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lairCoder / Tutorial-on-PhD-Application

Tutorial on PhD Application

Geek Repo:Geek Repo

Github PK Tool:Github PK Tool

攻略包括以下模块,在 GitHub 和荷兰心理统计联盟公众号上同步发布(3.13日起每周日发布,全文约20,000字,全网最全之一)。攻略所提到的所有资料文件都放在了这个GitHub库里,欢迎在这里Pull requests补充修改。

前言

我申请的是2022 Fall计量心理学/教育测量方向,拿到了以下offer:Notre Dame, Stanford, UWISC-Madison, UNC-Chapel Hill, UCLA, UC Davis,提前撤销了其他申请。

留学申请是一段比较孤独的探索之路,激烈地与外界碰撞并获得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框架,尤其是对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同学,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适应。回头看我这一年已经足够幸运,但即便是这样,过程依然充斥着焦虑和彷徨。而在那些迷茫不安的日子里,太多太多的无私帮助无数次让我热泪盈眶,在我极端焦虑的时候给我力量,并让我带着更积极的期待与憧憬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那些帮助我的申请会完全不一样。

几年前申请转专业的时候,一位帮助我的师姐曾说过,希望我也能这样帮助之后的同学。这份攻略也是带着相似的使命,希望能将我得到的帮助传递下去。

下文略去了我自己的申请细节,旨在总结出更普适的规律,包括:

  • 申请需要的每个材料的重要性及如何准备;
  • 时间线如何安排;
  • 择校、套磁和面试技巧;
  • 录取后如何回复/谈判奖学金;
  • 获取信息的渠道。

因为博士申请是非常个性化定制的事情,不同方向差异很大,每个人所重视的事情也不同,所以这篇攻略从我个人经验出发必然有很多局限。大家可以选择性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

先简单介绍流程。申请必需的环节为:择校、网申(即在学校系统中提交材料)和可能的面试。完成这几步后可以获得结果。必需的材料通常包括:简历、三封推荐信、过往学位学习记录及对应的成绩单、和申请文书。此外有些项目需要GRE,如果自己不符合英语成绩豁免人群(一般包括已经在国外学习两年及以上并获得或即将获得学位的人),通常还需要语言考试(如,TOEFL)。有些项目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成绩单要认证,或者需要Diversity statement等等。

也就是说在决定了要申请博士以后,大家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学校和具体的博士项目、准备材料、填写网申和准备面试,为了提高入选的机会通常还可以提前联系项目内的老师(套磁)。在材料准备部分我们进一步拆解每一步怎么做。

首先强烈推荐一些经验帖:

申请视角

Bioengineering方向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32556-1-1.html

Biostatistics 方向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728246-1-1.html

招生视角

强committee CS PhD项目审材料经验1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85851-1-1.html (部分内容需要积分才能看,在论坛内持之以恒地签到就可以获得),经验2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463109-1-1.html

硕士项目审材料经验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81428-1-1.html

UC SD 审核流程,从招生视角看网申材料,此处无链接,油管自行搜索标题“Getting into graduate school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hD) – Darren Lipomi UCSD”

材料准备

申请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考虑,优势永远可以弥补劣势。标化考试如GRE TOEFL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过一定标准即可。如果哪一项不好那么其他的优势背景也可以弥补。个人经验,几份申请必备材料的重要性通常是:CV (中的研究经验) + 研究相关推荐信 > > GPA > GRE > TOEFL。文书(通常是statement of purpose)的排序可能因项目和老师而异。

所有的材料集中为两个方面服务:1)表达对某个研究方向的好奇、动机、热爱(文书、研究经验)。2)能够在某个研究方向工作的能力/潜力(研究经验、推荐信)。此外,面试和推荐信还会被用于考察人格,比如是否易于相处、是否适合在这个实验室工作。

简历

重要性

简历是用来介绍自己研究经验和技能的地方,是套磁时的附件,也是面试的时候常常被老师们对着挑感兴趣的深入提问的文件。

如何准备

建议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博士生和教授们的简历参考,GitHub库里放了我参考的一部分简历的链接,我在完稿前大概看了几十份简历。大家可以从这些简历中自己总结1)需要有哪些模块哪些具体信息;2)怎么表达(遣词造句)自己在项目中的贡献;3)学术领域看重哪些技能和经历;4)怎么排版。但是申请者的学术简历和这些博士生/教授的简历有几点不同:1)申请者的简历需要简述每段实习中做了什么,有细节来突出技能;2)申请者的简历可以放上没有发表成果但是能够凸显能力的研究经历,比如可以放课程项目。

简历放事实信息,不建议有评价性的表述如“做出很大贡献”,这些都需要通过事实展示出来而非直接说出来。保持简洁易读,参考Sacha EpskampAlexander Christensen,个人感觉这两位都是从读简历的视角写学术简历的典范。但是也都比较独特,模仿不来的话写个中规中矩的就行。

建议使用Latex或者R Markdown制作简历,比word排版方便太多,我见到很多优秀的申请者的word简历都经常会有让强迫症不适的排版问题。

附上一些GitHub库里列的简历资料中没有的,但是我自己喜欢用的小技巧:

