺术家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其创作的。

花森安治被誉为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在《生活手帖》工作三十年,倡导在惜物和节约的前提下过一种好的生活,以匠人般的精神,一手打造出日本杂志界的奇迹,《生活手帖》销量从一万册达到一百万册以上。《守护看似日常的生活》里,栾颖新细细总结归纳花森安治作为全能型媒体人的工作心得,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生活手帖》为何能成为一本优秀的生活杂志。

2022年3月27日第九十四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沙丘》独揽六项大奖,其原作小说在1965年出版后即摘下“星云”“雨果”双奖,风靡半个世纪,跻身“史上最伟大科幻小说”之列。科幻,尤其是太空歌剧这一分支,是一种建立在光年尺度上的类型。无垠的时空赋予了创作者某种自由,允许他们想象无法抵达的远方,进而创造超出想象的物品。科幻作家和电影导演对“巨物”的痴迷是否能抵达科幻的核心趣味?在《巨大的沉默物》中,未来事务管理局的船长同学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宋代是**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不需要这么多农民,他们涌入城市,成了城市里的游民。刘勃老师的《〈水浒〉六题》开篇从游民的行为方式来解读水浒故事,这些故事的发展不是在农村,而在城市。《水浒》的世界,是古代社会真实存在的一种面相,现代社会也未必就没有。今天的游民阶层,某些方面也许好一些,但很多心理,和传统之间仍存在着某种延续性。

2020年10月,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和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及美国天文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研究都是关于黑洞的。《彭罗斯与黑洞》里,卢昌海老师用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了数学家在发现黑洞形成这个纯理论研究中的贡献,并解释彭罗斯所从事的黑洞研究是怎么回事。

  • 1-57 NFT---汪诘
  • 58-95 NFT精神史---史中
  • 96-191 钢琴传奇---刘诗昆 口述丨王天兵 撰写
  • 192-238 广东打工记---田维堂
  • 239-262 老农之死---张家渝
  • 263-289 给郑渊洁写信的孩子---冯翔
  • 290-323 人烟稠密处的惊悚---沉舟
  • 324-342 我心安处---傅谨

《读库2203》共包含八篇文章。

2021年被称为NFT疯狂年,各种NFT拍卖会上的成交额屡创新高,令人咋舌。买家买下NFT,买的是什么呢?到底是赌博还是投资?本期前两篇便聚焦在近几年广受关注的“非同质化代币”即NFT上。汪诘的《NFT》从区块链和加密币钱包讲起,看NFT如何从一个概念变成某种共识,探讨NFT的购买、铸造以及未来的应用:或许NFT并不是让数据价值变现的唯一解决方案,但至少是目前最有希望的一个解决方案。史中的《NFT精神史》则是从精神源流的角度,给读者串讲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安迪·沃霍尔、马特、克里斯托弗·普尔、乔·鲁尼、沃特金森和霍尔等各色人物,到NFT网站,理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路径。

刘诗昆幼年开始学琴,被誉为“钢琴神童”,十二岁进入**音乐学院附中就读,十七岁破格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钢琴大赛,十九岁参加第一届柴科夫斯基大赛获第二名,自此于世界乐坛崭露头角。1960年9月赴苏联留学两年,后回母校任教,与叶向真完婚。《钢琴传奇》由刘诗昆回忆,天兵老师记录,后者依据口述,核对每个背景的原始资料,还原细节,启发前者回想,如此往复,历时三年多,描绘出一位钢琴奇才的青春成长和命运轨迹。

田维堂曾在《上海浮生》(刊于《读库2101》)里讲述自己一家三口在上海生活的九年光景,《广东打工记》可以看作此篇的前传,讲的是1999年他回贵州老家结婚前在广东的打工经历。1995年,田维堂辞掉民办教师的工作,偷偷离开遵义跑到东莞,辗转于不同的工厂,设计过包装纸箱,给电视配件做质检,在厨房帮工,甚至陷入传销旋涡,受过骗也骗过人,阴差阳错认识意中人后,一起结束了在东莞的生活。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称“自杀”为“宁可死而不愿活的行为”,多年来,自杀一直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之一。**的自杀率在过去二十多年下降明显,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但七十岁以上农村居民的自杀率一直较高。自杀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还是为社会决定, 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老农之死》是张家渝得知重庆老家同村一个老农民上吊自杀后的思考。作者想办法打捞死者生前的痕迹,尽力还原老人生前的境况,想弄明白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自杀的原因。

2021年12月15日,郑渊洁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1985年创刊的《童话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这本由他一个人支撑三十六年的杂志要跟读者说再见了。冯翔是三十年前《童话大王》的小读者,对其中的“郑渊洁与皮皮鲁对话录”栏目印象颇深,《给郑渊洁写信的孩子》是他得知杂志要停刊后对当年写过信的小读者的采访,也写出他这个资深读者的反思。

“惊悚电影的发汗药理学”是沉舟2020年在vocus开的专题,原是他为创作推理题材作品做的笔记,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在拉片立传,用大量剧照截图对照讲述两部惊悚电影。《人烟稠密处的惊悚》为该系列的第十二篇,传主是把镜头对准“都市型惊悚”的《后窗》和《怪房客》。两者选择“窥视”这一共同剖面,切开城市生活的惊悚性:一部选择做主体,一部选择做客体。

戏曲界有一类被称为“义仆戏”的剧目——仆人心甘情愿地替主人付出自己或亲人生命,曾因其“欺骗性”一度被禁演。傅谨老师说,他是不相信那种看戏就会把人带坏的理论的,那多半是一种威胁。推究戏曲里替主而死的仆人的心理动机很难,《我心安处》里介绍了《一捧雪》《南天门》《九更天》(《未央天》)《铁冠图》等义仆故事,看完会发现,仆人之牺牲,都有比纯粹的主仆关系更复杂的内涵。

  • 1-149 互联网与**后现代性呓语---王健飞
  • 150-179 我的父亲王洛宾---王海成 口述丨叶小果 采写
  • 180-199 晁盖三打祝家庄---吴钢
  • 200-253 1161:采石之战---张锐强
  • 254-296 戏里戏外说硅谷---吴晨
  • 297-342 开本即王道---刘柠

《读库2204》共包含六篇文章。

2020年和2021年,王健飞曾在《读库》发表《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和《垄断的困境》,广受好评。今年,他带来八万字的新作《互联网与**后现代性呓语》。近几年,我们在互联网上目睹了越来越多的争端,包括个人对个人的,个人对机构的,机构对机构的,国家对机构的……这些争端中,对立的阵营越发清晰,同时,它们引发的互联网舆论战也已开始影响到现实世界。王健飞认为,现在人类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一种现代性危机,亦即现代性与后现代之间的对立。本文中,他尝试回答:为什么作为整体性的人类社会仍在进步,而个体却越发难以从中受益,或越发难以感受到这种受益?

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出生于北京,1996年3月14日在**乌鲁木齐去世,后被安葬在北京的金山陵园。王洛宾一生创作改编了一千多首歌曲,被誉为“西部歌王”,但知道他穿过五次军装、两次囚装的人并不多。王老晚年,小儿子王海成开始逼着自己记录父亲的故事,去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走访曾经与父亲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和一些历史事件的知情人,想把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洛宾介绍给大家。《我的父亲王洛宾》中,叶小果记录下王海成为“还原王洛宾”做的努力。

1976年北京工人俱乐部上演了一出《三打祝家庄》,是“**”后恢复排演的第一出传统戏,这次演出中最奇怪的地方,是自始至终没有宋江上场,而是改为由晁盖带领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这出京剧舞台上绝无仅有、空前绝后、最不可思议的“晁盖三打祝家庄”的荒谬一幕被吴钢拍摄下来,底片留存至今。本文中,吴钢解释了排演的前因后果,更将1976年的演出照与1981年**京剧院重排时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精彩演出照一并展现。

公元1161年,也就是正隆六年,金国第四任皇帝完颜亮决定撕毁绍兴和议,南下侵宋,意欲统一**。这位当了十二年皇帝却没有谥号的完颜亮,史称海陵王,在篡位夺权之前就立下此生三志。他为何会有此志向,为达目的做了哪些准备?他始终向往的临安,宋廷在如何应对?长江采石矶,雄心勃发的完颜亮未料到,自己会遇到曾打过照面的贺正使虞允文,而后者将阻断他的南下之路。张锐强在《1161:采石之战》里说,采石矶对于虞允文只是灵光一闪,正因如此才格外值得说说,因为人人都可以仿效。

2022年春,三部描述硅谷创业故事的美剧(《辍学生》《初创玩家》和《超蓬勃》)分别登陆三个流媒体平台,一时间好不热闹。用电影和电视剧来描绘一个时代的商业故事,在好莱坞并不新鲜。《戏里戏外说硅谷》中,吴晨以这三部美剧为切入点,探讨硅谷创业模式的变化,特别是一〇年代后创业潮的风向变动、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关系等。