  • 每个文章后面加上[pdf],会议论文[abstract] [slide] 插入超链接方便对方下载,我不喜欢在简历里放长长的doi号,占地方,就算放也可以[doi]
  • 在publication大标题旁边插入自己的orcid图标/谷歌学术链接。至少我申请的这两个方向不建议学术简历放推特领英,很少见到老师放,而且这两个账号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学术技能
  • Publications标上序号,在实习科研经历处这样引用[1,2,3],互相呼应,这里不用顾及所谓apa引用格式等,简历只有一个目的,展示自己,没有任何格式限制,只要是能更好地服务于展示自己就行

建议同时做一个个人网站放简历:1) 可以实时更新自己的简历信息;2) 可以用visit tracker记录访问,辅助了解对方是否看到了邮件/开始审核材料;3) 有些老师更喜欢直接看网站而不是下载简历; 4) 也可以说明自己爱折腾、自我驱动。我在申请中有时候老师把我介绍给其他老师/学生都会在邮件里贴上我的网站链接,而不是附上简历附件,可见网站在某些情况下是方便很多的。建站指南与域名邮箱设置

三封推荐信

重要性

个人观点:推荐信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在研究方向匹配+硬件满足最基本的要求下,一封牛推(来自对方认识的名字的推荐信)基本可以到处拿offer。。。如果没有这种推荐信也没有关系,大部分申请者都没有,这种情况就还是要看个人背景科研经历。一亩三分地上的一段总结我觉得很不错:

"关于推荐信的原则大概是: a. 教授不认识的推荐人的强推基本等于没有; b. 不认识的人的黑推也是黑推; c. 一个认识的人的强推大部分情況下就够录取了; 陆本如果没有国外科研经验的话大部分人三个推荐人都是a,美本大大增加了P(教授认识你的推荐人),而你只需要提高P(你的推荐人给你强推|教授认识你的推荐人),这也是美本比陆本的优势所在。"

补充几句,1. 陆本可以通过暑研改善这个问题。个人感觉这年头没有海外的联系是很难申请到好的北美博士项目的,而线上线下暑研都可以建立这种联系。在基本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对方肯定是更愿意招收熟悉的人/熟悉的人推荐过来的人。2. 科研相关推荐大于课程推荐。3. 内容大于推荐人的title,通常的规则是选择更了解你的老师,除非其中一位在业内很有影响力/对方教授认识,否则所谓AP, full Prof并没有差别。

如何准备

在找推荐人写推荐信的时候,尽量提前一个月把申请列表、简历和申请的个人陈述发过去,或者找机会面对面聊一次让对方知道你的规划,如果不确定对方能否给strong/postive recommendation可以直接询问。我在逛论坛的时候发现黑推其实并不是极少发生的事情,直接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如果对方不能给强推可以换推荐人。推荐人不仅会给推荐信,还会需要在每个学校系统里给出细节评分,比如writing skill, integrity等等,可以参考UCSD那个视频,应该是类似这样的问卷。

另外注意在填申请系统的时候有一个选项是要不要放弃看推荐信内容的权利,建议放弃,有很多系统会默认必须放弃。除非推荐人主动给看推荐信,一般不建议主动要。如果申请多个学校,建议同时添加多个学校的推荐信息(系统会自动发链接给推荐人填写),方便推荐人一次性填完。如果等一段时间对方还没填(系统可以看到),可以通过系统发提醒。

有时候推荐信提醒邮件会进垃圾箱,或者系统抽风没发邮件,这个时候可以重发提醒并让推荐人去spam文件夹看看,如果还是不行,有些学校会提供备选让推荐人发邮件寄送推荐信,而不需要通过系统。

学位成绩单

重要性

很多学校会给GPA划线如3.0/4.0,除此之外我对成绩单的重要性并不够了解,只是感觉它比GRE TOEFL重要,但是和科研背景相比又很不重要。如果有对此更了解的老师同学可以在GitHub中进行补充。

大部分博士项目在要求在入学时拥有本科学历,即最早通常是大四申请,最晚没有任何限制。但也有个别项目要求入学时硕士学历。Ps.很多博士项目在学习期间也可以顺便拿同专业或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统计)的硕士学位。

如何准备

我申请的大部分项目在申请阶段要求的成绩单是unofficial版本,一般来说在学校拿到的正式成绩单扫描出来上传到系统即可。有的项目要求申请阶段寄送官方成绩单(hard copies),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学校盖章密封后寄送。美国学校采用的基本是四分制绩点,但我申请的所有项目都接受不同的成绩度量,如五分制百分制,所以可以直接用自己学校的度量单位不需要转换。但是这个很可能因专业和项目而异,可以早点注册网申系统在里面看到具体要求。

有些项目可能要求对学位证成绩单做第三方认证,通常是WES认证,或者其他NACES会员机构。有些学校可能只认可WES,ECE,需要在官网确定。如果选用WES认证需要先在学信网认证成绩单学位证后寄送给WES,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建议尽早检索项目官网/申请系统确定是否需要。

如果需要,早做WES或ECE,不同公司成绩转换也可能标准不同,可以自行检索细节进行选择,同时网上也有详细的认证流程攻略可以参考。我自己为了赶时间用的是SpanTran,不推荐,我申请后期最大的烦恼来源就是它,打了无数个电话发了无数份邮件催,最后还是不得已跟教授申请了延期(此处可见博士申请是很灵活的),延期两周还没送到committee直接给waive了成绩单(可见成绩单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高压下还要被这种事情拖住容易对心态产生影响,尽量早点处理避免这种情况。

About

Tutorial on PhD Application