十五世纪,古腾堡的铅合金活字印刷术问世,图书业被重新定义,随后威尼斯的出版商逐步形成对印张尺寸的规范,从而奠定了现代制本装订业的基础。“读书人和藏书者”刘柠盘点书架,结合自己的阅读和观察,梳理了改革开放至今,特别是过去二十年,**图书的小开本之路,可谓一小部“非主流”的出版发展史。他认为,制本装订的经济性和作为知识载体的图书的美学标准,都指向一个地方:开本即王道。

  • 1-83 苏格兰来的洋大夫---朱石生
  • 84-123 从知青到检察官---李金声
  • 124-190 出差---小生
  • 191-259 家山寄畅卧林泉---贾珺
  • 260-313 八十四秒---唐瞬
  • 314-342 贰臣心迹---王鹤

《读库2205》共包含六篇文章。

科克伦(中文名科龄)出生在苏格兰,三十岁时被派往**做医疗传教士。在治病救人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在本地建医学院培养出现代医生,再建医院帮更多的病人。四十岁时,他一手主导推动的协和医学堂在北京建成。四十六岁时,也是协和首届学生毕业后不久,科龄回国。“医学大神”系列作者朱石生在《苏格兰来的洋大夫》里回顾科龄在**这十几年的奇遇,正可看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社会、医疗卫生、教育、**意识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

李金声曾在《读库2002》发表过《落榜》,《从知青到检察官》是为续篇,讲的是他落榜后第二年,1978年参加高考,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进入省政法学校,毕业后没能如愿进公安系统,机缘巧合去了省检察院工作的经历。他说自己的人生,几乎都不是他主动的选择,而是由一连串的偶然决定的。

《出差》是作者小生回忆自己1992年从煤炭工业管理学校毕业,进入煤炭运销公司工作不久后的出差经历。1992年12月底到1997年12月底,五年时间,他在外出差总计四十三个月,几乎一直在路上。从山西广灵出发,上北京、下锦州,又去山东,核煤款拿凭证,被人骗打官司。而进入新世纪,他终于不用再出差时,市场环境的变化,让曾经世人眼中的稳定好工作变得朝不保夕。

寄畅园坐落于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原名“凤谷行窝”,明万历年间由秦燿改建后借王羲之诗句“寄畅山水阴”更名,距今已四百多年,是江南著名的别墅园林。《家山寄畅卧林泉》是贾珺老师“园林故事”系列的第七篇,主角寄畅园是第二座保留至今的园林,作为最典雅的江南文人园林,融儒释道文化于一炉,保留了江南叠石大师张氏的杰作,从其演变也能看出明末清初造园艺术风尚的巨变。而无锡秦氏家族世代守护寄畅园达四百多年,更是堪称奇迹。

2018年,本田为超级幼兽Super Cub诞生六十周年拍摄了一支短片,时长八十四秒。2022年,唐瞬为完成一条视频广告的创意提案,开始自己的“Super Cub之旅”——将八十四秒的动态视频分解成六十八张图片,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和掌握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还原短片的拍摄思路。这个复盘过程也解答了他自己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并让他收获了自己的“观看之道”。

《贰臣心迹》是王鹤继《秦淮之水异香澌》(载《读库1205》)之后再度写龚芝麓和顾媚的故事,前篇以眉楼女主人为重点讲龚顾情缘,此篇则侧重龚芝麓的心路历程。他是清初贰臣群体中很重要的一位,既在新朝中宦海沉浮,又仗义回护旧友至交,当舆论攻势高涨,他是如何自处的。

  • 1-158 窑洞渐远---李晨
  • 159-180 北京的房子---赶年
  • 181-268 以书为生---不不
  • 269-329 用海报合个影---陈腊
  • 330-342 乔布斯的“不当医疗”---徐冰

《读库2206》共包含五篇文章。

《窑洞渐远》是李晨带来的跨越十年关于窑洞建筑及民间生活的考察记录。黄土高原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塬区、台塬区、河谷与平原,窑洞在每个区域都呈现出不同样貌:黄土丘陵和塬区的断面地带发展出靠崖式窑洞,黄土台塬中心和平原地带多是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出现时间较晚,可以在地面上用石头、泥砖、青砖等材料起券,发展成窑院、庄园,将窑洞民居的范围扩展到黄土高原之外。二十一世纪初,李晨及其团队开始在黄土高原上走访,去往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实地调查,探寻人们的生存现状和往昔。

1982年,赶年还只是北京林学院一个大二的学生,一个傍晚坐公交路过德胜门,不经意间望见玻璃窗里的一束灯光,让他萌生了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一扇窗的念头。二十年后的一个秋冬,这个念头终于被激活,作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将买房、装修、租房和卖房的经历写成《北京的房子》。

《以书为生》回顾了二十世纪的出版往事,作者不不选择了十个(组)人物或事件作为切入点,跨越东西方,从出版的启蒙、传承、盈利、渠道、设计、策划等角度,既回顾出版人的经历,表现他们的书生意气,又梳理以书为生的出版业旧事,探讨大环境给出版业带来的变化。

陈腊是个资深影迷,同时也是个平面设计师,曾在《读库0703》发表过《自制CC版**电影》,《用海报合个影》是该篇的续文。作者发起“**老电影海报再创作计划”,本文选了他新创作的二十部老电影海报,配上他的创作解读,希望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2011年10月5日下午三点,五十六岁的苹果公司董事长和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人们对他的死亡原因多有争论。徐冰在《乔布斯的“不当医疗”》中借助公开资料试图还原乔布斯诊断及治疗的时间线,让大家对“如此聪明的人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了不同判断。

2023年读库目录

  • DK-17
  • 从2200到2206
  • 他说
  • 未来的阅读,与阅读的未来
  • 一个秩序正在崩溃的时代
  • 阅读能治病吗?
  • 不是人物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
  • 当女性决定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 在年轻时,年轻着
  • 手记
  • 当纸质书有了App
  • 声音比画面更有画面感
  • 声音工作者看重的并不是声音
  • 一间带在身上的自己的书房
  • 挥手自兹去
  • 南通两年
  • 六个没见过面的朋友
  • 一封内部工作邮件
  • 我们就是这样唱歌的
  • 一件既伤脑筋又伤感情的事儿
  • 这是值得憧憬的
  • 逛店也是读书
  • 离开吧,骑士
  • 垫底的书
  • 以速朽状不朽
  • 《读库》十八了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2300》是自《读库2200》至《读库22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22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1-79 阿觉娃的故事………………此里卓玛 口述丨黄菊 撰写
  • 80-154 龙仁三十天………………陈莉莉
  • 155-192 番薯盛世………………杜君立
  • 193-206 互联网前的互联网………………冯翔
  • 207-248 旧杂志里的青春………………朱七
  • 249-300 天选之子………………孙朝阳
  • 301-328 狮头·山羊身·龙尾………………伏怡琳
  • 329-342 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傅谨

《读库2301》共包含了八篇文章。

此里卓玛是个八〇后,云南德钦人,从云南电影学校毕业后,加入朋友成立的卡瓦格博文化社,当过导游,2003年非典时期跟随人类学家郭净转山,在郭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参与社区项目拍纪录片,办合作社等。《阿觉娃的故事》是卓玛讲述自己的故事,“行李”主笔黄菊悉心记录,呈现一位藏族女性的成长史。《龙仁三十天》则是陈莉莉回顾自己2012年前往西藏拉萨当雄县下面的龙仁乡中心小学当老师的一段经历,短短一个月,让她跟孩子们结下深厚的友谊,更了解当地文化,但也留下深深的遗憾。

自古以来,**人与地的关系都非常紧张。明清时期,**已融入全球化浪潮,美洲作物跨海到来,粮食作物品种大幅度增加,引发土地利用革命,粮食产量的增加带动了人口的增长以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些高产的粗粮作物虽然消除了长期以来的“慢性饥荒”,但也让饥荒变得规模更大,更加暴烈。杜君立老师在《番薯盛世》细述美洲粮食作物在**的传播途径和演进过程,可当成一部农经史,还能看到其对近现代史的影响。

法国曾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大的互联网国家,这个互联网是由国家控制的局域网,只在国境之内,不跟外界互联,运行三十年直到2012年才关停。《互联网前的互联网》梳理法国领先世界的互联网Minitel系统诞生、发展直至终结的一生,以及它留下的经验与教训。

吴楚楚与彭国华1982年离开滚石另创飞碟唱片,到1994年华纳完成入股收购,一共经营十二年。歌迷普遍认为滚石像一个“艺术家聚集的部落”,飞碟则像一条“商业歌曲的流水线”,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推进了流行音乐的流行;朱七总结说,飞碟是青春,滚石是成长。《旧杂志里的青春》展示了四十余张《飞碟音乐》杂志的封面和内页,朱七从歌迷的私人角度记录陪伴自己青春的飞碟以及那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

人类文明是不是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孙朝阳在《天选之子》里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先给出人类、宇宙、文明的定义,继而拆解问题,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在宇宙通用,用已知推测未知,来逐一分析可能性和概率。作者认为,银河系内,必定有地外生命;银河系的文明,可能并不如我们想的那样多,而人类的出现已经是十分逆天和巧合。

歌舞伎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戏剧, 有四百余年历史,曾被比作狮头、山羊身、龙尾的“三头怪兽”,时至今日,依然保有这样的特质:既高雅又藏“俗”,既严肃又带有娱乐性,既古典又与时俱进。伏怡琳是日本当代作家吉田修一《国宝》一书的译者,借此机缘梳理了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写成《狮头·山羊身·龙尾》,希望能窥见这一传统戏剧历时四个世纪依然焕发鲜活生命力的奥秘。

傅谨老师说,戏曲里有许多女追男的故事,都不简单,而所有戏剧中的趣味,都要从这不简单里找。之所以需要追,是由于对方不主动,借祝英台气恼梁山伯的一句“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开始,讲到女追男范本表演《穆柯寨》里的穆桂英和杨宗保,再到《樊江关》《虹霓关》,似又暗合了梅兰芳的演出趣味。

  • 1-44 改革初年………………李景阳
  • 45-155 两届而终………………傅广超
  • 156-211 无声之辩………………唐帅 口述丨叶小果 采写
  • 212-273 兽行记………………萨苏
  • 274-310 棋盘与网络………………吴晨
  • 311-342 《山海经》里的男化张爱玲………………谢有坤

《读库2302》共包含六篇文章。

1978年,大学毕业十二年后,李景阳考上了社科院研究生院,成为“**”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作为亲历改革开放初年的知识分子,他总结那时的时代精神:开放、反思和奋起直追。论物质丰富的程度,那时不如现在,但那是个不满足于现成结论、**活跃、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代。他将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在《改革初年》里,是希望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有所了解,从而晓得我们今日的事业是怎样发轫和起步的。

1988年和1992年,上海曾两次举办国际动画电影节,现在很多年轻动画人只听过它的“传说”——今天津津乐道的很多经典名作、冷门佳作乃至邪典之作,早在三十多年前就登上过**的大银幕,如今已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当年来上海参加动画节时还名不见经传,比如《家有鸡妻》《鳄鱼街》,比如巴瑞·普维斯、山村浩二。傅广超和空藏动漫资料馆团队关注**动画史多年,曾写过《哪吒闹海》的幕后故事(刊于《读库1701》),《两届而终》是他们回顾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从筹办到落幕的全过程,以期今人不遗憾“美术片最后的荣光”,而是受到前辈精神遗产的鼓舞。

出生在聋哑人家庭的唐帅,从小不被允许学手语,四岁时因父亲的一场阑尾炎手术,他意识到会手语的重要性,开始找机会学。二十岁时自考法学专业,做法律手语翻译,参与聋哑人案件事宜。亲身经历让他更了解这个群体的困难,特别是他们参与法律诉讼的障碍和无奈,明白了真正要减少其犯罪率,靠的是普法,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还要培养聋哑人律师。2021年,叶小果去重庆跟这位全国手语律师第一人聊了聊,《无声之辩》里能看到“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说话”所要付出的努力。

《读库1201》刊发过萨苏讲动物园故事的《兽性大发》,这些动物园里的动物,慑于人类制定的种种潜规则,大多时候是很讲规矩的,但偶尔也会忘记身份,率性而为,每次都会引起不大不小的乱子。《兽行记》里的六则小故事也是围绕动物园,记录的是这些秉性各异的动物做出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无一符合常规罪犯的思维但又自成逻辑,时时提醒人类别小瞧它们。

当下这个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未知,复杂新问题层出不穷,整个时代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从工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怎么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吴晨在文中,将“棋盘与网络”作为一系列变化和转型的比喻,阐述个人与群体、精英与多元、分工与跨界、命令与自主之间的关系,指出知识工作者最重要的产出是创新和创意,而领导者为发掘培养人才,需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并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谢有坤是张爱玲迷,2018年开始在个人电脑内建立“张爱玲作品全文数据库”。他的朋友、上海图书馆的祝淳翔老师曾考证1946年作家苏青主编《山海经》的出版经过,提到此刊第十版上有《上下其发》一文署名“连云”,有人说“连云”是张爱玲化名,祝老师表示怀疑,谢有坤记在心上。此后重读张爱玲,竟越看越觉得是她写的,便将点滴证据梳理出来,在充分比对了张爱玲与连云的文字之后,写成《〈山海经〉里的男化张爱玲》,供方家参考批评。

About

读库 MOOK 的全部目录+内容简介(2006至2023):方便检索,免得总是去豆瓣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